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資本主義?菁英主義?



也許是跟這些年左派意識在網路上日益風行有關,我常看到一些「關鍵字」忽然冒出頭來,然後被人劈哩啪啦臭罵一頓。
其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資本主義」,隨便上上網看幾篇評論社會現況的文章,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有人喊著要打倒資本主義,
或起碼要對抗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這現象以前也不是沒有,但是這些年忽然大量傳播,甚至跟不少時事有關。
反旺中到底是在反什麼?陳為廷在臉書上說:「追根結柢,我們反的還是資本主義。我們訴求的還是媒體的公共化。」
前一陣子也在談反學費調漲,甚至有些人出來喊要「反學費」,這又是在反什麼?聽說也是在反資本主義
甚至連反核四、反中科、反美麗灣案裡,都不時聽到有人出來罵資本主義(因為資本主義造就邪惡的財團)。
這年頭,資本主義好像已經成為一個負面的詞彙,很少有人會說資本主義好話,台灣幾乎沒有公眾人物會說「資本主義很好」,
講到資本主義似乎就馬上讓人聯想到資本家,而資本家在這個日子難過的時代就是庶民之敵,萬惡皆可以歸之。

資本主義有沒有問題?我認為有,尤其在21世紀以後還越來越嚴重,這點我在以前幾篇談佔領台北的文章裡說過了,不再重複。
然而,每每在我聽到人家喊「反對資本主義」喊得震天嘎響時,我都不禁想問:「那你覺得怎麼樣才對?又是『公共化』嗎?」
我甚至覺得,這些人在喊的資本主義,其實也不是同一個對象,有的人心中的資本主義就是財團,有的人說的是政策方向,
有的人則說反的是「我們的資本主義」、「北歐的那種就很好」;只有少數人,敢主張揚棄資產制度,高舉社會主義的大旗。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棋王+棋王=棋王




今天晚上偷懶罷工,沒寫稿子,也不做事。打開電視,恰好同時有好多可看的東西,三部我早已看過卻願意再看的電影,
《魔戒首部曲》、《阿甘正傳》、《棋王》;幾個政論節目也不約而同地討論這兩天台灣最熱門的話題,陳為廷與禮貌。
平時要我選,我可能會好奇瞧瞧後者,不過或許是對排山倒海的議論喧囂厭煩了,所以選看電影。畢竟,從Makiyo事件起算,
2012真的是充滿情緒的一年,好像每一陣子我們就會湧上一股集體情緒,而且一定要推到極限,非有二元對立不可。
有幾個人問我對陳為廷和清大的看法,我倒覺得現在意見夠多了,我也畢業太久,沒必要湊一腳,
而且我對這兩者的意見都未必中聽,說了只是在風頭上煽火。不過,看到網路上有人把當年清大的王水命案又拿出來講,
我倒願意爆個八卦給大家聽聽,據說那時開校務會議,討論要怎麼處置命案的男主角,以投票來表決是否要開除學籍,
結果列席的人只有兩個反對,一個是曾男的指導教授,另一個是當時我們哲學所的所長。所長投反對票不是因為兩人有交情,
而是於法無據,殺人犯法的不是曾男,而劈腿和玩弄感情並沒有違反校規;今天只是因為討厭這個人,只是害怕輿論,
於是便硬要他滾蛋,這是不對的。當年,我聽完老師的理由後,感到相當贊同。這次,我的觀點依然差不多。

每當新聞和網路上激情燃燒的時刻,我卻喜歡回過頭來讀書、看電影。不論世道如何,我還是覺得文學可以給人平靜的思緒,
我甚至認為,能讓人有勇氣面對不美好的人生。所以我要談的是今晚的選擇,隔了好多好多年,又再看了一遍的電影《棋王》。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有意義的哲學名言



前些日子寫文章批評「超譯」,在網路上似乎有不少轉載,甚至聽到同業向我提及此文,頗引我訝異。
就像王老先生對我說的,那次算是「混」了一篇文章,我真的沒想到,在意這等「末節」的人還有這許多,
在這名言佳句四處轉載的年代,在這「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和「小確幸」縱橫交錯的年代。

今夜是我每月例行的「窩辦公室」時間,直至凌晨我有大把的空閒可以揮霍,此時寫部落格好像成了一種慣例。
左思右想,原本要寫拖了兩年的中文西化,不過剛剛忽然生出個念頭,想深入一點來談哲學名言。
這個部落格裡已經多次說過,我很討厭市面上的哲學名言錄,那只是「去菁存蕪」的渣籽,即使那麼受大眾青睞。
然而,語錄不真是哲學家說過的話嗎?為什麼不好?我想從兩方面來講,其一是我在談《超譯尼采》的文章裡已經說過的,
大家喜歡的只是哲學的冠冕,這些格言如果不是由哲學名家來講,換一個人說馬上就會失去說服力
想想看,今天有人說:「如果你想走到高處,就要使用自己的兩條腿!」我們多半會覺得這是什麼白痴廢話,
既然都說是要「走」到高處了,那本來就要用腿走啊!用電梯或要人揹都不算「走」嘛,這跟「單身漢是未婚的」有什麼不同?
但是當有人寫在精裝書裡,或是放在臉書上頭,然後配張尼采的照片,告訴你這句話出自《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馬上就讓原本平白無奇的語言多了好多滋味,然後就會看到有很多人在臉書上轉載,接著累積幾千幾萬個「讚」…。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讀書的人與聽人說讀書的人




總算捱過最忙碌的時候,雖然今天還是要到辦公室裡頭待到晚上,起碼有餘裕把心神放在工作以外了。
搭捷運時也不用再看稿子,而是可以捧起本「閒書」(讀了賺不到錢卻想讀,此乃謂閒),這是捷運最討我喜愛之處,
總覺得搭車時讀書特別入神,而且容易浮想連篇;唸研究所時我便常在捷運上讀尼采,那德文在這時候似乎可親了些。
今天我拿著本許久前看到一半的《中國農民調查》,此書是在師大永樂座二手書店購入,雖然整本劃線劃到全滿,
不過我聞名已久,而且看看售價甚廉,隨手就買了下來。沒想到看了幾章後便告閒置,匆匆也有數月。
好在這書每一章之間是相當獨立的故事,因此不需連著看,而且這麼挑動情感的故事也不見得適合一口氣讀完,
就好像重口味的料理一般,每次來一道可讓人印象深刻,但一餐之間盡是大塊文章之菜餚,難免覺得失味。

車上人來人去,也不知道到了哪一站(在捷運上看書的缺點之一,便是很容易坐過站),我旁邊換了人坐。
「對不起,請問一下。」那人向我問道:「你在看的是什麼書?」「是考試用的書籍嗎?」
「不是。」我答:「這書名容易讓人誤解,這是本中國大陸的禁書,講的是中國農民被官僚壓榨的實際報導。」
那人聽了,開始問起這書的內容,我一一回答。接著他又談起了參加的讀書會,問我是不是也有參加什麼讀書會,
我答沒有,對方也試探性地詢問:「那你想參加嗎?」我答:「不太想,我覺得讀書是件很個人的事。」

其實我還挺想繼續看我的書,不過一來基於禮貌,二來我對於「讀書會」也一直有些好奇,到底什麼人會參加讀書會?
所以我們又拉拉雜雜聊了下去,原來對方是個國中老師,因為頗有精進之心,所以在學長的建議之下開始參加讀書會。
我問了一個我一向很好奇的問題:「那你在去參加之前會把書讀完嗎?」他也老實回答:「沒有,從來不先讀。」
因為他的目的是去聽人家「介紹」一本書,聽完之後才決定是否要讀,這樣可以節省許多盲目找合脾胃之書的時間。
聽起來,他參加的讀書會不在少數,其中包括誠品講堂。聽他講著講著,讓我想起之前楊照談誠品講堂的一篇文章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超譯尼采》 - 哲學如何讓你發大財!



