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資本主義?菁英主義?
也許是跟這些年左派意識在網路上日益風行有關,我常看到一些「關鍵字」忽然冒出頭來,然後被人劈哩啪啦臭罵一頓。
其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資本主義」,隨便上上網看幾篇評論社會現況的文章,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有人喊著要打倒資本主義,
或起碼要對抗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這現象以前也不是沒有,但是這些年忽然大量傳播,甚至跟不少時事有關。
反旺中到底是在反什麼?陳為廷在臉書上說:「追根結柢,我們反的還是資本主義。我們訴求的還是媒體的公共化。」
前一陣子也在談反學費調漲,甚至有些人出來喊要「反學費」,這又是在反什麼?聽說也是在反資本主義。
甚至連反核四、反中科、反美麗灣案裡,都不時聽到有人出來罵資本主義(因為資本主義造就邪惡的財團)。
這年頭,資本主義好像已經成為一個負面的詞彙,很少有人會說資本主義好話,台灣幾乎沒有公眾人物會說「資本主義很好」,
講到資本主義似乎就馬上讓人聯想到資本家,而資本家在這個日子難過的時代就是庶民之敵,萬惡皆可以歸之。
資本主義有沒有問題?我認為有,尤其在21世紀以後還越來越嚴重,這點我在以前幾篇談佔領台北的文章裡說過了,不再重複。
然而,每每在我聽到人家喊「反對資本主義」喊得震天嘎響時,我都不禁想問:「那你覺得怎麼樣才對?又是『公共化』嗎?」
我甚至覺得,這些人在喊的資本主義,其實也不是同一個對象,有的人心中的資本主義就是財團,有的人說的是政策方向,
有的人則說反的是「我們的資本主義」、「北歐的那種就很好」;只有少數人,敢主張揚棄資產制度,高舉社會主義的大旗。
(中文字幕來自「齊澤克學會」,翻譯:陳祖光;審校:唐健、黃杰)
上面這段影片是我前陣子看到的,覺得挺有意思,所以放上來分享。雖然我挺同意Zizek的說法,但是我認為這訴求不會成功,
因為社會運動一向不是「先想再做」,而是「先做再想」,並號召群眾加入;就算彼此背後的理念不一致,但只要目標相同,
社會運動都可以吸納各種不同的力量(就像不同的「反資本主義」一樣,彼此難道沒有矛盾嗎),這我以前也說過。
雖然台灣現在把資本主義罵到臭頭,我卻覺得其實根本是兩頭不靠岸,左右皆空,一方面我們的左派勢力跟歐洲比差得很遠,
在歐洲有很多人會直接大喊自己就是支持社會主義,甚至無產階級革命,影片中Zizek也嘗試在與他們對話;
相較之下,我們的右派呢?其實也沒有什麼聲音,我敢說台灣如果有像《經濟學人》這樣完全右派的媒體一定賺不了錢。
一直以來,台灣跟其他西方國家相比,勞資關係和諧很多,這不僅是因為我們的工會不發達、不強勢(又是「不左」的明例),
而且也可以從我們的尾牙看出來,這是一個討好勞工的場合,老闆們平常即使高高在上,這天可能還得粉墨登場搏君一笑,
年終獎金、三節獎金制度也是西方沒有的(雖然人家大企業員工領的「月數」不見得少於我們),這些都是我們的傳統。
這些年因為貧富不均越來越盛、社運議題越來越紅,我們又面對了很多難解、甚至無解的個人與整體困局,
22K、無薪假、高失業率、低產值代工、通貨膨脹、房價高漲…等,引得仇富之風大盛,而當我們發現問題居然大到沒有解方,
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制度有問題,而最根本的制度就是資本主義,所以即使懂得資本主義學理到底是什麼的人沒怎麼變多,
但是討厭資本主義、喊著反資本主義的人卻如過江之鯽。然而台灣人真的有辦法反資本主義嗎?一般民眾真的願意嗎?
我不認為如此,因為我們仍是重私利遠過於重公義的社會,而資本主義最基本的信條正是自利,你要怎麼反?
