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太陽底下空虛的事




昨晚開始,這張照片在網路上頭瘋傳,許多人看了義憤填膺,更多人則是感到可笑至極,直喊中天不意外,恥力無限。然而我卻有不太一樣的想法,你可以說中天的新聞標題下字太輕,但是要說這「守夜迎接陸十一國慶」是想把畫面解讀為「佔中是在慶祝中國國慶」,那未免是同時把中天和中天的觀眾當白痴了。當然,我相信一定有人會說「他們本來就是無恥又被洗腦的白痴」,尤其在這激情的時刻,旺旺中時的各種「護主」舉動自然更容易被放大了來看。然而我還是要說,不要低估你的對手,尤其當你認為對方越壞越黑的時候,他們理當反而越是狡猾,而且越懂得審時度勢。事實上,看看這幾天的中天新聞,對於佔中的報導分量與來龍去脈並沒有明顯少於其他新聞台,如果他們想要把佔中解釋成是香港人集結「喜迎歡慶」中國的十一國慶,根本是在開趴,那麼就不會有其他的真實報導才對,否則就是自己拼命在打自己臉了。

如果你問我,旺旺中時這次到底有沒有刻意對佔中的新聞輕描淡寫,我認為的確有,最明顯的例證當然就是近來大家都很喜歡做的「頭版比一比」,四大報一字攤開立見分曉。另一方面,他們夜間的談話性節目也明顯刻意不談這個話題,這些都是端倪。我也認為旺旺中時親中媚共,不惜編造扭曲,讓人看了就討厭,但是這不代表我認為把各種愚行安在他們頭上都沒關係,否則自己恐怕也沒比對方的手段高尚太多。

除了指責中天中時,這幾天所有的台媒都面對了另一個非難,為什麼9月28日當晚不(敢)大幅報導香港的佔中活動與後續爆發的衝突?許多網友都在吶喊:「CNN、BBC都放到頭條了,你們居然只放跑馬燈!」一開始的確是這樣沒錯,不過這兩日情況已有改觀。讓我比較意外的是,事件一開始歐美的媒體其實也沒怎麼關心,看看28日白天的報導,對於香港這場爭真普選的活動甚少著墨,反而是都已經成為老梗的佛格森市(Ferguson)抗爭舊聞,因為有新槍擊案加持,因此佔據了很多版面。一直到了晚上,警方強力驅離群眾,六四的影子與名字重新浮現在這塊全世界紀念六四活動的根據地上,眾家媒體紛紛驚醒過來了似地大幅報導,有時甚至抓到籃子裡的都算菜,連各種未經證實的揣測都一併報導了,內外交逼之下,隔早梁振英不得不出來拼命澄清。直到如今,外媒不但持續追蹤,而且幾乎一面倒地在批評港府與中共,從報導篇幅到支持程度上來看,恐怕還遠勝於半年前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這樣的熱切與關心,不只是出於支持民主,也出自於這些年來的「傳統」。

近幾年香港一直是西方媒體最喜歡報導的亞洲地區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其出現次數大概只輸給中國大陸、印度和日本。作為一個「彈丸之地」,香港不僅在曝光次數上特別多,而且報導的方式也很特別,常常是以人物報導的方式出現,而且報的不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政要、富商與明星,而是一般人,有書店老闆、地下電台播報員、小吃攤飯、寫字樓員工…等等,可謂照見眾生百態,這種報導側重的面向大部分都是香港的變化,物價如何飛漲,生活如何變得難過,本土意識如何抬頭,還有某些荒謬的中國制度如何帶給香港意外的影響,不走尋常單純講述因果關係的報導方式,而是從真實人物的生活和吶喊來反映香港的局勢,如果集結起來的話還真有點像是本中下階層版的《人間喜劇》。在這種長期觀察與關心的氣氛之下,外媒當然也會對佔中活動比較關心。佔中喊了一年多,直到前一兩個月還沒有多少台灣人聽過,台灣新聞裡更是好像沒這回事一樣,然而國外的關注一直都在,雖然他們也會報導佔中三子如何失去人心之類的消息,但支持的態度並沒有改變。