週五的夜晚,例行的老友餐敘。吃得多了,一行三人便想四處走走,先是繞著仁愛圓環走一圈,再到敦南誠品晃蕩。
十點半後,地下室的免費沙發得清場了,我們轉戰至二樓的書店,裡頭甚是熱鬧。一進書店,入口處右側是書籍的豪宅區,
迎頭就看到那裡高高供著最近人文/科學類暢銷排行榜的前三名,都是熟悉的名字,而這《超譯尼采》更是放在最顯眼處。

前幾週,我看到誠品的暢銷排行榜,第一名是《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其次是《超譯尼采》,
第三名又是Sandel的舊作《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看到「哲學」在台灣那麼賣座,我卻一點都不感到開心,
因為我們的思辨風氣明明就是那麼低落,就算有幾本哲學書叫好叫座,為什麼我卻一點都感受不到哲學將興?

這晚,我看到暢銷排行榜上依舊是這三本,只是順序換了,《超譯尼采》成了賣座第一名,還有幾人站在旁邊翻閱。
顯然,這書出版之後銷售成績不錯。這也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因為尼采本來就是暢銷的基本元素,昆德拉不也靠尼采賣書?
更別提每間稍具規模的書店,架子上一定起碼有一本尼采語錄,如今不過是多了一本,頂多是賣得更好一些而已。
看到前言裡頭寫著「尼采的哲學觀點絕對沒有那麼艱澀難懂,只要試著閱讀一下,就能感受到一股莫名的興奮感」,
我嘆了口氣,邀王老先生一起來「興奮」一下。兩個人七嘴八舌,冒出口的當然沒什麼好話,一旁捧著書的年輕人也聽到了,
不時望向我們,好像有點嫌惡。我又瞧了瞧書皮,因為我一直不懂「超譯」是什麼東西,於是再看看日文和德文的書名,
日文「超訳ニーチェの言葉」,意思是「超譯尼采的話」,還是讓人搞不懂,超譯到底是啥?再看看德文,我卻不禁笑了出來。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莫言得獎,得獎莫言



11日傍晚,聽到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心中一樂。不是出於喜歡作家,我這人心壞,高興是因為有好戲看。

「中國人終於得諾貝爾文學獎啦!」「咦?高行健不早就得過獎了唄?」「那人不在中國,還入法國籍,成分不純吶。」
這樣的話即使很少聽到人明言,但肯定是不少中國人的想法。事實上,獎項一頒出,我上幾個中國的網路論壇去看,
馬上湧出許多「共產黨員得諾貝爾文學獎啦」、「誰說共產黨統治就是思想真空、文化沙漠,香港人胡說八道!」之類的言語。
再上諾貝爾獎官網看看,乖乖不得了,數不清的「XXX学生发来贺电!」佔據了留言板,不時出現幾句「钓鱼岛是中国的!」,
偶爾再穿插零星的「释放刘晓波!」,七嘴八舌,熱鬧非凡。此正是中國人揚眉吐氣之時,尤其打敗了勁敵村上春樹,
更顯大中華擊敗小日本,此乃形勝;把兩人書本拿來對對,再顯農民工精神贏過了城市人小資本主義的長吁短嘆,此乃意勝。
莫言擠下村上春樹,破除了「莫言是熱門得獎人選之說只是中國一廂情願之炒作」等無恥謊言,誰敢再說共產主義不利於文學?

戰爭結束,KO完勝,钓鱼岛是中国的!

既然西方人這麼給力,當下就先別談錢鐘書了吧!雖然以前每次中國人沒得獎時都要拿來談一談,平時也難免想到就引用幾回。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鬍鬚張不漲價了,然後呢?




這幾天看著新聞和網路上滿滿都是對於鬍鬚張滷肉飯漲價的討論,聽到不少人嫌貴,然後很多人又說嫌貴就不要吃。
接著原本劉克襄出來「主持大局」,寫了篇看似很能代表小市民心聲的文章,嚴厲斥責鬍鬚張忘本,忘了自己出身勞動階層。
習慣以民調為依歸的首善之都台北,也趕緊出來劃清界線,說不要再跟鬍鬚張合作。這些讓我看了已經覺得夠覺得莫名其妙了,
但也不至於要寫文章來講這事,只是沒想到今天鬍鬚張的老闆帶著員工出面道歉,宣布不漲價了!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你不挺我們,就是虐殺幫兇!



照片出處: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臉書(連結內有質疑與回應的討論串)

Bei fern stehenden Menschen genügt es uns uhre Ziele zu wissen, um sie im Ganzen zu billigen oder zu verwerfen. Bei näher stehenden urtheilen wir nach den Mitteln, mit denen sie ihre Ziele fördern: oft missbilligen wir ihre Ziele, lieben sie aber wegen der Mittel und der Art uhres Wollens.
(對於離遠的人物,我們只要知道他們的目的,便足以籠統地臧否他們了。對於靠近的人物,我們則依據他們實現其目的的手段來做判斷;我們常常反對其目的,卻因為其實現目的的手段和方式而喜歡他們。)

─Friedrich Nietzsche, Die Philosophie im tragischen Zeitalter der Griechen
研究所時,第一次唸到尼采這段文字,那時我覺得莫名所以,甚至覺得:「尼采你搞錯了,應該是相反吧!」
畢竟看看我們周遭,尤其是打開電視,你可以看到太多「以立場決定是非」的例子,這是名嘴們最擅長的,
當你打開2100、大話新聞,只要瞄一眼那天的題目,就大概知道那些人要罵什麼了,而且連每個角色會講什麼也可以預測。
最妙的是,自打嘴巴也沒關係,因為觀眾不會計較,因為大家立場一致,因為最重要的是達到我們共同的目的。
用前述的尼采那最後一段話來說,應該是「我們不見得贊同其手段,卻因為其想要實現共同的目的而無條件支持他們」。

等到唸過的哲學比較多了,年紀也漸漸大了,我現在卻越來越覺得尼采這段話有點門道。雖然,也許並不對所有的人都適用。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現代對話錄》之〈貞愛立約〉篇



街頭陽光燦爛,映照在街邊的教堂上,花窗上的玻璃析出玲瓏的彩光,裡頭隱隱傳出歌聲,悠長而有秩序。

幾曲唱罷,教堂裡走出不少人,貞愛立約協同丈夫緩緩走到大街,看見萬里無雲,抬頭往太陽的方向望去。
陽光太過刺眼,不由得舉手遮擋,別過頭來。丈夫見狀莞爾,說:「白日太陽必不傷你.夜間月亮必不害你。」
貞愛立約聽了,又回過頭去,這次瞇著眼看,只見白光熠熠,有個人從光的那頭走來,叫人不敢逼視。

