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哲學與其他學科的分野
午夜剛至,我跟王老先生在Skype上面聊天,從一些編輯實務、Photoshop及Photoimpact談起。
談著談著,我傳給了他個網址,那是我這幾天看到的一篇談論科學與哲學之間如何扞格不入的文章,
文章作者是Pyridine,標題是「心靈哲學 — 偽科學」;這是一篇很不錯的文章,
裡面談到了許多哲學工作和科學工作的差別所在,而哲學家如何在純科學的領域中顯得無力(甚至無用),
卻又一直想對科學家指指點點的。那文章帶了點火氣,但我覺得正是因為動了些氣反而寫得痛快,
而且從實務上講了許多哲學家或哲學人「明明不懂科學卻又愛說自己在從事的也是科學工作」的問題。
其實類似的立場我不是沒有看過,不少科學家都談過類似的問題,覺得哲學家「有權無責,光出嘴巴」,
而且還專用一些不對等的方式來找科學家對陣,提出一些不可證偽的論證,然後來個「無招勝有招」;
不過Pyridine的文章講了許多有意思的細節和個人經驗,讀起來感覺便沒有那麼「隔」,
對科學、分析哲學、科學哲學有興趣的人不妨讀讀那篇文章(挺長的就是了)。
我之所以把Pyridine的文章傳給王老先生看,乃是為了「邀稿」,也就是叫他寫點意見。
雖然我也寫過一些意見,不過由王老先生來寫應該會更有意思,因為他跟Pyridine有很多相似的角度,
例如兩人在心靈哲學這方面都是主張物理主義的消除論(或至少是化約論)的立場,
(補充一下,雖然Pyridine認為科學根本不需要哲學,科學家也不用懂哲學,但其主張仍然符合了某些哲學立場
而裡面有一些很強的斷言,例如把心物問題的二元論視為必然錯誤的觀點,我和王老先生都認為是有問題的,
因為就算是像Churchland這麼極端的物理主義者,也知道目前的科學還不能完全證偽或化約二元論者的觀點,
因此他也只作類似這樣的主張:「根據以往的對陣經驗,加上目前科學家手上的種種證據,
我們有很好的理由相信這場仗未來打贏的一樣會是科學家, 而不是這一類愛憑空設想的人。」
要我下注的話,我會押科學家贏,至於真正的勝負之數,現在的確還不能把話說死。)
想當年剛進研究所時,王老先生原本想作的不是語言哲學而是心靈哲學,而且是就是要作物理主義,
甚至連寫誰都找好了,就是知名的物理主義者Paul Churchland,無奈所上的老師興趣缺缺,只好改弦易轍;
現在碰到了一個意見相仿的知音,王老先生想來應該要對這文章特別有興趣才是。
沒想到看了沒幾眼,王老先生卻先挑出了一個他很不同意的地方:
我承認哲學家之間有許多聰明的人, 聰明的哲學家的確有可能克服許多困難, 達到專業神經科學家的水準. Pat Churchland 便是ㄧ例. 問題是: 1. 這是特例. Churchland 真的去念了一個神經科學的博士. 這種哲學家有多少? 2. 哲學奇怪的地方就是要是有哲學家自己作實驗, 那他的研究立刻就會成為科學的一部份, 而且立刻就會離開哲學的領域. 要是一個神經科學家做了一個心理學的實驗 (這是很常見的事), 這個研究通常同時是神經科學, 同時是心理學. 但哲學跟科學是不相容的. 沒有東西同時是哲學同時又是科學.
為什麼呢? 別的學問都是以問題為基礎. 生物學家的責任是解決一切跟生物有關的問題, 不管是用什麼方法, 只要能夠回答問題,都要學, 都要用. 哲學是沒有固定目標的學問. 哲學的定義, 就是不做事, 只想. 因此只要作實驗, 就不是哲學, 而是科學. 這也說明了哲學是自殘的學問. 儘管我們已經知道實驗能夠回答有關心靈的重要問題, 但這些自稱想要了解心靈的人, 很任性的決定了只要要動一支手指, 他們都不願意做. 他們堅持不參與跟自己的問題有直接相關的活動. 這是難以理解的. 而且也證明了心靈哲學家是在打游擊, 不是真的想要研究心靈, 否則他們會用所有的方法.