舉個例子,我們社會一直都不滿軍公教福利太好,最近更是到了仇視的地步,但現實中多數父母卻都希望子女去考公職。
在這樣的社會裡,如果真要反資本主義,個別議題或許可以喊喊,但要全面性地反,恐怕還得想想怎麼改變人民心態。
與資本主義相對的,在這次反旺中議題於網路上激起千堆淘浪時,我看到了另一種「主義」也悄悄現身,只是名字沒人講。
而且在民主社會裡,這個詞似乎比資本主義更讓人討厭,所以就算有這樣的想法也沒幾個人會承認,那就是菁英主義。
關於反旺中的事,我在以前的文章裡說過了,我認同的是討論「怎樣算是壟斷」,然後設下一個共同的標準,此後一體適用。
我不贊成因為對象是蔡衍明就特別設防,而如果換成其餘形象比較好的人就覺得應該沒關係,即使是張忠謀、證嚴法師,
甚至是像陳樹菊這樣形象完全正面的人好了,標準應該都一樣。如果看到蔡衍明說了很多屁話、假話,所以就要把門檻拉高,
你怎麼知道張忠謀和陳樹菊掌握了所謂的「公器」不會?你怎麼知道他們心裡想什麼,骨子裡其實會不會比蔡衍明還親中?
法不應誅心,如果看到形象好、爭議少的人就覺得可以另眼相待,那是人治,不是法治,對民主甚至是有害的。
然而,在各式各樣反旺中的貼文裡,針對「怎樣算是壟斷」來討論的佔比很少,大部分都是在談旺中有多邪惡、蔡衍明多壞,
對很多人來說,旺中到底構成了壟斷與否也沒那麼重要,重點是這麼惡質的媒體怎麼可以讓它繼續擴張,
旺中版圖擴大,就等於言論自由倒退,就是中國勢力的入侵,就是香港化的第一步,所以就算「現在」還沒達到壟斷,
那也只是「中國壟斷台灣言論市場」的序曲而已,難道要等到壟斷既成以後才站出來抗爭嗎?所以一定要反旺中。
我不認為上面這樣的想法沒有道理(雖然我不認同),但在這類反旺中的理由裡,有一個常見的論調是讓我覺得危險的,
那就是「就算還沒有達到壟斷的地步,可是這種獨裁、不民主的言論聽多了,難保民眾不會越來越偏聽,
甚至漸漸被同化、被奴化了,所以我們應該全力對抗反民主的聲音」。我要說,這樣心態本身就不民主,就是菁英主義。
其實菁英主義未必不對,尤其在討論理念時,本來就該採取開放態度,但是我相信很少有人會說自己是菁英主義者。
為何?因為我們的時代早已被「平等」的概念制約了,民主的最大前提就是平等,不講平等,也就不用談什麼自由與人權,
因為既然有的人比較次等,那他們本來就不配享有相同的權利。然而,平等是人類這幾百年來文明的特殊產物,
跟自然演化是背道而馳的,人類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時刻都不講究平等,即使是希臘式的民主,也照樣不高舉平等。
一直到了近現代,很多人依然是菁英主義者,例如魯迅,例如余英時的老師錢穆,尼采更是菁英主義到了極點,
納粹把他用來當成口號標竿,並非全然沒有根據。但是現在的公民,尤其是對公眾發聲的人,還有誰敢說自己跟大眾不同?
說自己擁戴菁英主義?在這民主又民粹的時代,真有人敢這樣說,我倒真願意給他拍拍手了。
好了,既然沒有人會說自己是菁英主義,人家也沒說自己是菁英主義者,那為什麼我要這樣「指控」,是不是打稻草人呢?
擔心其他人看了旺中、親中的言論後會受到影響,難道不對嗎?當然不對。這就像爸爸媽媽不准小孩看「壞節目」一樣,
覺得對方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被影響,所以要先幫他們選好什麼可以看、什麼不要看,否則看錯了節目會學壞。
然而,憑什麼我們可以認為自己比別人更明辨是非?一樣都是社會的公民,我們看得出旺中有問題,為什麼其他人就看不出?
我甚至在臉書上看到有反旺中的人說了「廣大愚民的心是很難臆測的」這種話,這難道不是菁英主義嗎?
當然,不是所有反旺中的人都是如此,我相信多數也不是如此,但是類似的言論最近並不算太少見,
我卻要請這些人想想,如果台灣人民真是那麼愚,那麼有奴性,那我們怎麼可能不靠革命就走到民主時代?
當年國民黨言論集中、威權管控的程度,比現在的老共還過份,我們的人民怎麼還是要求擁有更多、更全面的自由呢?
