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顯示具有 Movie and Dram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ovie and Dram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白色巨塔 不降神的神劇



雖然我是一個「資深」日劇愛好者,卻一直沒有看過2003年版的白色巨塔,也說不上有什麼理由,就是當年錯過了,後來也一直沒有動力特別去補。直到這陣子,在騎室內腳踏車時剛好看到網路上有這齣劇就點來看,幾日下來終於完食,確實是好劇,我可以理解為什麼不少人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日劇,真的幾乎沒有什麼缺點,雖然這不會是我最喜歡的日劇,但是綜合評分第一名應該沒有問題。

一直以來,醫療都是最受歡迎的戲劇類型之一,雖然我追的劇不多,甚至不太喜歡醫療劇,也還是知道各國陸陸續續都有許多醫療劇上檔,包括美國最長壽的熱門時段電視劇Grey's Anatomy,日本更是把這個類型幾乎給玩爛了,什麼仁醫、派遣女醫都還算正常的,最近還有一部主角是和尚兼醫師的日劇(剛好就是白色巨塔裡的年輕小醫生柳原演的,隔了17年,算從小醫師熬出頭了?),反而讓回過頭去看17年前舊作的我頗有些感觸,也更顯白色巨塔的特殊之處。

雖然這些年的醫療劇大行其道,但我其實看得不多(嚴格說起來,我看過的劇本來就算少),而且尤其不喜歡看日本的醫療劇,因為劇情太假,這種劇的主角通常有某種奇特的人設,以掩飾劇情的貧弱。相較之下,美劇就好看很多,像是Grey's Anatomy我看過4季多一些,相當喜歡前3季,尤其是第二季,每一集的病例都很有意思,而且讓人印象深刻。當年在看Grey's Anatomy時我就有個感想,一般說來,不論是小說或戲劇都應該要避免所謂的「機械降神」,也就是忽然出現完全不相干的人事物來打亂甚至打斷原本的劇情,這種方法通常是作者已經想不出怎麼把故事講得合理,只好用不合理的手段來強行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然而醫療劇卻是例外,因為醫生本來就會不斷遇到形形色色的病患,尤其是外科醫生,不論出現什麼奇葩病人也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快速融入劇情,就像Grey's Anatomy裡連身體中有炸彈的病人都出現了,明明很扯但是卻不令人反感,而且這些病患不僅可以提供有趣的故事,醫生的角色也會隨著面對一個個的病患而逐漸發生心理與情感變化。更方便的是,這些病患提供完故事、推動完劇情後就出院或死掉了,不用管角色之後還要怎樣發展,真的是無敵工具人,這馬上讓我聯想到的不是戲劇而是小說,也就是西遊記。沒錯,我覺得醫療劇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跟西遊記一樣,把「打怪/治療」當成一個方便法門,零負擔地利用機械降神套路。當然,這種手法用過頭了還是會有問題,就像Grey's Anatomy每隔一陣子就要出大事來殺幾個主角,還有許多醫療日劇也搞得像神怪故事一樣,太過莫名其妙。我甚至可以說,機械降神用得好不好,決定了醫療劇好壞一半以上的因素。

然而,白色巨塔最特殊的一點,卻又在於它幾乎完全放棄了醫療劇的「正道」,不走機械降神路線,只聚焦在角色發展上。(以下有雷)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甄嬛傳的花語



三年多來,這閒置的部落格的最後一篇文章一直停留在〈也來談談瑯琊榜〉,我在裡頭講到那時看不下甄嬛傳,看了一點點只感不耐就棄劇。這篇文章,就是我寫給自己的「打臉文」。