在這兩段文字裡,Pyridine作了一個很強的斷言:「沒有東西同時是哲學同時又是科學」,
還說哲學家連一點實驗都不願意作就想要了解心靈是一種自殘,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不過這批評有矛盾 — 作者先設定了哲學跟科學沒有交集,所以當哲學家從事真正的科學工作時就成了科學家,
卻又批評哲學家們不願意動手作科學實驗,但根據作者的定義,哲學家之所以是哲學家正是因為他們跟科學家不同,
因此一方面說對方「你們的本質就是非科學」 ,卻又批評對方「你們不肯從事科學」,這樣的攻擊並不公平。
不過我不認為這個小瑕疵會影響Pyridine整體觀點的一致性,他只需要修改一些描述就好,
他要講的該是「對於科學而言,哲學完全不必要,要嘛你們就乖乖一起學科學,不然就閉嘴看我們表演」。
這樣的立場不僅霸氣十足,而且真的可以說是耀武揚威,但我基本上是偏向這樣的看法的;
畢竟對於分析哲學來說,科學本來就是他們汲取養分的泉源,甚至連方法上都希望能夠貼近科學,
從近代歷史來看,整體來說分析哲學家確實是在科學家的腳步後面跟著跑,科學家要囂張也不是沒道理的。
(我原本有計畫在寫完「分析的、太分析的」系列之後寫一些哲學如何看不起其他學科,
而科學如何看不起哲學的文章,不過其中一部份我顯然不會寫得好過Pyridine,所以也該作點改動了。)
Pyridine斷言沒有東西同時是哲學同時又是科學,因為只要哲學家一從事科學工作就算科學家,
這其中有一個明顯的預設:哲學這門工作與其他科學領域的工作是不兼容的,
因此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工作或學問會是同時兼具「哲學與科學」的性質,這令王老先生非常不贊同。
在他看來,早從古希臘開始,哲學家和科學家(甚至其他知識領域)其實沒有那麼截然二分,
想想看被稱為「第一位西方哲學家」的泰利斯,他想把世間的一切現象化約為水,
這個時期的哲學家們紛紛都在探詢「世界究竟是由什麼東西構成的」,而且用盡了當時可能的技術和思維工具,
這難道不正是跟科學家一模一樣的工作嗎?我想引一段尼采對泰利斯的評論,一切會更清楚:
希臘哲學似乎是從一個荒謬的念頭開始的,它始自於這個命題:水是萬物的本原和母腹。真的有必要重視和認真對待這個命題嗎?是的,有三個理由:第一,因為這個命題就事物的本原問題表達了某種看法;第二,因為它的這種表達並非比喻或寓言;最後,第三,因為其中包含著(儘管是萌芽狀態的)「一切是一」這個思想。上述第一個理由尚且使得泰利斯與信教和迷信的人為伍,但第二個理由卻把他跟這些人分了開來,表明了他是個自然科學家;而由於第三個理由,泰利斯就有資格被看作最早的希臘哲學家。
如果我們認同尼采的這段分析(順便替尼采打打廣告:他的分析頭腦其實一直非常好!),
那麼泰利斯的例子顯然會造就一種狀況:他在做的是一種哲學兼科學工作,而這對Pyridine的斷言來說是個反例,
泰利斯做的事情的確跟物理科學家沒什麼兩樣:觀察→推測→驗證,但泰利斯卻同時是一個哲學家,
因為他想要進行哲學(尤其是形上學)最鍾愛的工作之一 — 尋找事物的根本性質和同一性。
更有甚者,當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時,其實他做的事情並沒有距離形上學家太遠,甚至就可以算是一種形上學,
而形上學家們也非常仔細地聆聽愛因斯坦的理論,懷海德等人的哲學可以說跟這些科學是分不開的。
在王老先生的眼中,求知或探索世界本來就不需要分哲學、科學、XX學等等(雖然那具有實用意義),