「是諸家不安!」貞愛立約的丈夫喊道。走得近了,諸家不安的面容與打扮漸漸清晰,他看起來很疲倦,
身上的衣服散亂不整,然而最叫人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的,是他的頭髮,最前頭的一束筆直挺立,好像插上去的。

「那是哈啦瑪麗頭!」貞愛立約驚呼。「你怎麼可以做這種事?而且你是什麼時候把頭髮留長的?」

諸家不安摸了摸那撮頭髮,笑道:「不是啦,因為最近都沒有正妹對我有興趣,所以我決定改變造型,
剛剛『Sedo』到一半髮膠沒了,所以我現在出門來買。」頓了一頓,又說:「其實這樣搞不好也很能吸引注意力耶。」

「我不信!」貞愛立約搖搖頭。「你剛剛一定做了那件事,就像那部邪惡的電影一樣。」

「做哪件事啊?」諸家不安有點意興闌珊。「打手槍喔?」

「對!」貞愛立約的聲音微微顫抖,指著諸家不安又說:「而且你一定是邊看A片邊打!」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這頭反美帝,那邊反共匪



忍耐,壓抑,強迫,我終於撐過了這14分鐘,把這部無聊的短片看完了。

我說的就是這部,Innocence of Muslims,中文常譯為《穆斯林的無知》,不過我覺得另一個譯名《天真穆斯林》比較對。
聽說白宮不斷要求Google把這部片從Youtube上撤下,因為麻煩真的已經夠多了。但是Google認為這部短片並沒有違反規定,
所以基於言論自由還是決定保留此片,我支持Google的作法,只是我也不知道他們可以撐多久,有興趣的人還是趁早看看吧。

這兩個禮拜,台灣新聞強力放送著釣魚台所引起的中日衝突,尤其918前後中國民眾所發起的反日遊行,看起來已經算暴動了。
就我所見,網路上一片批評聲浪,都是指責中國野蠻,居然出手攻擊無辜的一般民眾,到處放火砸店,只差還沒殺人而已。
真要說支持中國作法的人,大致也只是說:「看看中國那麼強硬,台灣的政府在幹什麼?」間接地表現出對激烈手段的認可。
然而,看看國外的媒體,大家關心的不是釣魚台,而是《穆斯林的無知》所引起的反美浪潮,那真的就是殺人放火了。
相較之下,台灣人對這個新聞的關注少了許多,畢竟好像不太關我們的事。只是我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同時關注這兩件時事的人,有不少是一面譴責中國暴力,一面罵美國活該的;換句話說,穆斯林的聖戰比中國更屬正當反應。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辯」過之後,「證」明我就是對的



「就算是分析哲學,很多人還是喜歡名頭多過於思想。」
「除了學院以外,哲學真的沒別條路好走了嗎?」

週末夜,我與王老先生鼓腹而行,吃得太飽了,所以去逛百貨公司,從SOGO復興館一層層走完後,又走了一整棟忠孝館。
不過兩個人純粹只是想在有免費冷氣可吹的地方走路而已,而且邊走邊瞎扯,幾乎完全沒注意身旁賣的是什麼東西。

我向王老先生提起近來碰見的幾則哲學趣聞,又講到雞蛋糕老闆邀我去他的課堂喇賽。
說起最近這群班底似乎開課頗勤,而且場場額滿,看來有興趣於哲學與思辯者並不少。
話鋒一轉,又說到看了幾次活動的照片,好像參與者以年輕學子居多,裡頭看起來很少有社會人士,
這又不免讓我感嘆,「社會」真是哲學最強大的對手,果然「一入江湖歲月催」,看不見多少人還會想著碰一點哲學。
然而,只要沒法突破這個難關,哲學終究就只是走不出校園的學問;而要大步邁出校園,恐怕非得先變形不可。
歐陸哲學或許還能靠著哲學家好聽的名頭胡混出一大票「愛好者」,分析哲學呢?想發利市,出社會,入江湖,
招牌上應該主打什麼商品?怎麼才能吸引「社會人士」,尤其是「有錢的社會人士」上門?

我們兩個人共同的答案是「詭辯」,還有「話術」。起碼在台灣如此。
說來也真巧,這兩天我在網路上就看到了活生生的例子。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講一個公平的故事




故事一

朋友失業了,打電話給我...

高中勉強畢業,大學也是吊車尾
最後輾轉換了幾個工作以後在便利商店裡當店長
也許因為他一路都不順遂,所以特別關心人群
他常常參加社運團體的活動,也總是替勞工發聲
但一直以來都全力支持各種勞工權益的他在電話裡哭了...
今天早上,他一如往常的到店裡上班
老闆先給了他一句:找工作有什麼需要幫忙的請Call我
之後告訴他店要收起來了,因為基本工資又漲了經營不下去
要他做到這個月底就好,其餘的7個兼職人員也一樣...

給我堅強印象的他一邊哭一邊說抱歉,抱歉他之前因我在說調漲基本工資可能會害到一些勞工而生氣
他還在網路上嗆我:「你們這些既得利益者當然不想要我們也多賺一點!」他很自責自己只看到眼前的數字增減
根本沒想過到底什麼叫總體經濟概念。他說:「我懂了...今天起我會多用更寬的視野來看待事情...」

不喜歡這則故事嗎?沒關係,因為那是我編的,目的是為了對照下面這一則網路貼文: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Kindle Touch故障報修紀實




又差不多一個月沒寫新文章了,而且我這次更過分,連回應都懶,前一篇談旺中的我後來都沒繼續回應了。
工作忙是忙,但那不是充分理由,真的我似乎越來越貪圖自由的時間,而我幾乎每篇文章都一大堆字,
說實在話寫起來挺累人的,但繼續這樣空窗下去,恐怕這裡有關門大吉之危。
與其每次都光只想而不寫,也許多些隨便寫寫的東西還會讓這裡更有生氣一些。
所以,我希望以後多寫一點短一點的文章,也可以多一點生活記趣,起碼7月底的墾丁求婚之旅就非補上不可。

閒話表過,這篇要講的是我的Kindle Touch。從去年底買入至今,可是說是我出門一定要帶著此君,在外吃飯、搭車都少不了它。
有一回載女友去搭車,等她上了車之後,我收到一通簡訊,她傳給我短短的六個字~~「我偷了你的Kindle」,讓我哭笑不得。
一開始我常常得跟她搶,有一回她帶著Kindle Touch出門,先是碰到有人有人問她那是什麼,
後來在捷運上又有三個男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有一個更是連珠炮提問,包括問是什麼、怎麼用、哪裡買、多少錢等,
最後順便問:「我可以要妳的電話嗎?想請教妳一些問題。」拜託,明明我也常常帶著Kindle上街,怎麼從來沒人問過我問題?
好吧,女友已經聲明:「這是我男朋友買的,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對方還是想問電話,就這點而言我也承認人家很有毅力。
不過,後來不知道女友是可憐我沒得看還是用膩了,我漸漸可以獨佔Kindle Touch,等到一個多月前,
她買了三爽Note後,就再也沒想過跟我搶Kindle Touch了…(不過她說是因為裡頭沒什麼中文書可看)

咦?不知不覺又寫了一堆閒話。我要講的是這個Kindle Touch申請維修的經驗。其實也說不上有什麼特別的,
不過我發現網路上有些人有碰過類似的問題,但卻沒看到解方,而我上次寫的Kindle Touch開箱文閱讀次數也已接近兩萬,
顯示其實很多人是對Kindle Touch有興趣的,所以我決定把這次跟Amazon「報修」的經驗放上來,讓大家參考參考。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反蔡、反中、反旺中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George Orwell如是說。
而今我們是否該開始擔心,這位蔡大哥也在看著大家?