我好好開始看甄嬛傳,乃是2016年底的事情。那時老婆正在「重看」,我原本沒有參與,不過那時候我們兩人一起玩了一個手機的益智遊戲叫「2048」,而且玩著玩著開始比賽,也就是兩人同時開始進行同一個關卡,先解開的算贏,而老婆指定玩這遊戲時要放的「背景音樂」就是甄嬛傳。因此,每次當我先解開關卡,老婆還在解題時我也順便「被迫」看甄嬛傳打發時間,幾十上百場玩下來,這劇也讓我看出了味道,甚至在堪堪草看過一遍後,自己又在每日睡前偷空重看幾集,結果重看還不到一半,就已經發現好多第一次看不可能發現的細節,讓我發現這真是太厲害的一齣戲,我以前對瑯琊榜的稱讚根本就是沒見過世面,兩劇的複雜度和精巧差太遠了,根本不是在同一個檔次。

在(好好)看甄嬛傳以前,我從沒想過有大眾影視作品可以如此抓到中國古典文學(甚至也包括某些西洋文學)的精髓,細膩周到、層層對比均不在話下,幾乎可以把金聖嘆評水滸傳和西廂記,以及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那些技法一一拿來套用,什麼棉針泥刺、烘雲托月、背面傅粉、草蛇灰線、正犯略犯、有隱有見…等等都用上了,或者也可以說非常符合福樓拜定律:「所有重要的事起碼都要寫兩遍」,這不僅是讓事件之間有了彼此強化的對比關係,更重要的是,事件的意義可以在對比之中真正彰顯出來,給予觀眾一個發現的歷程,只要你注意劇中重複出現的劇情和事物,把前後關係串起來想,很多看起來不重要的事情都會變得有意義,而當觀眾靠自己看出其中的關竅時,那種痛快感和震撼感是平鋪直述遠遠比不上的。為了讓讀者自己去發現,甄嬛傳的鋪排可以說是「損之又損」,很少有什麼無用的畫面,而且有太多東西都故意不講,等著觀眾自己去查、去想、去對照、去穿針引線。要說我對瑯琊榜當時的稱讚 — 看得起觀眾,那這才真是我看過最看得起觀眾的電視劇,沒有之一,可以說是有紅樓夢的幾分模樣了。當然,這畢竟是現代電視劇,不能真的跟古典寫實小說算在同一個檔次,甄嬛傳裡的不合理和唬爛處還是很多,尤其是中醫簡直變成了比現代醫學還厲害的黑科技,幾乎可以說「得太醫者得天下」,這已經算是奇幻小說的設定了。不過撇除這些問題,就把甄嬛傳當成某種架空類型故事來看,我對於對岸處理故事細節的能力已然拜服,這比瑯琊榜還要更難讓我們企及,我甚至敢說台灣再拼二十年也不可能搞得出這樣的東西,就算有人願意花大把銀子不計成本代價投入製作也一樣,因為這根本不(只)是錢的問題。

在兩岸關係如此敏感的時刻,講這種話簡直就是欠罵。不過我說過了,既然這裡已經「完全是我的地方」,那我就好好說點實在話,好不好聽,有沒有人想聽,或者用尼采的話來說,有沒有聽得見這些聲音的耳朵,都不是我考量的事情。至於我怎麼敢把話說到這種地步,這恐怕得一處一處細講,只是甄嬛傳畢竟也有七十幾集,即使是通俗劇,說複雜也夠複雜了,為了讓大家大致看出個理路,我只舉一種例子來談就好,就是甄嬛傳裡的「花語」,藉此讓大家也一起看看我所見甄嬛傳的用心之深。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也來談談瑯琊榜




記不得是年初幾的事了,我在老婆的娘家住了幾天,這時候開始看起了網路上風風火火的《瑯琊榜》電視劇,老婆比我早幾個禮拜開始追劇,但我不過花了三四日就趕上了進度,於是我們兩個人一起把此劇後半部用三四天一口氣追完。過沒幾天,我上了Acfun(後來被刪了),開彈幕又從頭看了一遍。過不了多久,老婆幫我去跟朋友借了繁體版的原著小說,我看完第一本後,因為暫時還拿不到第二冊,乾脆直接上網找當年的完整版,用Kindle重看了一次(也才發現了原來紙本刪了不少東西)。自那之後我一直有想要談談這個電視劇(也包括小說)的念頭,不過一懶天下無易事,一擱就四五個月過去了,今晚睡不著覺,又想等著天亮看NBA總冠軍賽第七戰,想想乾脆從床上翻起來寫點東西保持清醒算了,就來聊聊《瑯琊榜》帶給我的感想與震撼吧。也許我會談到些劇情,如果沒看過又不想被雷到的話,請自行迴避。