更進一步地說,只要一件事情有哲學動機,哪怕其從事的是科學活動,則此人仍是一個哲學家(例如泰利斯),
而他所做的工作,哪怕根據平常的分科是算非哲學的,仍然是一種哲學工作;
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個哲學家認為基因工程跟他的倫理學理論有莫大關連,因此親身下去學習基因科技,
而且是「腳踏實地」、完全依照該學科的嚴格要求在治學,最後也獲得了他想要的成果,
當他在基因科學相關的期刊上面發表了專業文章時,這不僅是基因科學,同時也一樣是哲學。
我並不完全贊同王老先生的看法,我認為Pyridine還是有很多話可以說,而我的立場大概在兩者之間。
首先,我認為泰利斯的例子的確是Pyridine那句斷言的反例,因此必須要作些修正。
雖然Pyridine在文章的一開頭就說自己的批評對象僅及於心靈哲學(或者該說分析哲學中的某些心靈哲學立場),
不過「沒有東西同時是哲學同時又是科學」的確是一個具有普遍性質的全稱命題,
加上他替哲學設定的角色是「哲學的定義,就是不做事,只想」,因此他的說法應該要涵蓋所有哲學和哲學家。
我認為Pyridine的這種立場必須要設定一個特定的時間標準(也就是現在),換句話說,
必須要設定我們看待所有科學和哲學的視角其分類方式都是依據現代標準,否則在古希臘時會有問題,
因為當時從事科學工作的門檻很低,因此只要方法上和科學雷同就算是科學家,但今日則不然,
如果現代還有人像泰利斯作出那麼naive的斷言,我們實在很難認可那也算是科學工作。
今日的科學和其子領域已經有相當明確的方法、工具和要求,不是什麼有的沒的都可以算是科學工作,
想知道一件事算不算是科學,那就去問問該領域的科學同儕們,而不是由其他人來斷定。
在這樣的狀況下,由於科學的門檻變得很高,在學術圈裡對哲學和科學的區分就會很清楚,
此時就算一個哲學家抱持著某些哲學動機來從事科學活動,學術上還是可以分清楚他做的有哪些算科學,
反觀哲學似乎就只能包辦剩下的部分(還不見得都吞得下去),而這也是學術現實。
去除了古希臘的反例威脅,我覺得Pyridine的說法還是有一個地方有待斟酌,那就是前面稍微提到過的形上學。
當牛頓說自己「Hypotheses non fingo」(不提假說)而只看經驗事實時,卻還是預設了絕對時間,
因而被視為是一種形上預設,後來被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給取代,但這仍是一種廣義的形上預設。
當然,科學家們可以說「要把這些物理假設說成是形上學只是哲學家的自我滿足,根本沒必要」,
不過這至少還是可以看出現代科學仍然在某些部分跟哲學(形上學)共享了一些思維方法,
當愛因斯坦在發表相對論時,對懷海德等哲學家來說,愛因斯坦不只是科學家,他也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去除了形上學和古希臘的反例(也許其他部分還有,但我沒想到),我反過來對王老先生的說法提出了質疑:
如果只要抱持著哲學動機或目的,所有的學問都可以算是哲學工作的一部份的話,那麼是否還有工作跟哲學沒關係?
用之前提過的基因工程學為例,就算我同意基因工程對於哲學家而言的確是其哲學工作的一部份,
但是仔細再想想,如果這個哲學家在學基因工程時又發現他還得學一些化學、數學才行,
那麼難道這些化學和數學也是哲學工作?推而廣之來個radical interpretation,
萬一這個哲學家為了滿足其終極的哲學目的,他需要用到電腦,還得自行組裝,那連鎖個主機的螺絲都算哲學工作!