這陣子我收到幾個網友陸續在FaceBook上邀請我加入反旺中的多項活動,尤其是「我是學生,我反旺中」,
不過這第一個命題我就已經宣告失格,本人失去學生身分已經很久很久了,看到邀請不禁莞爾一笑。
目前為止,我一個邀請都沒有答應,一方面是因為我不愛加入臉書活動,另一方面也是思考後的決定。
我跟旺中集團並沒有什麼關連,雖然的確有朋友在裡頭當記者,不過那並不會對我產生實質影響。
我樂見這次有那麼多人自發地站出來譴責旺中、抵制旺中,我也覺得這個活動如果可以成功應該算是好事,
但是從理智上來看,我覺得反旺中活動還有很多要進一步討論的地方,因此還是決定要「政治不正確」一下,談些我的想法。

雖然反旺中的行動是在最近兩個禮拜才成為熱門的公眾議題,但是背後的成因卻醞釀已久,直至此次槓上NCC後更引人注目,
但真正產生能量大爆發,我覺得反而是在旺中媒體開始指控黃國昌、威脅控告陳為廷後才出現的,因為手段實在是太髒了,
引起了許多公眾人物的圍勦,其中甚至不乏有些以往被認為政治立場比較親藍的人士。在這樣的義憤底下,反旺中成了新潮流,
大夥兒看起來目標一致,都要打倒這「媒體巨獸」。然而目標真的一致嗎?我不認為如此,反旺中的動機最起碼可以分成三個,
也就是我的標題:反蔡、反中、反旺中,這三個動機不僅層次不同,而且應該採取的行動也不同,有的人只有其中一兩種,
有的則是三者兼具。這點容後慢慢細述,先看看網路上常見的反旺中理由: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我覺得還是應該要哲學一點




畢竟我的骨子裡還是個哲學人。

所以我也決定要哲學一點,因為我真的這麼感覺。

「我是一個什麼都不相信的人,我不相信鬼神,不相信真理。
相對地,我也覺得對什麼都不確定,不確定當初沒有去德國唸書到底對不對;
不確定當時是否該去萬海上班,我現在幹這行是無意間的機遇,我不確定這個行業還能撐多久,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該多接點工作,趁著有能力有時間快多存一點錢。
我是懷疑論者,什麼都不相信,什麼都不確定。
但是,
我很確定一件事。」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班恩比不上小丑的五個理由(有雷慎入)



我實在是太懷念希斯萊傑了。

昨天下午,終於騰出時間找王老先生一起去看了期待已久的《蝙蝠俠:黎明升起》。
由於我實在太喜歡第二集《黑暗騎士》,也非常喜歡《全面啟動》,因此免不了期待很高。
結果看完電影後覺得有些失落,倒不是不好看,只是「沒那麼好看」而已。
這三部電影的主要演員大多是同一批人的排列組合,甚至有的三部都演了(如米高肯恩)。
其實當初也沒有特別想看《黑暗騎士》,只是剛好HBO要播(倒數一分鐘),我打算泡杯咖啡邊隨便看看電視,
沒想到從開頭三分鐘之後我就再也沒有想起要泡咖啡的事,乖乖待在電視前一直到看完整部電影。
因為實在是太吸引我了,所以我看到《全面啟動》的預告,同樣的導演和說故事手法,便決定要去電影院看,結果也很滿意。
嚐過兩次甜頭後,這次胃口被養大了,滿心歡喜地去電影院,還要想盡辦法不要先踩到網路上的雷。
將心比心,我以下要寫的心得有很多雷,還沒看過電影的人請自行迴避,不要再往下看。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藝人的緩兵之計該被譴責嗎?



昨天在電視上瞄到了這則新聞,留上了神,上網看了報導之後,順便也瞧瞧網友們的反應。
評語似乎挺兩極化的,有的人大讚明道有骨氣,有的依舊毒舌,說什麼槍會拿不穩是因為以前私生活太亂所以早掏空了。
為什麼我會特別留意這則新聞呢?因為前幾天跟王老先生與乃妞吃飯時,東扯西聊也講到了這個。
王老先生提出了一個很特別的觀點,他認為藝人這種「緩兵之計」不應該受到譴責,我以前並未想過,但聽了覺得有道理,
因此把討論後的想法補上一些細節,在這裡系統化地呈現出來,讓大家想想「藝人的緩兵之計真的應該被譴責嗎」。

藝人為了賺錢而想盡辦法留在學校拖延當兵早已不是新聞,但是我印象中似乎直到去年才被連續性地大幅報導,
記者們甚至追著明道跑,一直想逼問他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去「盡應盡的國民義務」,罵完藝人還不夠,連學校也被罵了進去: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Coocan韓國不沾鍋料理測試大會




轉眼又快一個月沒發文了,這陣子挺忙碌的,過幾天還要出門玩,補今年過年沒進行的「我們還年輕」系列旅遊。
眼看著整個七月都沒新文章(其實有好幾篇寫到一半存著的草稿,但是都懶得寫完),我今天在噗浪和臉書上發願,
出門玩前的這三天一定至少要一天一篇新文章。雖然本部落格的寫作計畫早已不是第一次失信於人,但是這次我會更努力。
現在,我人坐在辦公室裡,偷著校稿和改稿之間的時間差來寫部落格,打算用最混最隨便的方式先應付過第一篇…

話說我這人還挺愛不時看一下電視購物頻道的,不過看歸看,大多還是不動心,我只是想看看那些購物專家怎麼扯而已。
不過我今年以來一直受到一種商品的嚴重誘惑,那就是韓國的不沾鍋。我看了不同電視購物頻道的幾個產品,
什麼CERACOAL、HappyCall…都好像很厲害的樣子,雖然我這兩三年越來越少下廚了,但是血液裡的主婦因子還是沒有冷卻。
我曾經考慮要委請住在韓國的女友表姊帶回來,不過後來想想帶著好幾個鍋子跑也不太方便,所以還是作罷。
到了五月,我終於受不了誘惑,把生平第一次的電視購物經驗獻給了韓國的不沾鍋具-Coocan。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我們不能這樣教「尊重性向」嗎?