我曾寫過文章,說台灣人不關心中國與港澳的事情,雖然這一年來因為「同仇敵愾」好像有點好轉,不過大致上還是沒錯。最簡單的明證就是9月28日當晚所有的新聞畫面都是來自於外媒,這代表即使前一天活動就已經在集結,但是我們沒有電視台認為這是個值得特別派記者過去採訪的新聞。那麼為什麼外媒會喜歡報導香港呢?長期閱讀下來,我認為他們也不是出自什麼偉大的人道關懷或民主情操,而是認為香港是一個太特殊、太有趣的地方。作為一個金融中心與殖民地,這原本是全世界最信奉資本主義的地區,人人力爭上游,從前好像沒什麼人質疑自由市場的弊端,卻在一個名為共產主義,實則是封建式裙帶資本主義的國家手裡開始轉變,從搶著當個有錢人到只敢想當個平凡人,從想當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到想當個香港人,從鄙視中國人到巴結中國人,又從巴結中國人變成仇視中國人,這一路的迂迴轉折都濃縮於短短的十數年裡,化為一個個充滿張力的故事,外人讀之有趣,自己看了卻心酸無比。

雖然在媒體能見度上香港好像比台灣更佔優勢,然而報導歸報導,比起台灣,香港要跟中國對抗有太多先天的不利因素,佔中的那些訴求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太陽花運動時也有人高喊馬英九下台(且不論你支不支持),如果有那萬分之一的可能成真了,短期內一切都將改觀,因為選舉權在人民手上,就算國民黨依舊勝選,也得要做出妥協;佔中這邊喊著要梁振英下台,即使成功了又能如何?不過出一口惡氣而已,中國當局還可以把過錯推到他頭上,藉由「懲處」梁振英來表現中央政府的「誠意」,然後官派下一個魔鬼,日後也許還會變本加厲。說到底,佔中真正的訴求是真普選,然而中共如果硬是不給又能如何?就算起來造反也沒有後盾,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為了香港打一仗,相較之下我們起碼還有個國軍,以及裝模作樣的《台灣關係法》壯壯膽量;至於體制內路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靠選舉,然而香港人手上並沒有真正能掌控決定權或資源的選舉權,原本應該作為手段的東西,此刻卻是他們在追求的目的,失去了手段,要怎麼達到目的?資本主義最重要的根本,就是要擁有選擇的自由,然而現在香港正一點一點在失去,不論是經濟上的選擇或政治上的選擇,甚至連水電都掌握在人家手上。相較之下,台灣的確幸運許多,套句余光中在對岸成名的詩文,改前頭兩個字,似也若合符節:「自由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既然佔中的訴求幾乎根本不可能真正達成,而且今天習近平都已經公開打回票了,那麼這活動還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不好好安生過日子,反正當初英國人也沒給香港人普選的權力,現在何必爭到頭破血流?我的答案是,如果你自己心中確信這是件永遠值得追求的目標,那麼就不用計較是否太晚開始,也不用擔心是否無以為繼,甚至不用去管到底是不是缺乏謀略,去做總好過什麼也不做,這是對自己負責。就像愛情一樣,追求所愛總好過聽人安排,就算最後兩頭落空,就算最後被人嘲笑,一切只是一場徒勞,「太陽照常升起」,即使「他們的命運終究都一樣」,但是好歹經歷過了這一遭。

我相信民主是普世價值,是利人與利己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是眾人一旦嚐過之後就再也不願意失去的滋味,即使不完美,卻值得追求。雖然歷史上有些國家好像因為太快得到民主反而變得混亂與動盪,但香港不是這樣的地方,沒人能保證擁有民主之後的香港一定會更好,也不需這種保證,就像不用保證愛情的結果一定是幸福的,那並不減損愛情的任何價值。

而今懷抱有時,祝福香港。


6 則留言:

  1. "我相信民主是普世價值,是利人與利己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說得真好!!
    這是我看過對民主最棒的詮釋~~
    我是個喜歡哲學的門外漢
    一直在看著Wenson的文章,不敢說學到甚麼....
    但看到好多不同於"主流"的觀點
    所以這是我最愛的blog之一!!

    回覆刪除
  2. 版主抱歉,殺風景一下.
    香港在爭取情感的選擇性的同時,恐怕大陸會不給麵包吃了(台灣也必然會遭遇的問題)
    陸反制占中 恐經濟制裁香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2000897-260309

    回覆刪除
  3. 我一直在期待你對佔中的看法呢~
    終於看到了!