想當然耳,王老先生不會接受這麼極端的狀況,事實上他也不需要吞下這麼大塊的難題,
他可以說鎖螺絲不是哲學工作,但化學和數學是,至於為什麼有的是有的不是,其判準和分界何在,
他也不用劃出一條明確的界限,就跟禿頭一樣,沒有明確標準的事情還是可以談真假或對錯;
但這麼一來,到底什麼部分算是哲學工作就會變成全由當事人的主觀取向或意願來認定,
當然,就算這樣也不代表這個立場就被擊倒了,反正什麼算哲學、什麼不算原本就非常主觀,
只是我仍然不滿意,我覺得這其中還是少了一些我們對哲學的期待。
設想一個情況,有兩個知識背景幾乎一模一樣的人,他們對於外在世界的知識和經驗都相當,
例如他們都知道「李慶元對中小學的同志提出了一個限制性的條款」,但只有一個開始思考某些問題,
像是「為什麼要限制同志」、「這樣的條款是公平的嗎」,甚至還思考「為什麼要公平」,
則我們會認為這個人已經踏入了哲學的領域,而另一個人並沒有,為什麼呢?
這兩個人所擁有的知識不是差不多,甚至一樣的嗎?而且他們原本在學習時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哲學目的,
兩者的差異只在其中一個開始進行後設性的思考,而這個思考本身也不需要針對特定的目的,
但這使得兩個人之中的一位成了哲學家,另一位則不是。單純訴諸有無哲學動機是不足以區分哲學和非哲學的,
這也就是我之前所謂的「期待」:我們會希望哲學在思維方法上與其他的學科有所不同,
如果只訴諸動機,那麼拿一個同時是哲學家兼科學家的人跟另一位純科學家相比,
兩者可能在思維方法上和工作內容上有99%或趨近100%都是相同的,哲學會因此變得非常沒有特殊性。
講了這麼多,不知道看官們有沒有發現,我與王老先生的爭論已經逐漸脫離Pyridine文章的重點,
雖然議題上還是相關的,但我們已經變成是在探討「到底哲學跟其他學科有哪裡不一樣」,
甚至最後變成了「到底什麼才算哲學」的問題。我的看法較趨近Pyridine說法的原形,
我認為哲學的確應該會跟其他學科有所區別,而此差異在於「思維」,致力思維是所有哲學家共同分享的特色;
當然,其他領域的人也會思維,那他們到底跟哲學家有哪裡不一樣?其實,我也一樣沒有明確的答案,
這就跟我對於「用什麼方式思考才算哲學思維」 沒有標準答案一樣,而這表現出的不僅是我想法上的不確定性,
其實同時也是哲學這門學科的不確定性 — 從來沒有人能給哲學完滿而明確的定義。
以此而言,我跟王老先生的想法其實也沒有差多遠,對於什麼算是哲學,都只能訴諸某些主觀的判斷而已。
再仔細一點看,我與王老先生的想法其實有更多的共通點,因為即使純哲學只能是某些思維方法,
但我們思維的內容不可能脫離外在世界,也因此無法不去涵蓋其他領域的學科,
所以哲學家也必須不斷地去學習經驗知識(否認這點將是很愚蠢的),以達成其思維的目的。
事實上,雖然我和王老先生都承認這世上有不少光想要耍嘴皮子卻不肯多作一點事情的哲學家,
但是也有很多哲學家是在努力地從事跨領域的工作的,而且不僅是西方世界有,東方也一樣有,
例如像金觀濤這樣的人,要去仔細劃分他到底算是哲學家或科學家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在王老先生看來,哪怕我們在現實上可以分開這種人在作的研究有哪些可以劃分為科學,哪些該算是哲學,
但說到底不就是跟泰利斯一樣嗎?管它是哲學或科學,都是在對世界的某些根本問題嘗試進行解答,
有的人在哲學的路上走一段之後發現不足,於是趕快往科學靠攏,相反的情況也一樣都有,
對於金觀濤這樣的人,你愛叫他是科學家也好,要說他是哲學家也罷,他一點也不會在意,
那麼哲學工作、科學知識之類的分別,雖然有很大的現實功能,但一定是需要的嗎?