今天看到不少人在臉書上轉貼同一篇文章,奇特的是每一個轉貼者都是罵聲不絕,題目是〈我們能這樣教「性別」嗎?〉。
我也看了一下,基本上跟真愛聯盟屬於同等級,蠢得不得了,論點貧弱到讓人不知道該從何處罵起。
本來這種頭腦不清的東西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來鬧場一下,根本不值一提,不過我一看到後頭作者的頭銜,
寫著「作者為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教育委員會副召集人、台灣大學生命教育中心學術社群教師」,
擺兩塊教育專業的招牌來嚇人,而且是國小和大學通吃,這就不一樣了,此外這個聯合會本身恐怕也有些問題,值得好好談談。

首先,還是先看看這篇文章吧。由於問題太多太雜,所以我分段處理,把我的意見寫在原文之下,並以綠色標出,以資區別: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中國人應該要被教一教?



「恕我直言,我周遭所有有比較頻繁出國經驗的人,都埋怨過陸客,尤其是不守規矩。」我說。
「其實也不用出國,台灣的陸客很多,很多台灣人也都有相同的抱怨。」我又如是說道。

月初到上海去了一趟,參加一個國際性的大型旅展和相關會議,某日上午,在新天地朗廷酒店的媒體早餐會上,
對著同桌三個北京來的旅遊記者,我聊到了在大會Opening Forum上的心得(她們似乎都偷懶沒去參加,我則不得已非去不可)。
名為「論壇」,其實挺無趣的,先是兩個老外唱雙簧介紹亞洲的豪華旅遊市場,聽得我眼皮沈重,周公直邀同遊太虛。
勉力維持清醒,直至聽到他們談論一個主題:How to educate Chinese tourists,我才比較感到興趣。
感興趣不是因為說得好,而是這主題怪,怎麼一個介紹亞洲高級旅遊市場的會議要特別拉一個「如何教育中國旅客」的主題呢?
這大概代表兩件事,一是中國人的消費力太過強大,不能忽視;另一方面,中國遊客的素質卻也差到必須要想辦法對付的地步。

好不容易捱到這兩個人講完,接下來換成一批國際級精品飯店集團的頭頭上台,談談他們對於亞洲旅遊市場的觀察。
講著講著,話題又繞回「如何教育中國旅客」,大家一方面講些自己的慘痛經驗,一方面也貢獻些點子給台下聽眾。
畢竟舉辦地點是在上海,雖然台下近千名聽眾裡七成以上是西方人,但是說話者還是保持一定的禮貌,沒有譏諷中國人沒水準。
不過當我看著一群白人七嘴八舌在講中國人有多需要教一教,不免還是覺得不舒服,甚至很想舉手問問題,
我覺得這「教育」裡難保沒有摻點水份,灌了些歧視的迷湯進去。不過畢竟我不是代表自己而已,不想生事所以作罷。
不過到了第三個節目,換成台灣出身的悅榕集團總裁何光平上台,他一開口就反批剛剛那些人的意見,說中國人根本用不著教,
台下的中國聽眾馬上爆出熱烈掌聲,歡呼者不乏其人,好像國恥得雪一般。然而,此時我又反過來覺得前面的人也有些道理了!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同學少年今不見,浮花浪蕊相見難




「妳的名字是出自《詩經》對不對?」
「對啊,你怎麼知道?」
「《詩經》我背過大半了,是〈蒹葭〉吧?」
「對。」
「嗯,很美的詩,真的很美,可惜…人跟詩比有點破壞美感就是了。」
「哼!」

一段高中時的對話,我到現在依然都還記得,完全記得。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我非常喜愛這首詩的文學技巧與意象,先是由景入情,待見到佳人時卻完全不寫她的模樣,
反而單寫男子這方有麼急切地想要越過重重水阻去到她的身旁,同時卻覺得好像遙不可及一般。
我也折服於中國能從遠古時期就有這樣的文學技巧,遠勝於後來描寫類似情境卻肉麻兮兮的〈洛神賦〉。
簡單的文字卻有深遠的美感,我高中時背《詩經》,大概只看了一次就記得這首詩了,
因此一聽到伊葭的名字就馬上知道出處。的確取得好,跟姓氏也合,雖然我十幾年來不斷埋怨破壞詩的美感。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今晚七點之後



我對著電視大叫,作夢也想不到竟然是這樣的結局,
多年後,居然這樣得知妳的消息。
那笑顏就跟我記憶裡的一模一樣,更不要說我拍過的那一張張的照片。
我不敢分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雖然我看起來總是那麼理智。

那些年,我大概是妳周遭往來最頻繁的男性(當然除了Louie以外)。
一句句想起曾經對妳說過的話,我最後對你們說過的話。
大家還是朋友,還是朋友,即使不再每個禮拜膩在一起,
半夜接過妳的電話,哭著告訴我妳家有老鼠,或是要我建議妳考試的菜單。
對不起,我們這幾年失了聯絡,不然一切會不會有所不同?

Rest in peace, my friend, I'll always remember your smile.

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在深夜的捷運站碰到基督牧師



夜漸深了,我從捷運站走出來。剛結束聚餐,與王老先生及乃妞吃飯,席間談笑靨靨,本欲另覓他處暢談,
無奈當時左近竟找不著一家咖啡館之類的地方,草草散會了事。我搭捷運踏上歸途,出站時已近十點半了。

「不好意思,先生,我是一位牧師。」我走到機車旁,正要發動車子,身後忽然一聲輕喊。
「我有痛風,不方便走路,我就住在附近,中央路那邊,板信銀行路口而已,可以請你載我一程嗎?」
那人是個中年男子,年紀四十上下,提著兩個大塑膠袋,還有一個20吋左右的行李箱,獨自坐在旁邊的公園椅上。
站起身來的時候,似乎是有些不良於行。畢竟夜深了,我不能說沒有顧忌,這年頭難保人心如何。
不過聽來的確只是很短的路程,甚至跟我家就在同一個街區,我身無長物也不怕偷搶,索性便當個好人吧。

我拉好車子,還幫忙那人把行李箱抬到機車前方的置物空間,不過那兩袋東西就放不下了,我請他自己提著。
他滿口稱謝,先是要塞一份宣傳折頁海報之類的東西給我,說那是「雜誌」。我看都沒看就說不用了,請他留著。
等到這人坐上車,開口讚道:「你真是一個好人,主耶穌一定會祝福你的!」

下一句更妙,他問我:「你讀過聖經嗎?」想想最近這部落格的風波,我差點笑出聲音來。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為什麼台灣人不應該再吃豬血糕?




也許是出於某種錯亂的性格,我這個愛讀尼采的人,大學時也曾花過功夫亂讀些宗教典籍,什麼聖經、佛經、可蘭經我都讀。
後來發現這其實蠻有幫助的,尤其是聖經,因為聖經和希臘神話是要研究尼采前得先熟悉的功課,替我省了不少事。
研究所時我也選修了詮釋學,雖然哲學詮釋學和基督教詮釋學的宗旨不太一樣,不過懂點聖經是有很大幫助的。

這兩年真愛聯盟走紅,提供了不少笑話給大家看,另一個老牌的恐同宗教組織「走出埃及」也不甘示弱,最近搶占不少話題。
然而,看到這些整天喊著「堅信以聖經原則,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為立場」到處宣傳的組織,我不免感到狐疑。
真奇怪,這塊土地上明明有比同性戀更普遍、更邪惡十倍、完全違反天主與基督教義的事情在大家眼前一直發生,
為什麼我從來沒看過有任何基督教團體出來出來譴責呢?整天只會找同志麻煩,真可謂見樹不見林,小學而大遺,難矣哉!

