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梁文道:「康德哲學的盲點」 — 真有盲點,還是胡說八道?



今年初的時候買了本書(正確地說,是女友買給我的),叫做《謀殺理性批判》,
讀罷後我在這個部落格裡寫了個書評,總歸一句話,就是本騙錢又騙人的爛書。
沒想到幾天前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一段書評影片,出自香港鳳凰衛視的節目「開卷八分鐘」,
其性質似乎頗為雷同於蔡康永以前在公視的一個同樣是談書的節目,
而且鳳凰衛視也同樣為這節目找了個書卷型的主持人,叫做梁文道。

老實說我孤陋寡聞,之前並沒有聽過梁文道這號人物,看完影片後才上了維基百科查查,
不查便罷,一查才知道自己真的是孤陋寡聞沒錯,梁先生的名頭還挺大的:


哇!左一個「文化教父」,右一個「梁文道現象」的,此君在香港似乎當真非同小可,
大師的話一定要認真聽,那來瞧瞧他怎麼評論這本《謀殺理性批判》吧:


為了讓大家可以仔細一點觀察,以下附上節目的文字版本,由於內容取自鳳凰網,未加修改,
有些地方的遣詞用字看起來似乎有點怪,但重點在內容,其餘可以不用理會。
為此,我把一些比較重要的部分用紅字顯色,以利大家閱讀。




梁文道:昨天我在介紹《玫瑰的名字》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會覺得,這本書好像不大容易看,的確,如果你只是想看快速的情節的話,你會覺得這本書裏面有些討論太煩瑣了,太知識分子了,但是假如你對這種討論是有興趣的話,你不用失望,覺得看完這本書,就沒別的書看。為什麼呢?因為最近幾年出了一大堆的書,都是跟這種歷史上真實的,又有點神秘的事件,而這些人物,這些事件,這些書又都是一些很知識分子化的東西。

比如說前幾天有一本很名的叫《但丁俱樂部》,就也是這種很神秘的口令型小說,但是這個書裏面,最重要的部分是但丁的神曲。那麼你看這本書就會一方面滿足一種知識上的好奇心跟樂趣,另一方面,可以滿足一種通俗的偵探小說帶給你的快感。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也是這種類型的小說裏面最近一兩年出的,也受很多人的注意,因為這本書的確相當特別,就是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這本《謀殺理性批判》,作者叫做麥可·葛雷哥裏奧。


OK,麥可·葛雷哥裏奧其實是一個筆名,他其實是兩夫婦。這兩夫婦呢,一個叫做麥可·雅各,一個叫做丹妮艾拉··葛雷哥裏奧,那麼這兩夫婦呢,都是學者,一個是哲學教授,一個是十九世紀的攝影史的專家。這兩夫婦一起聯合起來用這樣的一個筆名,開始去寫小說。而這本小說,是從它的書名開始,就很有吸引力了,為什麼?他的書名叫做《謀殺理性批判》,其實中文有點翻譯錯了,它原來的英文叫做《Critique of Criminal Reason》,它應該是《罪惡理性批判》,為什麼我說這個小說的書名很有魅力呢?是因為它馬上就讓人想起來,哲學史上面,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純粹理性批判》,對不對,還有《實踐理性批判》,這些所謂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還有《判斷力批判》,在哲學史上,就是所謂的三大批判。

它們的作者,就是不是出的哲學上的,有人說是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康得,康得這個人,過去很多人都說康得這個人,你是沒辦法為他寫傳記的,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生活太枯燥了,他住在一個城市叫做柯尼斯堡,這個地方過去是德國,所以我們說他是德國哲學家,現在已經被以前蘇聯在二戰之後,就佔領了這個地方,現在是俄羅斯的城市,叫做加裏寧格勒。

那這個城市的人,他們有個習慣,很多人家裏面是不用對表的,他們每天就看康得走過了,再趕快去對表,為什麼呢?因為康得的哲學是非常嚴謹,嚴謹到枯燥的地步,他是個非常講究理性的一個哲學家,但是他的生活作風跟他的哲學風格是完全一樣的,是非常無趣跟沉悶的,他每天都有散步的習慣,而這個散步,是每天固定的非常準時的在一個鐘數,他要出門。準時的哪一步經過哪一個地方,哪一個路口,都好像是時鐘一樣。