    黃絲帶一員

    回覆刪除
  4. 當初英國人也沒給香港人普選的權力 <-- 其實從近期英國解密了的密件中有說明,其實英國早就想在港實行民主管治,但因為大陸反對,而英國研判大陸會為了防止香港有民主政制而提早收回香港。
    所以英國才不敢硬幹

    回覆刪除
  5. 2005年9月22日,全球之聲繁體中文版翻譯計畫發起人鄭國威(Portnoy)說:「《自由時報》真的代表獨派人士的意見嗎?我真的很好奇。我一開始本來對於『獨派的朋友能有那麼一份相對之下比較專業的報紙』感到很羨慕,如今我只覺得:《自由時報》比《聯合報》還不如,漸漸逼近《中央日報》的地位。……我的感覺是:如今的《自由時報》也漸漸在醜化支持台獨的台灣人民,把他們變成一堆不分是非、只管意識形態的愚民,就和所謂的『統派媒體』一直在做的一樣。」

    2007年3月23日,《南方快報》專欄作家思印抨擊:「國務機要費案被起訴後,不少綠營的政治評論家和報導都說蘇貞昌以離職和開放罷免『逼宮』,這促使阿扁不得不承諾『一審有罪下台』說。如今,呂秀蓮和游錫堃只是加以證實『逼宮說』而已,就這一點而言,他們兩人一點也沒有厚誣蘇貞昌。至於《自由時報》志願充當蘇貞昌的化粧師,反咬呂秀蓮和游錫堃一口,只是自毀媒體公信力的失格行為。」

    2007年12月6日,台聯四位立法委員參選人莊孟學、鄭余豪、謝馥米、周倪安聯合召開記者會公開批評,《自由時報》「立委選情初探特別報導」僅介紹中國國民黨及民進黨的現任立法委員候選人,扼殺小黨生存空間,「把利益擺第一,民粹優先」,也涉嫌誤導讀者投票意向,「這對選民及候選人都不公平」;他們也當場撕毀《自由時報》2007年12月5日A疊並批評,這一、兩年來,《自由時報》扮演為民進黨擦脂抹粉的角色,毫不避諱地成為特定對象的傳聲筒,打壓台聯及其他小黨的候選人,已經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他們呼籲《自由時報》立即修正、並在三天內說明這次事件且向刻意被忽略的參選人表達歉意,否則他們將提高抗議層次,包括結合其他友黨及參選人對《自由時報》展開退報運動、癱瘓報社電子信箱及網路、癱瘓報社總機系統,直到《自由時報》有善意回應為止;但《自由時報》編政組組長蘇宇暉於同日回應「不予回應」。2007年12月8日,《中國時報》暗批《自由時報》:「某家平面報紙所做的立委選情分析,只做藍綠兩大政黨的評估,其他小政黨就直接省略,搞得小政黨想告媒體,但『沒辦法,誰叫你是小黨』!」

    2008年3月28日,民進黨主席謝長廷召開記者會,宣佈自己留任至2008年5月25日新任黨主席接任。2008年3月29日,《自由時報》報導,2008年3月27日「扁謝會」時,謝長廷曾經明確向陳水扁表示,會辭任民進黨主席,並建議由行政院長張俊雄代理民進黨主席到2008年5月25日。2008年3月29日下午,謝長廷回應,2008年總統選舉結束後,他與總統陳水扁、考試院長姚嘉文等人都有見面、也都有談話,每一個人都有一些建議,「個人之間見面的這些,報紙講的不一定是事實。」

    2010年1月26日,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諷刺,馬英九總統專機於本月25日過境美國舊金山,當時接機的他說了一句「天氣不好」,《自由時報》卻說他以這句話點出台灣進口美國牛肉問題對台美關係的影響,「我知道報紙的報導,用我今天早上談論天氣的話題,引申報導為台美關係不佳;我寧願這只是個笑話,因為這實在太愚蠢了。台美關係非常好,台灣跟我們的關係維持得很好。」薄瑞光強調,台美關係「非常好」(excellent),在馬英九領導下,台美雙方合作非常順利,美國不會讓台灣進口美國牛肉問題影響台美全面關係,「馬總統在美待遇可資證明,台灣空軍C-130運輸機可降落美國則是另一證明。」2010年1月29日,馬英九總統專機過境美國洛杉磯,薄瑞光說:「我這次絕對不會再講天氣了。」

    2011年1月23日,《自由時報》專欄作家曹長青的官方網站發表他於本月22日撰寫的政論文章〈誰在肢解民進黨?〉,內容為抨擊於本月22日結束的民進黨臨時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用備受爭議的「全民調」方式產生總統及區域立法委員候選人,認為全民調方式將使民進黨偏離甚至背叛「追求台灣成為正常國家」的建黨初衷與理想,「民進黨內堅持原則理念的人會逐漸被淘汰」,「其結局就是變相肢解了這個黨」;曹長青在文末自注,本文是應《自由時報》邀寫的〈星期專論〉,但因內容而無法在該報發表,「令人深感遺憾」。