會覺得別人比自己容易受影響,那是在根本上不相信自由的力量,好像只有某些人才懂得追求自由,而自己便是其中一員。
也許有人會反駁:「不對,旺中坐大會導致真實的資訊量減少,我們的確要替資訊管道不發達的人擔心被洗腦啊!」
的確,會站出來反旺中的人,其實絕大多數都不是為了自己,因為旺中再怎麼擴張,他們也早就不吃那一套了,
就算旺中報導偏頗,這些人自動會從多方管道去探索「真相」,然後彼此傳播,旺中對於他們早已失去資訊來源的功能。
所以,旺中坐大影響到的是誰?很多人會說,是那些不懂得用網路,也不太會仔細比較各方說法的大眾,尤其是老人家。
這顧慮可能是有道理的,但是起碼在現在還沒那麼有道理,因為「三民自」還在,而且觀眾讀者甚眾,絕非社會少數。
就經驗上來看,我甚至覺得台灣根本沒有多少民眾會聽到什麼就信什麼,我們該擔心的反而是大家只相信某些既定立場,
就像平常有些人會說「台灣沒有中間選民」一樣,我們對於言論取向的偏好是非常明顯的,老人家甚至比年輕人還強烈,
這並不奇怪,美國一樣是如此,各媒體有各自的政治立場,民眾就挑自己喜歡的看,不能因為有不喜歡的聲音就說那叫洗腦。
就拿陳為廷這次的「禮貌風波」來說,很多人會把贊同聯合報觀點的人說成就是被洗腦了,我相當不認同這樣的態度,
民主社會裡大家觀點不同是很自然的事,不能因為別人跟我不一樣就說他被洗腦,這完全無益於理性對話。
對於資本主義,大家都敢說,還爭著說、指著罵;對於菁英主義,大家都不說,能躲就躲、避就避。
這是兩種極端,雖然也不算是什麼大問題,不過也算是我近來看到的怪象。說起來這乃是篇「政治不正確」的文章,
大概少不了又會討來一些人上門開罵,不過我還是一本此部落格的慣例-不時該找找麻煩,找人麻煩,也找自己麻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會挨罵嗎?我倒覺得寫的非常好呢,是我近期看過難得的中肯文章
回覆刪除互相指責別人被洗腦是常見的事,不過我真的相信不是多數人,至少在反媒體壟斷的那群人當中,思考怎麼不被人誤解是重要的事,關心輿論與觀感是重要的判斷標準。
回覆刪除ki ~~~~(尖叫~~~) 其實資本主義跟社會主義是鏡射的兩邊阿 我支持無主義
回覆刪除才疏學淺的我沒聽過無主義,好奇請問無主義大略而言是指?
刪除無政府?老子般的無為而治?或是其他我沒想到的?
沒有"無主義"天~不要懷疑你自己!是我沒說清楚,我只是想去掉"ism" 意思大致跟版主一樣 但不能說反資本主義就去靠社會主義,因為我相信兩邊都會造成suppress 金錢或政治.
刪除或許只是大家還沒聽過菁英主義,不然我想會認同菁英主義的可能還不算太少也說不定?
回覆刪除這篇的確是比較貼近時事了一些,也頗中肯。
不過總感覺似乎不是很有搔到痛處呢,因此我想大概也引不出什麼人來開罵找麻煩了。
也罷,讀至文末也大概能猜到Wenson對於這次新聞的一些想法了。反正我也不求甚解。
不過說起來要是太熱鬧也不見得是好事,像某雞蛋糕老闆在某次事件後至今還沒有開放訪客留言。
要是這裡也不開放訪客留言的話,恐怕我得弄個帳號出來了。這或許也算引來了麻煩吧?
我覺得社會運動行動上基於策略不同而形成的論述是蠻容易會有這方面的聯想的
回覆刪除就反資本主義來說,還是注重在像資本家不應犧牲勞工或其他弱勢者的權益
而非全然的否定掉資本主義,像社會型企業(公平貿易)這類也是可以被接受的方向
這次反壟斷背後的資本家,無可避免地會有菁英主義這方面思維的論述
當然如果今天是什麼陳樹菊來壟斷媒體的話,也很難引起社會的撻伐
但反壟斷的重點仍是在媒體的壟斷行為,不只影響媒體市場上言論的多元性
也連帶影響了作為媒體資金來源的廣告(市占率越高越能削價競爭)
以及記者及其它媒體從業人員的就業市場的問題(可選擇空間減少)
不過比起這幾個方面,來自中國的影響還是比較會受到大家關注就是了...
