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你為什麼一直不要起爭議啦!



多年前讀過一篇報導,說美國的一些大媒體,例如《紐約時報》,要求記者盡量不要使用一些看起來有內容的空洞字眼,
其中一個字就是「controversial(有爭議)」。對當時的我來說,覺得這種作法和思維真是特別,甚至可以說怪異。
看看我們的新聞,或是我們平常寫東西,「這件事很有爭議」代表的是有不同意見的拉扯,怎麼會算是一句空話呢?
然而隨著年歲漸長,而且這些西方報刊也看得多了,便逐漸可以了解為什麼「controversial」算是空話。
對我們這些喜歡「和諧」,講究「認同」,追求「群體價值」的東方人來說,不容易了解西方崇尚的百家爭鳴、眾聲喧嘩,
我在前陣子一系列的〈思辯On Line〉文章裡頭提過,跟人家相比,台灣的媒體立場實在簡單得不得了,通常頂多是二元對立。
所以「爭議」對我們來說是一件特別值得注意的事,甚至往往是壞事。然而對西方社會來說,爭議卻是常態,
尤其是會成為新聞報導對象的,當然都特別具有討論價值,此時再講「這件事有爭議」,真的差不多就是空話、廢話了。

雖然我們的思辯風氣與多元觀點遠比不上西方,不過這些年還是有進步的,這得要大大歸功於網路。
以往的人想要發表意見,必須投書於報刊,或是乾脆寫一本書;十幾年前開始,又多了個打電話到政論節目發言的選擇。
然而這些選項都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自說自話。到了網路時代,不論是部落格、臉書、噗浪…,都多了留言與互動的功能,
你講的話有什麼問題,別人可以馬上在下頭回應,雖然不見得每次都有有意義的論辯,而且寫文章的人免不了有些主場優勢,
但起碼開放了不同角度、不同觀點發聲的機會,這是網路的好處。可惜的是,在公眾領域裡,卻往往因為討厭爭議而被犧牲了。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鬼島,寶島,安全島



Dear Wenson,

you may remember us from your visit to the tea plantations at Ruili two weeks back. You were kind enough to translate some of the questions your colleagues had regarding our/my perception of Taiwan and the tea traditions.
還記得我們嗎?兩個禮拜前你去了瑞里的茶園,你的同業們想問我(們)對台灣和喝茶傳統的所見所得,當時便由你幫忙翻譯。

Anyhow, we completed our vacation through the Alishan, Sun Moon Lake areas and Taichung and are back in Malaysia.
話說回頭吧,我們已經過完了假期,去了阿里山、日月潭一帶,還有台中,現在已經回到了馬來西亞。

Realizing from your business card that you contribute to a lifestyle magazine I thought of telling you about our latest Taiwan experience:
從名片得知你幫一家生活休閒雜誌撰稿,我想跟你說說我們最近的台灣體驗: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乖,孩子,撒泡尿給阿財瞧瞧



圖片出處:Isaac Casaubon

這幾天看到不少人在討論新竹市想要全面推廣中學生尿液篩檢一事,也就是「新竹市國高中學生全面藥物濫用篩檢試辦計畫」,
其實這件事情早在四月公告之初就已經引起話題了,不過最近連署反對的活動有重新有了不小的動力,這讓我覺得有點好奇。
看到網友討論的內容,有些人直接把這件事跟前幾週很熱門的酒駕新制串在一起,想想的確兩者是有些相似之處。
取締酒駕和篩檢尿液一樣,都是主動搜尋犯罪對象,更重要的是,兩者都讓人覺得有採取「有罪推定」的疑慮,
換句話說,不是看到誰有犯罪事證再進行搜查,而是反過來假定人人都是罪犯,經由搜查事證來證明你無罪。
這種作法在法理上是很有疑義的,然而有趣的是,高標準取締酒駕,包括實施「預防性羈押」等霹靂手段,
在一般民眾之間獲得的是超高的支持度,但是問問學法律的人,包括律師、法律系學生、教授等等,支持的比例就急遽下降,
甚至可能支持度不過半(個人經驗,缺乏大規模統計樣本),情況居然跟死刑有點類似,懂越多的顧慮也越多,反對聲浪越大。