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露西與哲學電影



昨天終於跟幾個朋友去看了最近的話題電影《露西》。說「終於」,是因為之前看到臉友轉貼了不少頌讚此片的影評,大談「露西其實是哲學片」者尤多,從香港到台灣,從歐陸哲學到中國哲學,乃至於意識科學,洋洋灑灑不一而足,內容方面可謂玄之又玄,術語行話滿天飛,看得我大起敬畏之心,決定不自量力也來挑戰這座哲學殿堂一下。

老實說,電影看完以後我對盧貝松的評價提昇了不少,我好像看到了當年拍《終極追殺令》時,那個還是法國人而不是好萊塢人的盧貝松。我這倒不是在批評好萊塢,只是進了那圈子後,一方面手握滿滿的資源、尖端的技術,一方面又要面對無比的票房壓力,此時還能有創新、有探索,能拍出自己的想法的導演確實是不多,同樣是好萊塢的「新住民」,這一點盧貝松就一直比不上Alfonso或李安,《露西》這部片算是讓我有些改觀。

講完好的評價,接著來點壞話。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露西》這部電影的劇情是奠基在一個(或更該說一堆)錯誤的科學假設上展開的,「人類只用了10%的大腦」這個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而且學理上也講不通,這點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資料可以看,不需要我多說。雖然有些人因此批評本片一整個就是胡說八道,不過我倒認為看電影不需如此計較。我看過這部電影的幕後採訪,盧貝松自己也說他編劇時摻混了一些幻想成分,畢竟這作品花了他十年之功,他把其中許多發想拿去請教過許多科學家,因此不可能不知道這個設定有什麼問題。然而讓我不滿的是,他一方面內疚神明,卻又積極想要鼓吹這個「十趴理論」是有道理的,甚至還找了個大學教授現身說法背書,把Karl Popper論科學本質時的重要主張「可錯論」拿來改一改,顛倒過來說是「現今科學也未必是對的,搞不好過個幾十年會發現我們都搞錯了」,看得我哭笑不得,為什麼就不肯大大方方承認:「沒錯!我們本來就沒有要符合科學精神,看電影就看電影,《鋼鐵人3》不也是一整個胡說八道到了極點,把腦子改一改以後居然就可以突破熱力學原理了,大家也看得很開心啊!」

在此,我願意用比較同情的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且先假設裡頭的各種胡說八道,包括大腦多開發一點以後就可以突破物理法則(這根本是《秘密》這一類的新時代運動笑話),或是你在台北的醫院裡拿著槍走來走去都不會有人理你(難道盧導覺得在「三軍總醫院」裡槍枝就不算危險物品嗎?),凡此種種都是沒問題的。在此前提下,我來談談《露西》這部片用了哪些「哲學梗」,以及它到底算不算是一部(硬)哲學電影。因此以下會有大量跟劇情相關的敘述,不想踩到雷的讀者請自行迴避。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兩段偉大的邏輯愛情故事