齊澤克又說出我的心裡話了,好感動 o(〒﹏〒)o
回覆刪除個人覺得,「菁英主義」一詞的確比較少聽到,也許因為我們社會對高等教育(除了學費...)沒什麼感覺:老人不一定念過大學,中年人心思在工作或小孩的義務教育上,而年輕人只顧未來前途。
講到「年輕人只顧未來前途」就有很多「大家都知道,只是沒有說」的事。
這篇文很棒,不過我相信Wenson可以放心。再怎麼說,這篇文總比像我這種直接在「菁英主義」上做文章要來得保險吧(雖然嚴格來說,我沒有用到這個詞),這是我的文,敬請批評指教
http://thisblogexist.pixnet.net/blog/post/94266978
1.反壟斷的訴求一直都是要求立法給出標準呀,並不是只針對旺旺。
回覆刪除2.之前的旺中案到現在的壹傳媒,NCC和公平會都有就壟斷問題舉辦公聽會,而這兩個案子中的學者專家都是一面倒地反對併購。這對你來說足夠成為標準嗎?還是一定要立法才行。
3.媒體並不是只有壟斷問題,經營者的適格性一直也都是一個議題,這是兩個問題。所以並不是說蔡衍明並不適合壟斷媒體(但陳樹菊卻可以壟斷),而是蔡衍明根本不適合經營媒體。
自由時報老闆林榮三根本最適合經營媒體,因為林榮三家族最擅長用炒房炒地皮來撈黑心錢資助本土政黨!
刪除哈哈~看來Zizek和我有一樣的疑惑,
回覆刪除每當有人想推翻某個不滿的制度時,總會想問那你有什麼更好的想法?
這或許和我個性傾向悲觀主義和反實踐有關。
不過說社會運動是「先做再想」並不太對,他們只是「沒想太多就開始做了」,
而且實際上他們也確實比我們這些想很多卻不太行動的人更能造成實質改變。
所以社會要改變還是必須仰賴那些社運人士,而非我們這些哲人。
只是他們所做的社會革命終究也會遇到和Kuhn的科學革命觀點相同的問題,
那就是:這樣的「變化」到底有沒有在「進步」?
另一方面,我認為「蘊含菁英主義的心態就不民主」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
菁英主義和民主主義並不見得就必然總是相違的,
甚至我認為真正的民主主義蘊含了某種特殊的菁英主義期許,
否則就只是一種我們不會樂見的民粹主義罷了。
最後我想說,台灣之所以沒有公眾人物敢提資本主義、菁英主義這些非主流意見很大因素和媒體有關。
無論發言者再言之有理,當今媒體的斷章取義操弄以及群眾的一知半解都還是可能批判之,
以至於造成發言者對輿論暴力的恐懼。
當代台灣人多少已經活在這種恐懼中了,
這或許不全然因為新聞媒體(例如資訊傳播技術的進步也是原因之一),
但新聞媒體絕對也是應該檢討的對象之一。
我想這個部落格應該還不算太知名(至少還沒知名到會被記者關注)。
如果等到Wenson成為了知名公眾人物後仍敢這樣「不時找找麻煩」,
我絕對願意給你更大的掌聲。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嗯…假使旺中拿到有線電視系統商的主控權,那三民自的三跟民就不存在。直接下架的權利會讓電視公司批評國民黨可以,批評旺中不行。
回覆刪除然後在學生禮貌運動這個話題之前,各家電視台討論的是林榮三釘子戶。
如同統一跟全家的股份也被旺中得手後,四大報也是有可能變成三大報的。雖然其中會有損失,但一家報社的營收對全台首富不知會有多大影響力?