乃至於整個城市的人,都有看康得教授有沒有經過來作為一個報時的一個方法,那麼這樣的一個人,你說他會有什麼樣的趣味呢,這本小說就把他寫成了主角,而且牽涉到一個謀殺案裏面。那麼到底這個謀殺案如何成立呢,這個故事一開始就告訴我們,有這麼一個年輕人,他當時呢,就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在德國的一個小鎮裏面做一個很安全的一個小鎮的治安官員跟檢查官員,忽然收到國王給他的命令,要他跑到柯尼斯堡去調查一個神秘的謀殺案,是因為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推薦,他到了之後才發現,推薦他來的居然就是康得教授,而康得是他過去的老師,他非常非常尊重他,儘管那時候,康得現在這時候已經非常老了,80歲了,而且康得晚年的時候,有一個很不高興的地方,就他早年很多學生、弟子都背叛他,認為老師的哲學不行了,因為老師的哲學在很多重要的觀念上面擱淺,在淺灘上。

比如說康得那麼講理性,但是康得怎麼去討論人的絕對的自由呢,對不對?怎麼講絕對的精神呢?那個時候德國觀念論興起了嗎?大家就覺得康得在這些問題的處理上,沒有什麼深度,或者是沒辦法再往前進一步了。但是我們這個男主角,第一男主角,這個檢察官,仍然很尊敬康得,就聽他的話來調查這個案件,那麼這些案件呢,也是一連串的謀殺案,表面看不出死者的傷痕,而且每一個死的人都是跪在地上死的,後來才發現這裡面隱藏一個很深、很黑暗的秘密。

那麼這本書裏面呢,我覺得最好玩的部分,就是把康得寫活了,變成一個有血有肉的活人,而且呢,這個小說的作者,這兩夫婦還把我們現代的見證科學,歸咎於康得的發明,原來是康得在這個小說裏面創造了一個實驗室,是當時的人覺得很驚人的實驗室,因為那擺滿了被切割出來的人體器官,而且他還要求那些警察,辦案的時候呢,要畫下那些屍體被發現的現場,康得說什麼?

康得說屍體會跟我們說話,而且呢,我要說到,我們在檢視一個兇殺案的死者,經由勘驗物證,檢視相關事證,可以就命案發生的地點和時間,推出合理的結論,這些因素回過頭來,又可以讓我們了解行兇的過程,使用的兇器,最後如果我們的直覺沒騙我們的話,那麼我們說不定還可以推論出誰是兇手。那麼這時候呢,這個年輕的治安官或者檢察官,就很驚訝的跟康得說,您這是說要再重建命案現場,是這樣的意思嗎?因為那個時候,歐洲的警察辦案還沒有所謂的命案現場要重建這樣的概念,那麼這時候呢,這本書就說,就是康得這麼理性的一個人,才會想到用這樣的方法,在晚年的時候,建立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鑒證科學、法醫學等等。

但是這本書,如果只是在這些部分的話,它就說不上是好玩,也說不上叫做《謀殺理性批判》,這本書裏面最重要的部分,真的是談康得哲學的一個盲點。就是我們記不記得,以前我在講薩德侯爵的時候也說過,極端的理性的另外一面就是黑暗的深淵,人的慾望是非常非常可怕的,理性睡著的時候,惡魔就會出來了,那麼這本書想講的就是原來康得到了晚年,曾經寫過一部巨著,叫做《謀殺理性批判》,在這本書裏面,康得完全變了另一個人,這時候我們跟著這個小說就走到一個很黑暗的角落了,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依據鐵律我是不能告訴大家結局的。



身為一個哲學人(或該說「唸過哲學的人」), 梁文道的話裡引了一些哲學史的東西,
特別是「德國觀念論」的部分,什麼「絕對的自由」、「絕對的精神」云云皆是由此而來。
說實在話,我覺得梁文道在講這些東西的時候並不太清楚其中的意思,只是拿一些典故和行話出來應付,
否則像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怎麼又會跟「康德那麼講理性」扯得上關係?
不過這部份他說得不多,也不深入,看不出真有什麼差錯,頂多只是「有嫌疑」而已,
但最後一段紅字的部分,問題可就大了。

康德談理性,哲學界裡一般分成兩個部分看,一個是「理論理性」,一個是「實踐理性」,
對應於康德自己的書,前者就是《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內容,後者則是《實踐理性批判》。
梁文道所說的「極端的理性」、「理性睡著的時候」指的是哪一個呢?我不知道,
一個一個來看吧,如果是第一個,也就是「理論理性」呢?那還真是蠢到了家,
《純粹理性批判》裡所談的理性是知識或認知的能力,是「知識如何可能」的問題,
跟一般日常語言裡說「你這樣很不理性」的用法完全不同,根本不可能有「太理性」的問題,
如果梁文道的話是在批評康德的理論理性(或純粹理性)的部分,那連討論都不用討論,
因為這就好比有一個數學家在辛苦地進行高等數學的證明時,旁邊的人卻對他冷嘲熱諷道:
像你這般斤斤計較、汲汲營營有什麼用呢?人生有很多地方是不能用數學來證明的啊
批評者自己在沾沾自喜,但這種批評卻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完全不相干。
基於理解上的慈善原則,我只得假設梁文道不是在講這個。