最近在看《彼布利亞古書堂事件記事簿》,一個談書、書的主人跟「古書店」(不是二手書,收的是善本書)書店老闆的日劇。
這齣日劇是漫畫改編的,之前在台北國際書展裡也有看到,而前兩個禮拜我到京都時也看到正在播映。
說真的,其實算不上好看,而且雖然每一集的主題都是一本書,但是其實往往跟書的內容關係不大,
戲的重點是從這些「古書」來尋找書的主人身上的故事,所以就算沒讀過這些書也不會妨礙對劇情的理解。
前幾天看了第3集,主題書是青木文庫的《論理学入門》(中文也許該翻成「理則學入門」,也就是基礎邏輯教科書)。
我也知道青木文庫這個出版社,他們出版了很多重要的硬哲學書籍,但是現在幾乎只有在日本的圖書館和二手書店裡才看得到。
剛剛去google了一下,發現「青木文庫」後頭跟著的第一個關鍵字居然就是「論理学入門」,想也知道不是因為大家想學邏輯,
而是因為看過日劇或漫畫才對這本書有了興趣,可以見得,如今已很少人會注意這個老左派人士深愛的出版社,它早已死透。

看日劇對我是一種消遣,也是在家運動時的陪伴。以《論理学入門》為主題的這一集,我一邊看也一邊踩著室內腳踏車,
正當有些喘氣時,卻又看到了一個哲學宅專屬的好笑橋段,讓我忍不住邊喘邊笑。故事是講一個不愛講話的男人上酒店,
陪酒小姐卻是一個講話講不停的女人,但是因為話太多所以常被媽媽桑罵(日本的陪酒小姐要懂得聆聽與談心)。
這次陪酒小姐不敢多講話,跟著這不講話的男人喝了三十分鐘的悶酒,兩人都一言不發,
後來男人終於淡淡說了一句:「我不太會講自己的事,跟我講講妳的故事吧!」女人於是開始天南地北閒扯一氣,
男人則只是靜靜地聽著,把角色給顛倒了,原本來尋求慰藉的酒客,成了原本該慰藉他人的酒女的慰藉者。
陪酒小姐講著講著卻開始感到悲傷,開始大吐苦水,最後又悲從中來,扁著嘴哭了出來,邊啜泣邊說:
「我是笨蛋……笨蛋當不了陪酒小姐……所以,我不適合當陪酒小姐。」

男人聽罷大驚,忽然把酒杯往桌子上一扔,酒灑了滿桌子。接著男人瞪大眼睛看著陪酒小姐說道:「剛剛妳用了三段論!」
然後拿出一本《論理学入門》,緩緩地告訴這個女孩:「笨蛋是不會用三段論的!妳絕對不是笨蛋!」
雖然這個長得挺可愛的的陪酒小姐完全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但是當下就決定一定要嫁給這個男的…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Life of Pi - die Dichter lügen zuviel



12月中旬的夜晚,和女友一起看完《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之後,已是凌晨一點半。
1月1日的凌晨1點,剛看完跨年煙火,我與王老先生直奔西門町,我又看了一遍。
看完第一遍之後,我就打算要寫篇文章談談這部電影,不過一來沒啥時間,二來想先看完原著,
沒想到後來懶勁一發拖到了現在,趁著看過的內容還沒忘,再不寫也不成了,這幾天試著「爆發」一下,多寫幾篇吧。

我一向喜歡李安的電影,而且是看完他的電影後會去看原著的人(《理性與感性》和《色戒》則是事先看過)。
雖然台灣觀眾對於李安的《色戒》好評如潮,我卻覺得不太中意,張愛玲的原著本是恰到好處,拍成電影卻猛灌水,
撐出來的模樣雖然還是有原來的輪廓,卻也失去了魂魄,徒有張腔。這次《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卻剛好相反,原著厚厚一本,
內容複雜萬端,但是李安有辦法挑出箇中的精髓,再拍出他要的心魂,看完小說之後,反而覺得電影的手法要好得多。
網路上解說劇情的文章已有不少,不過沒看到有什麼人從文學的層面來探討原著和電影,我且說點心得給大家聽聽。
以下的內容將有大量《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劇情探討,沒看過電影或想看原著的人請自行斟酌是否要看下去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棋王+棋王=棋王