在我看來,王老先生這樣的想法是一種「積極的一廂情願」,是一種健康的求知態度,
但是就算真如他所言,哲學跟科學之間並不需要分那麼清楚,而且存在著一些同時是哲學家和科學家的人,
Pyridine文章裡最重要的那些話也還是可以講: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哲學研究單位都消失了,
連帶地什麼科學哲學之類的學科也都沒了,那對科學一點負面的影響都沒有,
甚至還有可能會有一些正面的好處(少了一些喜歡在一旁嘮嘮叨叨的討厭鬼),但反之卻不亦然;
換句話說,科學家不需要哲學家,但哲學家卻需要科學家,分析哲學甚至依賴科學。
身為一個哲學人,對於這樣的話我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因為在我看來,實情的確如此。
Pyridine的文章值得哲學人讀一讀,作點自我反省,而我和王老先生也從這篇作引子吵了兩晚,
雖然最後已經有些扯遠了,而且更慘的是還沒有獲得什麼具體的結論,共識也相當有限,
更或許,我們兩個可能都愉快地在犯某些錯誤,因而日後發現這兩晚的論辯根本錯得一塌糊塗,
我們花了N個小時的結果並沒有獲得任何的知識進展,但哲學不就是這樣的工作嗎?
一切就是自然而然的論辯,我獲取的是智識上的快樂(相信王老先生也是如此),
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理由,也不見得要有什麼了不起的結果,只有不斷地進行思維戰爭,
對我來說,這就是哲學,也是這門學問最迷人的地方,而這樣的樂趣,我尚未在其他的領域中找到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我覺得最後倒數第二大段的體認其實某種程度上就可以解決之前大部分的爭論了。或許我們因為哲學和科學都被稱為「學術領域」而把它們視為像水果中的蘋果和香蕉一樣可以爭辯
回覆刪除某個水果到底是前者還是後者,但是否我們這個先入為主的預設根本就是有問題的?或許我們爭論某個知識活動到底是哲學或科學,就像我們爭論一個人到底是學生還是宅男,一個
人到底是家庭主婦還是部落格主一樣,其實是把兩件本質上不能歸在同一類的東西放在同一個天秤上了?或許我們從頭到尾根本就是在爭論一個本質上跟番茄到底是蔬菜還是水果沒
有兩樣的話題?事實上,學術圈當中也存在著一大堆橫跨各個領域,幾乎快要無法分類的活動了,比如說設計(牽涉藝術、心理學、人因工程、工廠機械實務、材料學、行銷
學....etc)和文化研究(牽涉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統計學、文學、人類學...etc)等等。
然後最後即使 Pyridine 文章裡最重要的那些話無可反駁,那似乎也不代表哲學比科學更缺乏了什麼價值,或是須要自我反省。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御宅文化都消失了,那對學生一
點負面的影響都沒有,甚至還有可能會有一些正面的好處(少了一些讓他們分心而不務正業的消遣),但宅男應該一點也不用為這件事實感到遺憾才對。
版主回覆:(03/23/2010 04:36:42 AM)
其實我不認為王老先生的看法可以真的解決掉Pyridine的質疑,不然何必講半天。
他們兩個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在於「這樣的區分方式究竟有沒有客觀性(外加必要性)」,
而王老先生的回答訴諸主觀的求知心理,而Pyridine則求諸現下的既成事實,
所以我才說王老先生的想法是「積極的一廂情願」,「積極」是針對其求知之心,
但不去管那些有的沒有的分別則多少可以說是「一廂情願」 — 畢竟這樣的區分不是沒道理的,
今日各學科之間在方法和門檻上的差異已經相當龐大,不是水果之間的差異可以比擬。
當然,我同意跨學科的整合所在多有,但那會影響各學科之間的獨立性和特殊性嗎?這才是問題。
至於「即使 Pyridine 文章裡最重要的那些話無可反駁,那似乎也不代表哲學比科學更缺乏了什麼價值,
或是須要自我反省」,這我並不同意,哲學當然比科學缺了一些東西(但也多了一些,這未必是缺點),
重點是哲學需不需要反省;現實上哲學需要科學,而科學卻不需要哲學,甚至(可以)鄙棄哲學,
如果換成兩個對等的人是處於這樣的狀態,請問那個in need的一方是否需要反思一下?