好了,所以梁文道談的只可能是實踐理性的部分了吧,反正康德在這點上早就被後人罵到臭頭,
現在的倫理學家本來就很少有人會完全支持康德的這種倫理學立場了,所以梁文道的批評就有道理了吧?
那可不一定,因為他講的是「《謀殺理性批判》談到了康德哲學的一個盲點」,
這裡我嘗試著對他的話進行翻譯,他應該是想說:「康德的倫理學太過高舉理性與道德的無上地位,
並不重視人性的黑暗面,所以這部份是康德的盲點,而這小說正是從這部份切入的。

這樣看起來似乎講得過去,畢竟康德倫理學的幾個重心,例如「定言令式」、「目的王國」之類的,
都是把道德看成是絕對的、不可違背的,而所有遵守實踐理性的人都應該無條件地服從道德,
所以小說裡面所談的「犯罪理性」就是與此相反的另一種衝動,也就是無條件的惡,
一切看起來都似模似樣的,康德沒有看到「人的慾望是非常非常可怕的」,
他只是個單純喜歡宣揚「道德萬歲、理性萬歲」的傢伙。

但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對。

康德不僅沒有逃避「性惡」的部分,而且他是少數承認人性有邪惡面向的西方哲學家。
《單純理性界限內之宗教》(Religion innerhalb der Grenzen der blossen Vernunft)一書中,
康德提出了「根本惡」的概念,他認真地探討了人類悖離道德的情形。
在此我不打算舉出康德原文,因為那既難懂又冗長,取而代之的是摘錄較易理解的二手資料;
康德學者陳瑤華在《東吳政治學報》(第23期/P59-84)裡面提過一篇論文〈康德論「根本惡」〉,
裡面有些文字談論到康德是怎麼看到「根本惡」和人類的惡性:



…根本惡一方面暴露人性的軟弱與不足,另一方面卻要求人類檢討、改善那樣的缺陷,並且只有改善及自我改善,人才有可獲得上帝之恩典和祝福。人類能夠面對自己的邪惡,不代表能夠根除邪惡,而是應該從中學習到如何因應的措施…

康德不僅僅是哲學史上除了伊比鳩魯學派外真正承認邪惡的哲學家,而且有可能是第一個探討以下問題的哲學家: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根深蒂固、無法根除的人性之惡?甚至後面這個問題對於康德的重要性,遠超過前者。Arendt提到面對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慘狀讓人無法理解或想像,那其實和哲學家、各種學說避免討論邪惡有關。就是因為人沒有正視惡是甚麼,也沒也嘗試去理解:為甚麼人明知為惡卻選擇為之,人更難面對大屠殺的殘酷景象,也更難從問題的根源中,找到行動的力量。



看得出來,康德很清楚人類有為惡的事實和傾向,他高舉實踐理性和道德自律的原因不是認為這些是理所當然的,
相反地,正是因為人類如此容易為惡,所以康德才一心想要找出道德和理性的必然性。
我們可以攻擊康德很多地方,例如說他對惡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對道德的必然性沒有解決問題等等,
或是像現代主張外在論的倫理學家們一樣,談論道德到底是「定言」的還是「選言」的,
但說「惡」是康德的「盲點」,那可就是冤枉了康德了。

我在書評裡講過,我認為《謀殺理性批判》是一本惡意扭曲的爛書(作者是哲學教授,所以惡意),
而在我看來,梁文道對康德的評語以及對《謀殺理性批判》的贊同,顯出他並不懂康德,
只是把書裡面的東西和一些以前學過的模模糊糊的哲學知識混在一起而已。
然而,諷刺的是,梁文道是讀過康德的。在他的文章〈哲學的微笑〉中曾經寫道:



念大學的年代,我很瞧不起一些滿嘴「生命」的學長同學,覺得他們把哲學變成了膚淺的心靈雞湯,懷疑他們一定是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無知之輩,所以還戲稱他們為「生命佬」。在我們一圈人的心目中,只有鑽研典籍沉醉理論才叫做真正的念哲學。所以我們都很喜歡上關子尹先生的課,因為他不只淵博廣識,治學講學的風格 更是力求清晰嚴謹,很接近我們想像中的學院派形像。雖然先生那時已經總是在他的課堂和論著中提醒我們哲學究竟是生命的學問,但我對學問的興趣還是要比生命濃厚。隨他讀康得《純粹理性批判》與海德格《存在與時間》,直如走進花陰道上,一路美景叫人渾然忘記了自己起步的目的。