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為什麼很多人畢業了就不再碰哲學?



「喂,我找劉小姐。」我說。
「她今天請假喔!」電話的那一頭回答。「請問有什麼事嗎?」
「我明天再打好了。」我有點猶疑,可能對方也聽出來了,又說:「我可以幫你留言。」
「嗯…我是校友,她問我是否可以回去參加29號的所友會,我說我還不能確定,她希望我在20號以前回覆,好像說要訂餐。」
「我後來時間OK了,可以回去,麻煩幫我留個話。」電話那頭窸窸有聲,大概是在找紙筆。「請問你的名字是?」
「我姓葉,叫做葉XX。」沒想到對方回答:「喔,你是Wenson嗎?」我吃了一驚:「你怎麼知道我是誰?」

在真實世界裡,我偶爾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碰見這個部落格的讀者。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不和諧,沒標準,辭達而已矣




教了十幾年的高中英文,我上家教課時總是會告訴學生一句話:「這是你現在最有,甚至唯一有投資報酬率的科目。」
特別是文組的學生,課堂上、補習班、講義自修裡那些「知識」,在考完大學那一刻就馬上可以丟掉,以後你都不需要了。
最近有個以前的學生回鍋又找我上課,想要準備高普考,隔了七八年我再跟他提起當年這些話,他也嘻嘻大笑,說確實如此。
我身邊還常聯絡的高中同學們,沒有一個記得當年學校裡頭學了什麼,我講起一些以前國文課本上的句子還會被嫌掉書袋
真的,忘記高中所學對他們唸書、工作、賺錢並沒有任何影響。除了考試升學以外,高中生唸的書可以說幾乎都在浪費時間,
只有英文這科算是以後最有用的,尤其是文法,因為大多數人在離開了高中之後就再不想、再不會去碰英文文法了。

其實不只是文組,就我所聽到的情況來說,高中理組所學到了大學和就業之後也大部分都是沒用處的,
不過我自己畢竟不是理組出身的,不敢把話說太滿,況且我私心覺得「硬科學」的確應該可以多獲得點優待。
然而文組也好,理組也罷,我覺得台灣教育常常兩頭不靠岸,要講灌輸知識嘛,畢竟只是高中生,不敢也不能教得太深入,
結果往往變成餵養了大量粗淺的「資訊」,學生大多只是靠練習來死記活背一堆零碎的內容(尤其以史地兩科最嚴重),
別說以後都用不著這些東西了,就算真有機會碰上,那些缺乏系統性的死知識也派不上多大用場,還不如查查維基百科。
灌輸知識失敗,那麼培養興趣呢?我們的高中教育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以後想從事什麼工作,或大學想唸什麼科系嗎?
別傻了,99%的高中生根本連大學在幹嘛都沒頭緒,就算他們真發現了自己的興趣,也搞不清楚相關科系到底在唸什麼。
從我的時代到我學生的時代,高中時代老師都只是反覆叮嚀要好好唸書,只管成績考好,反正就是拼個好學校就對了;
回頭想想,當年國中時期好像也差不多,老師就是要我們拼個好高中。這樣一路拼,直到進了大學才開始思考什麼是大學…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超級學校,超級學生



多年來我擔任過幾個建中、成功等名校學生的英文家教,看過許多這些學校老師編的講義、考卷。
我的印象是,這些學校的英文師資並沒有多強,有的甚至還有點混,編出來的東西動不動就被我抓到錯誤,
但是為什麼人家學生的程度還是那麼好?我說這跟師資、設備、制度都沒有關係,完全是群聚效應。
就是一群程度好的學生聚在一起,彼此觀摩、刺激、傾軋、強化,並且形成一種風氣。
這種學生未必是最用功的,跟大學生一樣,建中的學生常常蹺課,老師上課的內容也常被當成馬耳東風;
有些學生一二年級的成績不怎麼樣,但是到了三年級就突飛猛進,時候到了照樣考上台大,讓其他人看了又敬又恨。
這種「奇人」每年都有不少,看看朱天心《擊壤歌》裡寫的北一女生活便是一例,小蝦東混西混,照樣上台大。
為什麼這些人可以短時間成績進步那麼多?根據我的觀察,主因不是他們的資質比較好,而是他們「開竅」了。

高中的學業和國中不一樣,國中是可以單靠勤學苦讀就考高分的,但是很多高中生一天到晚捧著書讀成績也不怎麼樣。
以英文這科為例,如果你只是照老師的安排把每一課的單字乖乖背完,把文法、翻譯、閱讀測驗都練習幾遍,
那麼及格一定沒問題,平時甚至可以考個八十分以上,但是到了高三之後,模擬考登場,成績馬上直線下滑,
而且是怎麼唸、怎麼練都差不多,最後考出來就是均標(前50%)以上而已,想要拿到前標(前25%)則要佛祖保佑。
問題在哪?我常告訴學生,唸書考試最難的是「不二過」,犯錯不打緊,問題是你們老喜歡犯同樣的錯、同類的錯;
每次考卷發下來一檢討,把答錯的題目一題題看下來,幾乎七八成都是我教過的概念,頂多要稍稍轉個彎而已。
但是「開竅」的學生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以他們比較少「二過」,或是頂多只要「三過」左右就學會教訓了,
每次的考試或練習對他們而言並不是單一的,這些人自己會把不同題目在腦子裡比較,所以犯錯對他們而言真的是學習,
當然他們就不會像鬼打牆一樣唸了半天也還是一樣沒進步,甚至偷懶兩年、勤讀一年就可以贏過許多苦熬三年的學生。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3Q very much, though 2Q simply too much




這陣子忙,又沒有心思好好寫東西,幾篇寫到一半的草稿還堆著等待完成,現在該是還債的時候了,一篇篇清倉吧。

所以,這是一篇過時的文章,但我覺得不談真的太可惜了。

前陣子Makiyo事件正鬧得火熱時,一堆不相干的人紛紛站出來說話,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白冰冰:


讓我感興趣的不是她講的話有沒有道理,而是我聽到了一個新詞彙:MQ,Moral Quotient。

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A Tale of Foreigner-friendly



很多外國的旅遊手冊都會提到台灣人很友善,而我們大多也覺得自己對外國人挺友善的,
台灣就算最近經濟不行,友善卻始終不落人後。不過我總覺得,這外國人要改寫成「foreigner」,
因為我們在這方面是儒家的奉行者,友愛也講等差,首親者是歐美來的「foreigner」,
日本、韓國、新加坡是次一階的「外來客」,而菲律賓、泰國、印尼、越南等則是物理性的單位,謂之「人力」是也。

假日的各大台灣火車站,幾乎總是大量外勞們群聚的場所。有的只是相約集合在此碰頭,有的則是乾脆在車站裡聚會。
每當我走在這樣的場域裡,我總會觀察兩件事:一是坐在地上的外勞的表情,二是從旁邊走過的台灣人的表情。
我發現這些外勞是快樂的,他們真的笑得開了,我幾乎不會在台灣其他的地方看見這樣開懷的外勞;
然而,我也常看到路過的台灣人露出不豫之色,有的還會刻意加快腳步。我甚至聽過有人叨唸:「也不管一管。」
在這種人的眼中,外勞的地位並不比遊民高多少,都活該是在暗處生活、不應出來妨礙市容的一群。