    2012年2月16日,《新台灣新聞週刊》發行人詹錫奎(老包)批評:1998年陳水扁尋求台北市長連任失敗,主因是《自由時報》「為了商業利益,選前狠批他超過一年」;《自由時報》在2000年總統大選中支持連戰,而在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改為「一路拉拔蘇貞昌,並開始打擊任何它感覺會阻礙蘇的人」;2006年,《自由時報》強迫陳水扁公開宣示權力下放給蘇貞昌,留下違憲的政治醜聞紀錄;後來只要碰到蘇貞昌要參加的民進黨初選,《自由時報》也都是總動員力挺蘇貞昌、並狠毒修理蘇貞昌的競爭者,謝長廷與蔡英文深受其害。他諷刺,《自由時報》是一個大報,該報平時在推銷的言論卻比較像是激進派的機關報,「來路不明的什麼『台灣國政府』都可以成為它的言論區常客」;該報也試圖用它的影響力綁住民進黨的手腳,不讓民進黨「轉大人」;但該報對蘇貞昌很體貼,從來不會去檢視蘇貞昌的言行和該報的主張之間有什麼差距。他說,台灣現在重要的大選已是51%和49%的競爭,無論有多麼崇高的理想,如果是在49%那一邊,就是一文不值,《自由時報》的鄒景雯、金恆煒這些人「隨時都可以過來踹你一腳,罵你惹人厭、礙事等等」。他諷刺,《自由時報》老闆林榮三有很長的時間是屬於國民黨陣營,現在在該報寫文章的那些人也是將台獨視為毒蛇猛獸,現在他們反而以「謝長廷們何不另立黨中央」一語逼迫謝長廷退出民進黨,真是荒唐;而這兩天,該報甚至刊登假新聞暗示雲林縣長蘇治芬抨擊蔡英文,要藉此挑撥蘇治芬與蔡英文之間的感情,「這些不入流手法和統媒也差不了多少矣」。

    2013年1月25日,詹錫奎再批《自由時報》:「本土報已成台派的文化霸權,但它同時卻是文化的陌生客,甚至是鄙視文化人的金錢至上主義者──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本土報老闆(林榮三)和旺中老闆(蔡衍明),其實像是孿生雙胞胎,人文素養淺薄,更談不上什麼台灣人文化使命感。他們和昔日的報老闆如吳三連、吳基福、余紀忠相比,除了鈔票很多以外,文化質素多顯貧乏與輕浮。然而我又認為:旺中老闆較之本土報老闆,更有改進可能,因為他受到了較多社會輿論關注與監督;本土報則比較可能繼續被寵壞,如同有些被溺愛的獨生子,因特異人格為家庭帶來悲劇,大家也無可奈何。……你看這個文化霸權本土報,它在扁家事件發生後,可曾認真面對檢討過?不但沒有,它甚至還棒打那些純真指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那些真誠為了台派生存而批判扁家的良心人。」

    2013年8月21日,《臺灣時報》專論作者之一的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陳茂雄在他回覆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的電子郵件中暗諷,《自由時報》完全沒有公信力:「2012年總統大選前,《自由時報》的閱報率超過《中國(時報)》及《聯合(報)》兩報的總和,《蘋果(日報)》又加入批馬(英九)的行列,在平面媒體方面綠營居於優勢。……2012年的總統大選,綠營強勢媒體對選情完全沒有影響力,為什麼?因為綠營媒體已扮演政黨的附庸,與《中央日報》的角色完全一樣,缺乏公信力。一般民眾對親綠媒體的感覺,就像看《中央日報》一樣,不會相信,更沒有影響力。……《臺灣時報》的社論一致性的偏向獨派,專論的作家也如此;若沒有開一個窗口表達『公正性』,其角色就是『小《自由時報》』,與《中央日報》一樣,完全沒有公信力。若是為了閱報率,當然要佔據藍綠兩個極端的其中一端;若要建立公信力,就要表達一下『公正』。所以(《臺灣時報》)每週刊登一篇中國國民黨智庫的文章,它是刻意安排的;所以會如此,是不願意扮演《中央日報》的角色。」

    2015年5月20日,詹錫奎說,陳水扁政府時代,《自由時報》全力捧蘇貞昌、打謝長廷,「蘇自己能量不足未能出線,該媒體甚至鼓吹支持者『含淚不投票』,暗助馬英九上台」。

    回覆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