極力去矯正大家,怕大家被旺中洗腦的想法是一種菁英主義,自認為大家都是愚民,想不到我這麼深。這點我同意。
但有時我也會有種想像:會不會我誤以為大家都是菁英,或菁英有我想得那麼多。這裡的菁英指的不是心態或能力上,而是習慣上。
菁英不只看BBC,CNN,還要看點法媒,德媒,半島電視,拉美新聞以求最客觀地分析。當然對網路族群而言,應該指在自由網路之中吸收各方資訊。但今天我知道可以這樣做,真的很多很多人知道會這樣做嗎?這樣的族群到底有多少?菜市場一逛下去,有多少人會使用網路;百貨公司逛下去,有多少人使用網路只打電動或看網拍;大學院校逛下去,有多少人雖然看見了訊息,但還是堅守自我不被摧毀的意志。由於我都不知道這些數據,自然會有點心慌。
看過一些評論安心地想著蘋果的消逝代表另一股勢力必然會來卡位,聽起來很像看不見的手會自動把世界扳回原位,但還是不免擔心會不會太樂觀了?尤其只用網路來發展的人。今天如果網路真的有效,google廣告的收入怎麼還是那麼少?壹電視更是個慘例。然而外國媒體卻也真的不斷因網路而倒閉,聽起來真像是網路既沒發展起來,實體又倒光的世界~。
反抗財團不只買下電視台,更連有線電視系統商也買下,我覺得這訴求很具體實際,也很必要,不管立場為何。作家要寫什麼是自己的事,但我出版商不讓你出版,或部落格不讓你貼。於是回到私下相授,暗語互傳的年代,好像也才不久前而已。以結果論我們還是都走到和平自由的年代,但又要一次流血革命,我不想要啊。但說不定到時機會比較多呢,哎呀。
至於壹傳媒的消逝,自由時報還在啦。雖然檯面上有勢力的只剩這一家,但比起電視真是相對有力量。現在的衝動大概是對曾經擁有的事情突然不見的感慨吧,話又說回來,這不是繞了一圈走回原點,當時壹傳媒進來時可是全台震驚...。
寫得亂七八糟的,有種自己也不知在說啥的感覺,請多包含。
基本上
回覆刪除我覺得資本主義沒有不好 它只是種制度
今天換成了其它制度你會過得比較好嗎??共產制度下都吃不飽了 會有餘力搞反抗壟斷等運動??
資本主義只是一群不好制度裡面中的比較好的
你會說他邪惡 但是學過經濟學的人都大概知道"創造性破壞" 有人得犧牲
你可以看看大陸 它就是要靠抑制中產階級的產生 因為中產看見有錢人就會想造反、革命
所以最好辦法是讓人民吃不飽 餓不死 搞不起革命的完美平衡
陳韋庭的學費反漲我不贊成
你知道養一個大學生一學期政府得負擔多少??50萬NT以上 這些都是納稅人負擔的
一學期繳2、3萬造就成一群廢物大學生 我自己都有些汗顏了
韓國的學費(首爾大學)聽說是全亞洲最貴的 30萬台幣
一群人把學歷平均往下拉 難怪大學學歷不值錢
獎學金制度說不定還比較能訓練出人才
"但在這類反旺中的理由裡,有一個常見的論調是讓我覺得危險的,
回覆刪除那就是「就算還沒有達到壟斷的地步,可是這種獨裁、不民主的言論聽多了,難保民眾不會越來越偏聽,
甚至漸漸被同化、被奴化了,所以我們應該全力對抗反民主的聲音」。我要說,這樣心態本身就不民主,就是菁英主義。"
"然而,憑什麼我們可以認為自己比別人更明辨是非?一樣都是社會的公民,我們看得出旺中有問題,為什麼其他人就看不出?我甚至在臉書上看到有反旺中的人說了「廣大愚民的心是很難臆測的」這種話,這難道不是菁英主義嗎?"
從文章的論點看來,彷彿變得有點像是"先提出異議者,便等於是菁英"?
我認同文章中舉出許多這陣風潮中的許多盲點,上兩段被我引用的話也是
但我認為用"菁英"或菁英主義一詞去套用,其中有謬誤
因為照您的邏輯來推論,反美麗灣、反都更、反核四等等全都叫做菁英主義(因為發現了他人未發現之問題)
那麼繼續推論,所有先行反動者,就都是菁英了?