姑且不論以上的現象,值得注意的另一面是,當取締酒駕變成了尿液篩檢,支持的輿論比例馬上就減少了許多。
其實這心理並不難揣度,大家覺得酒駕開車的人就像是「帶著殺人凶器上街」、「不顧他人死活」,根本就是準現行犯,
但是學生吸毒是他家的事情,起碼對社會應該不太會有直接而立即的危害,這時候談侵害人權就比較容易讓大眾有感了。
當然,支持的聲音也有,而且也不算少數,甚至也不見得是「家長」才會支持,上PTT看看,一堆鄉民都說該推動
難怪就算沒有像取締酒駕那樣,各地行政首長爭相加碼,新竹市政府依舊無視於反對聲浪,畢竟還是有一股聲音挺著他們。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芒果挫冰兩份來



陪同女友前往Ice Monster,她期待吃那兒的冰好久了。永康街時代我們吃過幾次,換址後一直沒去光顧。
幾乎每次經過總是看見門庭若市,隊伍排得老長,那一天特意選了人潮少一點的時候前往,仍然幾近客滿。

服務生送上菜單,打開一看,主要的刨冰冰品都在180~220元之間,真是不便宜,還註明每人低消120元。
我心裡暗叫一聲「厲害」,主力商品都不到240塊錢,這種定價方式擺明了要大家不准兩人共食一份。
眼睛四處轉了轉,的確,似乎每桌都是一個人一大碗冰,以往在永康街那種數人分食一碗的情況已經不復再見。
看看時間快要六點,正是晚餐前的時刻,這冰品的份量著實不少,吃完大概也把胃袋塞滿,晚餐只怕吃不下了。
或許是因為這樣,其他桌起身離去的客人大部分都沒有吃完,有不少剩了一半左右,或是已經化為一碗冰果汁,
真的吃完的反而是少數,服務生看了也不以為意,熟練地收拾桌面,把那許多黃得發亮的芒果,扔到同一個碗裡。

我一邊看得心疼,腦子裡邊想起的是以前大學時代的畫面,扔得滿地滿桌的炸雞。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西餐、PUMA、台灣之光




「西餐妹」這個雖然是台灣近幾年才出現的詞彙,但是相關的現象存在已久,而且討論的熱度一直不減。每次講到這個話題,網友多是咬牙切齒,大力抨擊,剛好最近又有土耳其男子的新聞,有興趣的看倌不妨去瞧瞧新聞底下的留言,那股國仇家恨的憤怒,差可比擬於前陣子菲律賓軍方射殺台灣漁民時的輿論。只不過有趣的是,每次一有這種新聞,大家批評的火力主軸都是對著我們自己人來的,把西餐妹罵得狗血淋頭,對於那些外國人的攻擊相較之下還少得多。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這裡頭有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妳自己作賤自己,人家還跟妳客氣什麼?要不是妳那麼不自愛,別人也沒有機會啊!」這個想法看似清楚明白,但是我覺得裡頭有許多值得探究的性別與文化現象。

首先我有一個很有趣的觀察,對於西餐妹新聞反應特別大的幾乎都是男性!女性看到這種新聞,最常見的回應是:「那是少數人而已」、「我周遭就沒看到有這種人啊」。相較之下男性就比較容易「挺身」痛斥西餐妹,尤其是用一些不堪的字眼來罵人的,可以說一定是男性。什麼PUMA 、黑鮑、黑洞、肉便…等等,讓人不忍卒睹。當然,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女生不想罵自己的同性啊!」的確,但不只是如此而已,背後還有性別因素。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問過的,今天如果有個台灣男人在國外到處睡女人,是個「西餐弟」(也有人叫「西餐勇士」),會換來一樣的罵名嗎?女性也會跟男人一樣罵他下賤、爛貨嗎?當然不會。因為就算想罵也會「詞窮」,想想看,「破麻」這種字眼並沒有男性的成對詞,我們的語言裡習慣不深究男人的性生活,今天你要羞辱男性,最常用的話不是說他濫交,因為那搞不好還是一種褒揚,甚至罵他淫蟲也沒啥殺傷力,比起罵女人的那些難聽字眼差遠了,不如罵他短小、腎虧、沒人要,這才是「正常」傷害男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