我前面特別引了陳瑤華教授的文章,因為她跟梁文道一樣都是關子尹教授的學生,
當然,兩人對哲學的學力有別,不可同日而語,亦不應直接拿來相提並論,
但既然要談康德,要在節目上擺出一副哲學人的權威氣派,那就應該要多作一點功課才是。
若不其然,則我不禁要想,曾幾何時,梁文道在出了名之後,也忘了他那「對學問的興趣」了。

9 則留言:

  1. 「基於理解上的慈善原則,我只得假設梁文道不是在講這個。」

    挖塞,連Davidson的Principle of Charity都出來了XD



    電視節目本來就看看就好,不要太認真~~

    我比較期待你的「分析的、太分析的」系列文章啦!

    版主回覆:(11/24/2009 07:27:28 PM)


    慈善原則不是只有Davidson說過,而且Davidson說的慈善原則是在講心理理解,不是詮釋他人文章,不過呢,寫這句話的時候我的確剛好想起Davidson的東西,哈哈。



    至於「分析的、太分析的」系列文章,腦子裡是已經想好接下來的兩篇要怎麼寫了,但一直沒動力寫,請再等幾日吧。

    回覆刪除
  2. 來跟你問聲好囉~~祝您平安順利 ^^

    回覆刪除
  3. Wiki 對厚臉皮最大的好處,就是自己可以去編輯自己。

    版主回覆:(11/13/2009 03:48:31 AM)


    梁文道的名氣太響,想自己亂寫應該不太可能,因為很快又會被改掉。

    回覆刪除
  4. 版大架好膽, 罵到國際級的去了,

    不過我也沒聽過梁文道

    版主回覆:(11/13/2009 09:02:07 AM)


    國際級的嗎?至少我們在台灣沒聽過啊。

    話說回來,傅佩榮不是更國際級嗎?我早就已經唸到不想唸了~~

    回覆刪除
  5. 哥倫布:「勇於追求新的地平線就是冒險家。」加油!!

    回覆刪除
  6. 你好,我只是個路人 XD

    不過你寫的文章真的很不錯!



    我想

    會批判康德的群體

    相對主義論者與懷疑論者應該會首當其衝吧!

    畢竟他「定言」的看法與其提出的黃金律

    仍是備受質疑的

    縱使少了相對主義與懷疑論者的批評

    在倫理學上

    目的論與義務論的兩派說法仍是值得注意的

    但這要說是康德的弱點?

    或許

    應該說各派說法各有優勢與看到的角度、面向

    以上只是我的小小見解啦 ^^"

    哲學的文獻我沒閱覽很多,

    只有在學習社會學、人類學時,略知哲學的皮毛



    很棒的文章

    推薦你 :)

    版主回覆:(11/15/2009 03:02:59 PM)


    要怎麼批評康德理論的錯誤我都贊成,我只是看到梁文道把爛小說拿來當成真哲學資料賣弄,

    因而覺得好氣又好笑而已。

    回覆刪除
  7. 電視上的"學棍"老是比"學者"來得多

    從政論...到這類"知性"的節目



    龜了這麼多年的電視機,我著時發了個感想:

    真的!

    只有養成批判懷疑的精神,才能拒絕這些垃圾訊息的洗腦

    版主回覆:(11/17/2009 02:59:52 AM)


    反正唬爛不用錢,唬得好還可以撈錢,多好~~

    回覆刪除
  8. 繼「尼采就是那個很悲觀的哲學家」之後,

    幾個小時前在中廣,聽到了某主持人大談懷疑主義,

    一開始就調侃懷疑主義什麼都要懷疑,連是不是該懷疑都懷疑,很可笑什麼的。

    這話本來也沒什麼,只是說到這....

    主持人開始大發議論了,她說懷疑主義之所以會存活那麼久,是因為貪嗔癡使然!

    後來甚至還扯到用法術鬥法!

    我的天啊!

    與其聽這種人胡扯,不如看彼得傑克森胡扯,我想看第九禁區,更甚2012。

    版主回覆:(11/22/2009 05:08:07 AM)


    是哪位了不起的人物,名字講來聽聽好不好?



    PS:所以禮拜二到底有沒有要去看2012?

    回覆刪除
  9. 提供個意見給版主當參考:

    康得的「倫理學」以及「無上道德」,是在什麼樣的基礎下成立?顯然這這上面有規勸的意味存在。但是為什麼要規勸世人其兩者的重要性?為什麼?

    我認為版主所提之人,不了解,也為讀透康德出書規勸世人的動機吧。

    無錯何必改,版主說是吧。

    回覆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