但想一想,如果這些席地而坐,熙熙攘攘的東南亞外勞,一個個改成金髮碧眼,說著美妙的法文、英文,
或是腳穿著Jimmy Choo咔啦咔啦走路的紐約客,那還會有人抱怨嗎?非但不會,而且我保證一定會有很多人刻意放慢腳步,
想多看看這幅景象,甚至會有學生或年輕人刻意到車站待著,說是找機會訓練語文能力,多聽聽他們講話也能訓練聽力嘛!
甚至也許還能交個「foreigner」朋友。啊!這必將成為城市的景點,該隱的伊甸園。

但是請仔細想想,那些席地而坐的外勞,他們難道會襲擊路人嗎?會在光天化日之下暴起傷人嗎?
明明是跟朋友歡聚的一群人,露出的是自然而(有點悲哀地)難得的笑顏,卻被人用嫌惡的表情對待。
我很好奇,有一天如果他們讀了那些「foreigner」寫的旅遊指南,看上頭說我們台灣人如何如何好客與友善…

他們臉上會是什麼表情?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關於林書豪的兩個現象



好久沒有上來寫點東西了,近來忙,整整一個月沒有新文章,開本部落格之先例,我甚至好樣忘了還有個部落格,任其生滅。
今天恰好是311,我在日本「受難」乍忽也滿一年了,原本明天一早又要去日本一趟的,因為幾個工作傾軋所以作罷,
好懷念一年前的那些面容(不過這次就算去也看不到)。好吧,日本去不成,起碼也選在今天重新開張,再開始寫寫部落格。

近來忙歸忙,我還是會偷空來點娛樂,其一是過年期間就跟家人一起看的電視劇《新水滸傳》,80多集至今已快看完,
屆時可考慮另起一文論評,順便講講《水滸傳》這本我最喜歡的章回小說;其二,就是我也跟著大家在林來瘋,
只要時間許可,工作排得開,我不會錯過尼克隊的每一場直播球賽,哪怕是得忍受PPS畫質惡劣和大陸球評的叨叨絮絮亦然。

我承認已有數年不看NBA,我真正「關心」過的最後賽事是賽爾提克三巨頭合體封王,那是2008年的事了。
當時T-Mac和Carter還是超級猛虎,Wade和LeBron James也未共事,林書豪算算還是哈佛大學的新鮮人…
其實2008年我也只看季後賽,隔了許多年看季前賽,我從「Vinsanity」的時代直接跳轉到了「Linsanity」,
昔日春秋鼎盛的大將多已告老(最不動如山的是Kobe),看他們打球越看越覺得老-不只他們老,我也老。

老夫聊憶少年事,不管如何,有想追的球星和球賽,為生活平添不少樂趣,這感覺已經失去了多年。
我不愛看MLB,所以沒跟著當年的王建民風潮。相信台灣很多人也是重新或首次嚐到這種期待看球的滋味,
這點從新聞報導的長度和NBA的收視率都看得出來(只不過最近尼克和林書豪戰績下滑,熱潮好像也退了不少)。
在熱潮之餘,我常聽見兩種聲音,頗值得談談,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意見,也算是填填版面。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矯枉必得過正 正義需要暴力?



Makiyo的新聞吵吵嚷嚷了許多天,原本以為大概快結束了,沒想到又冒出來許多錄影畫面,讓話題繼續火熱。
雖然現在網路上也陸續出現了一些反省的聲音,不過整體還是朝著野火燎原的形勢在發展,反正大家愛看就好。
我不是假清高,我也關心這則新聞,畢竟真的太戲劇化了,一次又一次發現原來這些人有多離譜。
可是搞到全世界好像只剩這一件事情值得報導也未免誇張了點,君不見敘利亞正在進行血腥大屠殺,
以及馬爾地夫發生政變,或是中國薄熙來唱紅打黑的手下大將叛逃,甚至連菲律賓發生6.9級的強力地震,
全部都只有零星的報導,有的台甚至好像沒有播。搞到我想看「新聞」時只能轉到CNN,好像也是件怪事。
至於網路上,幾乎所有跟Makiyo相關的話題都是熱到不行,這兩天看了一些「意見」後,覺得好像可以談一談,
因為我前陣子也寫過跟網路群眾暴力相關的文章,這次的事件正好可以做一點對比與延伸思考。

為什麼Makiyo事件會鬧得這麼大?除了因為一連串的惡劣行跡與謊言之外,我覺得還有幾個很清楚的因素。
這件事情的對錯太過明顯,以致於批評Makiyo等人獲得了理所當然的正當性,大家也就肆無忌憚地罵,
要不是Makiyo現在只想避風頭不敢回擊,否則她一旦告上法庭,網路上那些太過明顯的謾罵和人身攻擊都會出問題。
就算是出於義憤,一般社會大眾並沒有資格用那些不堪入目的字眼來罵她,而且還是在網路上、有記錄的公然侮辱。
如果今天Makiyo發起狠來告人,我看起碼有幾千個人得付出代價,反正她演藝事業也大概沒了,乾脆趁此撈一票算了。
當然我相信她不敢這麼做,畢竟是她有錯在先,但是一個罪人必須被那麼多不相干的路人扔石頭,這便是網路上的「正義」。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不能潑冷水,那該不該灑錢?



我不算是一個好公民。原因之一,我從沒投過一次票;有選舉權的13年餘,不要說選票,我連投票通知單都沒見過。
我常說,要我專程去投票,對象大概要是甘地、曼德拉、翁山蘇姬才有辦法,上一次的歐巴馬也可以考慮。
不過現在台灣出了一個政治人物,也讓我願意去投票,那當然不是馬冏也不是小英,而是應曉薇。
如果她是我戶籍選區的議員,如果有罷免應曉薇的連署和投票舉辦,我會很樂意行使公民權,請她捲鋪蓋走路,
因為她不僅壞心、硬拗,更嚴重的為了自己的名聲而把遊民問題變成最簡單的對立,不僅害了遊民,也害了萬華居民。

我不認識任何一位遊民,也沒有研究過相關問題,所以我絕不能說自己對遊民問題有什麼透徹的見解。
但是這陣子我看到一些現象,也有一些疑惑和感嘆,倒覺得可以在這裡說一說。
首先,我想99.9999%的人都會同意,就算遊民是社會問題好了,對他們噴水絕對是不應該的,
所以應曉薇才會一直說她的話被斷章取義,一直說「實際上並沒有真的這樣做」,但這並無濟於事,
只要妳當時說的那句「你要跟你們局處講,誰往遊民身上灑就撥獎金」不是人家合成或假造的,
那不管妳是開玩笑也好、情緒過度激動也罷,知點廉恥的話就該摸摸鼻子下台,就算妳是為了萬華居民好也一樣。
因為應曉薇妳跟逃避哥不同,妳不只是自High講幾句討人厭的屁話,而是在議會質詢中發言,而且還要求官員照辦,
就算最後真的沒有任何一個遊民真的被潑到水好了(事實上有的遊民說有),妳的發言就是百分之三千的不當,
不管妳實際上有沒有為遊民做什麼事,妳質詢時的惡意都已經昭然若揭,在任何一個民主國家裡都該滾蛋。
我要是馬英九,一定立刻想辦法把這個人攆出黨團,這不僅是為了公義,也是為了自己,
看看應曉薇現在又把選舉扯進來為自己辯護,活像是在告訴大家馬英九贏得夠多,支持度高到有本錢借她隨便用一樣。
隨便去網路上看一下,就可以看到一堆人已經把「馬英九勝選」和「應曉薇復仇」連結在一起了,
這也難怪人家,畢竟是應曉薇自己先起的頭,說別人的指控都是選舉考量,馬冏如果不處理,當然要概括承受。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逃避哥、中指蕭、真愛聯盟