我承認哲學家其實是可以有意義的思考科學問題的. 我也承認 Paul Churchland 有關彩色的研究是值得尊敬的. 我正在寫的第三篇會注明. 要是大部分自稱心靈哲學的哲學家做的 Paul
回覆刪除Churchland 做的事, 我也不用寫文章罵人了.
版主回覆:(03/04/2010 03:04:14 AM)
我不知道你接不接受我對你想法的一些細部修改,如果接受的話,那我似乎可以對哲學多作一點辯護:
論證並沒有那麼一文不明,那仍然需要一定的訓練,我不是說我在這方面的訓練比你好,
只是你在寫的時候有些沒想到而我剛好想到了,這情況不就像數學家在想證明一樣嗎?
雖然哲學家不如數學家可以推出那麼多具有強烈客觀性的證明,但分析哲學仍然不斷地在「逼真」,
這樣的活動,哪怕它沒有科學上的方法和進步,卻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從宇宙誕生,生命形成
回覆刪除到2010年的今天,幾個認知動物透過一堆塑膠、金屬、光線、電流
聊起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方法理解世界,是多麼不尋常的一件事。
對世界充滿好奇,把知識念進骨子裡,激發出更澎湃的求知熱情,
這就夠了。
至於要被說成是什麼學家,跟上面這件事有什麼關聯?
只是我恰好在哲學界看到這種人,而一頭鑽進那裡而已。
我相信,各種學家都存在著這種知識狂熱分子,
哪有好東西就往哪學,
教夸父跟泰坦疊起羅漢,我們看得更遠。
看到pyridine的回覆,我猜.....值得爭執的東西大概也不多了。
版主回覆:(03/04/2010 03:11:17 AM)
你說的沒錯,但問題是時間在推進,到了現在,光有這種求知熱情已經不夠格被稱為科學了,
主觀上來說,一個人不需要管他學的到底是哲學還是科學,但客觀上來說,其實區別仍然存在。
輔大 進修部 哲學系 要辦畢業展!!
回覆刪除怪異的學系也能辦畢業展!!很難想像吧!!!
來去給他看看!!在搞什麼!!
http://fju-philosophy.blogspot.com/
版主回覆:(03/04/2010 03:13:14 AM)
一般來說,我會刪掉所有的廣告回應,但是這篇......我該給「自己人」特別待遇嗎?
最近在念教育哲學
回覆刪除說真的天資駑鈍的我念得非常痛苦
我真的弄不懂哲學究竟是在探詢何種真理
可能是我太務實了
滿腦子都在想要如何與實務結合?
想不透又要硬背
真的好痛苦!
可以指點如何輕鬆上手嗎?
我可能又要去陪考了
版主回覆:(03/04/2010 03:08:36 AM)
乖....搞不好考場上會遇到帥哥啊!(好爛的安慰方式)
說實在話,我看那些教育哲學之類的書的時候也覺得格格不入,但情況是跟妳不太一樣,
我覺得這些跟實際教育根本不需要結合,請問我們碰過的那些好老師有哪個是照著課本去做事的?