今天晚上偷懶罷工,沒寫稿子,也不做事。打開電視,恰好同時有好多可看的東西,三部我早已看過卻願意再看的電影,
《魔戒首部曲》、《阿甘正傳》、《棋王》;幾個政論節目也不約而同地討論這兩天台灣最熱門的話題,陳為廷與禮貌。
平時要我選,我可能會好奇瞧瞧後者,不過或許是對排山倒海的議論喧囂厭煩了,所以選看電影。畢竟,從Makiyo事件起算,
2012真的是充滿情緒的一年,好像每一陣子我們就會湧上一股集體情緒,而且一定要推到極限,非有二元對立不可。
有幾個人問我對陳為廷和清大的看法,我倒覺得現在意見夠多了,我也畢業太久,沒必要湊一腳,
而且我對這兩者的意見都未必中聽,說了只是在風頭上煽火。不過,看到網路上有人把當年清大的王水命案又拿出來講,
我倒願意爆個八卦給大家聽聽,據說那時開校務會議,討論要怎麼處置命案的男主角,以投票來表決是否要開除學籍,
結果列席的人只有兩個反對,一個是曾男的指導教授,另一個是當時我們哲學所的所長。所長投反對票不是因為兩人有交情,
而是於法無據,殺人犯法的不是曾男,而劈腿和玩弄感情並沒有違反校規;今天只是因為討厭這個人,只是害怕輿論,
於是便硬要他滾蛋,這是不對的。當年,我聽完老師的理由後,感到相當贊同。這次,我的觀點依然差不多。

每當新聞和網路上激情燃燒的時刻,我卻喜歡回過頭來讀書、看電影。不論世道如何,我還是覺得文學可以給人平靜的思緒,
我甚至認為,能讓人有勇氣面對不美好的人生。所以我要談的是今晚的選擇,隔了好多好多年,又再看了一遍的電影《棋王》。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班恩比不上小丑的五個理由(有雷慎入)



我實在是太懷念希斯萊傑了。

昨天下午,終於騰出時間找王老先生一起去看了期待已久的《蝙蝠俠:黎明升起》。
由於我實在太喜歡第二集《黑暗騎士》,也非常喜歡《全面啟動》,因此免不了期待很高。
結果看完電影後覺得有些失落,倒不是不好看,只是「沒那麼好看」而已。
這三部電影的主要演員大多是同一批人的排列組合,甚至有的三部都演了(如米高肯恩)。
其實當初也沒有特別想看《黑暗騎士》,只是剛好HBO要播(倒數一分鐘),我打算泡杯咖啡邊隨便看看電視,
沒想到從開頭三分鐘之後我就再也沒有想起要泡咖啡的事,乖乖待在電視前一直到看完整部電影。
因為實在是太吸引我了,所以我看到《全面啟動》的預告,同樣的導演和說故事手法,便決定要去電影院看,結果也很滿意。
嚐過兩次甜頭後,這次胃口被養大了,滿心歡喜地去電影院,還要想盡辦法不要先踩到網路上的雷。
將心比心,我以下要寫的心得有很多雷,還沒看過電影的人請自行迴避,不要再往下看。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哈利波特七之「別以為我沒感覺!」



我很喜歡看《哈利波特》,喜歡的程度大概跟金庸小說一樣,意即已經讀過不知幾遍,只差不能逐字背誦而已;
更有甚者,我家裡有整套中文版的《哈利波特》,英文版的亦有五本,卻無一本金庸小說。
每當新書一出,我總會先買英文版的來讀,等到中文版的出版後卻又往往忍不住買了下手,
不過好景不常,中文版的翻譯越來越差,第七集尤其最糟,天幸我先看了英文本,否則一定覺得作者出了什麼問題。
羅琳的詞藻並不華美(畢竟這原本是「童書」),但她很擅長把一些小動作和對話融入敘事之中,讓行文更加流暢,
因此整套書幾乎沒有地方讓人覺得冗長,也不容易有刻意在鋪陳劇情、交代情節的感覺,
我覺得這是《哈利波特》小說最成功的地方,然而,卻也是電影最失敗的地方。