前幾天因為總統選舉佔據了幾乎所有新聞版面,所以有一則社會新聞被淹沒了,但在網路上傳得很廣,
那就是「逃避哥」在FaceBook上說單親家庭是社會亂源,引起了網友的公憤,照例又是人肉搜索,
也照例又是成立要求道歉粉絲團,照例有合成漫畫什麼的。我剛剛看了一下,這粉絲團大概有三萬五千人,
要不是剛好碰上總統大選,我看還會鬧得更大。但這種事情總是一陣風潮而已,過幾天大家就忘了。

由於FaceBook的粉絲團功能,這幾年興起了一種快速反應的「正義之聲」,我以前也寫過相關的文章
跟FaceBook出現前最不同的是,這種正義是可以量化的,所以記者們有了評量的標準,看看有沒有報導的「價值」,
而且寫這樣的報導最簡單不過,就翻拍點網友的留言和意見,稍微勤快一點的再去找路人講點評語,輕鬆愜意。
其實,這種粉絲團的價值也往往就只是給新聞記者提供作文章的憑藉而已,號召2萬人和10萬人並沒什麼差別,
不相信的話去看看前兩年轟動一時的中指蕭,現在那些粉絲團或Youtube等相關網頁還有幾個人會看?
網路本來就是速食社群,何況這是針對個人而造成的話題,本來就不容易撐多久,中指蕭事件已經可以算是長壽的了。

雖然按個「讚」很簡單,但我好奇的是,什麼人有資格按?換句話說,什麼人可以理直氣壯地要逃避哥「踹共」?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當渾身都是故事的人物開始寫小說 ─ 《劉氏女‧楊氏女》




大會是在一個很大、很大的廣場裡舉行的。男犯黑壓壓一片,而女犯的人數就很少了。有的男犯特地從板凳上站起來,伸長了脖子看女犯入場。張雨荷問蘇潤葭:「誰也不認識誰,這些男犯看啥?」

蘇潤葭答:「這你就不知道了,一個案子裡有很多同案犯,比如通姦殺人,投機倒把,聚眾鬥毆,流氓團夥,竊盜集團,反革命集團。判刑後,一個案子的罪犯一般都集中在一個勞改場所,女的在女隊,男的在男隊。平時是根本看不到的,只有這麼個開大會的機會,可以遠遠地看上一眼。所以,有的女犯要打扮一番,也不是為了勾引誰。再說,想勾引也勾引不到啊。她們打扮得漂亮,就是希望自己的男人,兄弟,同夥或姦夫能看到自己。」

「看上一眼,管啥用?」

「管用,起碼知道對方還活著。」張雨荷聽得心裡沉甸甸的。

過了一段時間,楊芬芳、鄒今圖一前一後,單獨走進會場。楊芬芳幾乎集中了所有男犯的視線。豐滿的身材,矯健的步履,美麗的容貌,褐色的短髮,渾身如秋陽一般,透著發自內在的絢麗。楊芬芳知道在被人注視,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低著頭。她的心裡很清楚:那眾多的男犯裡,沒有她的何無極。如果他不是死刑,而是死緩或無期,也一定在這裡服刑。今天開會,他一定會把繡著紅花的小手帕纏在手腕上,等女隊進入廣場的時候,把手臂高高舉起,那朵紅花在陽光下閃著亮。

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從歐陸的觀點看 ─ 讀二手資料還是讀原典?



這是我的指導教授十年前從德國帶回來送我的一本小冊子,是尼采遺稿的摘錄(全部的遺稿另有七大冊),
自此這本黃色書皮的小本子成了我研究所時期的註冊商標,我幾乎隨身攜帶,尤其常放在某件薄外套的右邊口袋裡,
時間久了,把那件外套拉得左右長短不一。我把整本冊子不知道看過了幾遍,翻到破破爛爛的,我還是覺得沒讀透。
畢業後我偶爾還是會帶著這個本子出門,有時在捷運上、偷得點空就翻幾則來看,別有一番樂趣。

最近好幾個哲學相關的部落格都寫了些對「彭明輝論(分析)哲學」的批評,雞蛋糕老闆還整理了一個列表
其中有很大的部分是在爭論哲學經典跟二手文獻的價值,不過我看到的討論卻少了歐陸哲學這一塊,
對此我頗有一些經驗和想法可以分享,原本是想留到寫「Philosophy Snob」這一系列文章時再談,
不過趁這個時候先拿來說說也好,因為我覺得歐陸哲學對於經典與二手資料的態度,真的和分析哲學很不一樣。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請賜給司法人員正面的英文能量!



前幾天接到以前家教學生家長的電話,希望我回頭去替他兒子上英文課,因為那學生正在準備國家考試。
我答應了授課,部分也是抱著有一點見見故人的心態,我一直都是把學生當平輩友人看待,也不喜歡他們稱我「老師」。
好多年不見了,昔日的高中生已經上完大學、當完兵,不知道我以前派的紐約時報翻譯作業他還記得多少?
根據我的經驗,咱們大學法律系的學生唸了四年大學下來,通常英文都沒啥長進,甚至是不進則退,比高中還差,
除非自己有心讀英文,否則大學裡鮮少有課程需要應用大量英文,少了接觸就多了陌生,也使得他們的英文程度兩極化。
今天早上我與學生通了電話,問過了他要考的項目與題型後,便想先上網看看考古題,了解一下國家考試的英文考什麼,
畢竟我的英文是讀文學和哲學出來的,報章雜誌也只看紐約時報、紐約客、經濟學人,而且是看到有興趣的標題才讀,
既然要幫別人準備國家考試,那可不能像平常上英文家教那樣完全不用備課了,自己也多少要用功一下。
想起來也真諷刺,老媽不曉得講過幾次要我去考公務員,我當然都是當成馬耳東風,打個哈哈帶過,
我連去德國唸書,回國當大學教授都不願意了,要我當公務員,那生活實在是不敢想像,所以從來沒有考慮過,
現在卻反過來幫別人考,而且幫的還是以前的學生,這也算是個機遇,讓我看看大家整天在講的國家考試是怎麼一回事吧。

儘管腦子裡還在胡思亂想,長噓短嘆,手上也沒閒著,拜拜谷歌大神馬上就找到了去年的英文考題。
第一大題英翻中,看起來還好,帶點國際事務、在地民情、新聞時事,該是司法人員會碰到的實用英文材料,
但第二大題的中翻英…咦?看起來怎麼怪怪的,那口氣和用字讓我忽然覺得有點詭異,又有點熟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