這大概是我在網路上看過探討哲學本質最深入淺出的文章了,提供了好多思考點。
回覆刪除哲學既要跟世界結合,但是又同時是一個旁觀者,我很認同這樣的想法。
如果哲學家都跟版主一樣的態度,我想prydine應該就不會那麼討厭哲學家了吧。
版主回覆:(03/04/2010 03:14:10 AM)
我不也是那種「只出一張嘴」的哲學家嗎?所差者只是我知道這樣的問題在哪,也不敢太自大而已。
雞蛋糕那裡有新文章,又吵起來了XD
回覆刪除想看看版大的意見
這一篇非常有趣,這我二十年前也曾經想過。
回覆刪除版主認為:
★哲學和其他學科的差異在於「思維」:
不過版主也覺得說其他學科的人也會思維,
所以版主的結論是沒有明確的答案。
★不僅版主想法上不確定,這同時也是哲學這門學科的不確定性:
版主認為從來沒有人能給哲學完滿而明確的定義。
對於什麼算是哲學,都只能訴諸某些主觀的判斷而已。
★科學家不需要哲學家:
但版主認為哲學家卻需要科學家,分析哲學甚至依賴科學
Pyridine作了一些很強的斷言:
「沒有東西同時是哲學同時又是科學」
「哲學是沒有固定目標的學問」
「 哲學的定義, 就是不做事, 只想。 因此只要作實驗, 就不是哲學, 而是科學。 這也說明了哲學是
自殘的學問。」
的確,現在的科學家,很多都是這種心態,我身邊就有不少個像這樣子的,
我覺得廣泛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用哲學引導其它學科,
用其它學科修正哲學。
修正自己不小心陷入的一些不客觀因素。
如同版主說的:「當愛因斯坦在發表相對論時,對懷海德等哲學家來說,愛因斯坦不只是科學家,他
也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可以這麼說啦!
學哲學之前,其它的學科都是虛的。
用哲學當我們的前導工具來讀其它學科時,
這些學科才會變成真實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不須要把哲學看得那麼神,
我的立場大概在也在王老先生和Pyridine兩者之間。
哲學到了一個相當程度之後,反而必須要丟掉術語名相才是,
科學的邏輯性非常完備,科學家很聰明甚至比哲學家聰明很多,
一個科學家比哲學家缺少的只是頓悟,這個頓悟很簡單也很困難,
甚至困難到一輩子都頓悟不了。
人生到底有沒有目的跟意義?
刪除如果沒有的話,又該如何自處?
這是哲學討論的課題。
說沒有哲學 科學會更進步 有點誇張了 哲學的目的不就是思考嗎 如果你不思考 空有邏輯 哪來的創造 ? 沒有創造哪來的燈 ?哪來的電力機器 ? 路人甲
回覆刪除1.哲學和科學本質上並沒有完全的不同 可以把它們看成 99%的努力1%的靈感 這99%的努力就是所謂的科學 而1%的靈感就是所謂的哲學
回覆刪除2.那麼為什麼 又會造成部分科學家和哲學家產生分歧 其實理由並有太過複雜 因為哲學對於非哲學家來說是過於空洞的思想(甚至是幻想) 而且它沒有一個固定的主題
3.哲學對於科學的進步其實是有幫助的 仔細想想 如果牛頓只是發現了蘋果掉在地上 然後發表了地心引力 想像一下只發現地心引力 現在會有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嗎 ? 再想一想 如果當初艾迪生只是用蠟燭作燈泡 請問會有現在的電燈讓我們使用嗎 ?
那麼看似不可能飛行在空中的人類 為何發明了飛機 ? 因為人類會觀察、思考、並且靠著靈感 成就了現代科技 同樣的艾迪生發現了電 並"思考"如何用電力供給燈所需要的能量 這些科學家思考的模式正是哲學家所使用的方法 你可以說哲學只是科學的輔助品 但是絕不是可以分開討論就能達到現在的成就
4.近代科學進步快速 幾乎到達了可以脫離哲學的束縛 但是如果有一天 科學遇到了瓶頸......又或者這麼說吧 哲學早就已經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習慣 所以人類根本認為自己不需要哲學了 路人甲
2.那麼為什麼 又會造成部分科學家和哲學家產生分歧 其實理由並有太過複雜 因為哲學對於非哲學家來說是過於空洞的思想(甚至是幻想) 而且它沒有一個固定的主題 如果沒有換位思考的話 哲學的確只是在打嘴砲
刪除所以人類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哲學了 路人甲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