以此而言,《哈利波特》其實根本不適合拍成電影。就像鳩摩羅什說的:「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穢也。」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全面啟動難題解析 — limbo, kick and bearer



前兩天,終於去看了期待已久的〈全面啟動〉,想當初我跟王老先生去看〈天龍特攻隊〉時,也看到了此片的預告,
當時我就嚷著要看,不但隨便想就覺得劇情張力十足,而且還是〈黑暗騎士〉的導演的作品,
怎麼可能會不好看呢?只是也不知道這片名是誰翻的?爛死了,既沒張力也跟劇情或任何角色都不相關,
乾脆翻成什麼〈神鬼奇夢〉之類的八股片名算了,起碼大家還會知道這是誰演的片子。

話說我本來想趁早去看這部電影,可是因為工作的時間安排不好,大家有空的時間老是湊不到一塊,
好不容易這禮拜二,蹺班的蹺班,排休的排休,逃課的逃課,總算五人成行一起去看了。
撐了這麼久,害我費了不少力氣避開網路上星羅滿佈的相關討論,而且連劇情簡介都不看,
為的就是不想減損第一次邊看邊猜的樂趣。結果,兩個半小時下來,其實也沒有像很多人講的那麼複雜,
基本上只要不晃神、不睡著(我絕沒有影射某位老人家的意思!)那就應該都看得懂,
只是細部有很多問題沒有時間在腦子裡整理,得要出了戲院才能好好去想,或者跟大家討論更好。
當天一出戲院,我們幾個在路邊七嘴八舌交換意見,越講越大聲,越談越詳細;
接著轉頭一看,旁邊一大票人在排隊,不知道是不是等著買網路預訂的電影票的.....

不論如何,總之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聽說很多人還跑去看了兩次,以求完全看懂其中的「眉角」。
我個人覺得不需要搞成這樣,仔細地看上一遍就好,不過我也不敢說自己完全看懂了這部電影的每個點,
因為我有些地方越想越不明白,甚至想到最後還覺得這電影根本就有許多說不通的地方,
而且有的問題還是來自於「形上學基礎不明」!以下部分且請看過電影的諸君慢慢看我分析,
至於如果你沒看過這部電影,建議你不要再看下去!因為底下處處都是雷!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HBO歧視同志?



剛剛在看HBO,放映的是電影版的《慾望城市》,雖然早就已經看過了,但我還是忍不住又看了一下。
沒多久後,恰好場景來到我最喜歡的一段,也就是「Auld Lang Syne」音樂響起的那部分,
看著看著,一幕又一幕過去,當場景來到兩個男同志在跨年倒數完半受迫式地得要親嘴時,
忽然間,音樂跳了一段,Anthony和Stanford親嘴的那一段居然被剪掉了!

此時,我心中相當訝異,HBO為什麼要把同志親嘴的部分剪掉?因為「親嘴」的畫面兒童不宜嗎?
但接著看下去,卻還是看到Charlotte親老公Harry、Samantha親Smith,
最後甚至還有Samantha的狗在「性侵枕頭」的畫面,這些通通都沒有剪掉!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慾望城市2 — 大型時尚災難鉅作



這個週二下午,偷空擠了時間與女友一起去看慾望城市2,果然一點都沒有辜負我的期待。爛到爆。

而且是原子彈+中子彈+氫彈等級的大爆炸。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For Auld Lang Syne, My Friend — 慾望城市



這禮拜HBO開始播電影版的慾望城市了,從十月初開始HBO就開始不斷強打預告,
甚至準備要重播慾望城市影集來遙相呼應,想來也是對這部電影/影集的魅力頗具信心。
兩個禮拜前,看到HBO的預告後,我忽然又動念想再看看這部電影,於是找出當初留下來的DVD又看了一遍。



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Welcome Back! Dr. Grey!



曾幾何時,我都忘了Grey's Anatomy第五季已經該要開始的這件事了。
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我會一點去盜載試看的慾望都沒有呢?那是因為一場災難,
而那場災難的名稱就叫做「第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