另外,搜尋了一下菁英主義的相關定義描述,似乎與你文章中的所指涉的形象也有所出入
總之我認同您所提出的諸多盲點,也要先謝謝你有如此警醒的見解
以上才疏學淺的指出我的疑慮,還請不吝賜教
這世界本來就是有立場沒正義
回覆刪除正義本來就是各屁~
這世上沒這東西
EX.廢死的那群人,只是因為死的不是我家人
EX.叫人家捐隨,只是因為那個配對成功的不是我~隨便出來吼吼叫叫就可以證明紫己有愛心
就是一群無恥之徒~說白了~有便宜不佔嗎
這位先生只舉兩個例子就說世界上有立場沒正義,觀念也太偏頗了點~
刪除你誤會了,他的意思並不是「先提出異議者,便是菁英」。
回覆刪除而是「我能分辨是非我超強,我不同於被電視洗腦的愚民,什麼?他們也有投票權?不好了!我們要審查電視媒體!讓『自認為不合宜的』電視內容滾出台灣!!」這樣的想法才是Wenson所提出的菁英主義。
所以Wenson指涉的菁英主義是以「這個想法」及其延伸的想法為主,而非其「行為」。
回覆刪除是基於「我不會被媒體洗腦,但是有些(壞的)人會」,而不是「我先站出來我就是菁英哇哈哈哈」。
就我不怎麼好的理解與閱讀能力來看是如此,還請不吝賜教。
你好,提出一點想法。
回覆刪除所謂的菁英式想法在反旺中(或反壟斷)運動中,只是其中之一的論點,並不是全部支持反壟斷的人都採這樣的出發點。反旺中運動裡有反壟斷、反併購、反中、反對蔡衍明利用報紙作假等不同主張,每一種主張都有各自的討論內容及論點,而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
我覺得運動中不免是有菁英主義,菁英主義沒有不好也是一種常態,只是我們用民主的方式來決定誰是精英,誰來領導人民(或執行政策),就像英國的政治思想那樣,但自以為是菁英並不叫做菁英主義(我也不支持菁英式的觀點成為反壟斷活動的切入點)。
不是名詞背後加上主義就等於現象,將自以為是菁英等同於菁英主義,那就像在汙名化資本主義。
倒比較想討論為何當代仇視菁英,或菁英不敢當菁英這樣的現象。
不一定是平等觀念所致,或許是對於權力的集中過度害怕?
我比較想知道菁英反(畏懼)當菁英是不是一種特殊的台灣現象(一般人反菁英比較好理解),我自己是覺得是不是菁英恐懼權力,或是社會期待菁英純潔無權,或是反異議的人先打入菁英二字,扣上帽子?
天阿 我路過看一下結果打了超多= =
當不公義事件到處侵襲的時候,本來就會有志之士帶頭站出來反抗,難道詹順貴律師跟張木村大哥也自以為是菁英嗎? 菁易主義我覺得是好現象,難道要大家都很"公平"的受害,然後很"公平"的沉默,最後很"公平"的臥軌?
刪除資本主義有很多流派
回覆刪除其中最讓人反感就是在製造物題的新自由主義
當政府與人民給予財閥完全自由而不去控管
最後就變成財閥綁架政府來控制人民
2014年9月30日,李幸長說,1992年間,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王建煊為了遏阻房地產炒作,致力推動實價課徵土地增值稅,結果被聯邦企業集團創辦人林榮三擁有的《自由時報》鬥爭;由此可見,林榮三是扼殺良法政策的劊子手,也斷送台灣社會尋求土地和居住正義的一線生機,是台灣土地的吸血鬼,卻還好意思喊「愛台灣」、「台灣優先」。《自由時報》回應,林榮三只針對國政方向與政策議題做指示,一向堅持媒體公器不得私用。
刪除Hi Wenson
回覆刪除雖然跟這篇不太相關,但是否可以談談對死刑的看法呢?
我不確定菁英主義的真正意涵到底是什麼,不過如果是指「不論政治、醫療、社會權力均讓菁英佔有優勢」的主義而言,我是菁英主義者,即便我不是菁英
回覆刪除由於我不確定我的思辨能力,所以不敢斷言,但我覺得版主將反旺中者比擬為菁英主義的擁護者貌似不太恰當,因為他們本身就不是菁英,菁英主義的「行使者」才必須是菁英,其他預設過多的發言者或許稱為「偽菁英主義」者比較恰當。因為在我的認知裡,唯有菁英才有權干涉社會事務。。。(略)
(希望考完試能與版主討論)
打個比方,一群人圍著桌子爭論著如何分食桌上的蛋糕最公平,然後又來一個人聲稱他的方案最優,所以其他人都該聽他的。...
回覆刪除掛著普世價值外衣的言論時可見上述模式的影子。
也許他的方案真的是最公平的啊,菁英主義這四個字未免過度解讀,閣主可能講不夠清楚,在我看來理性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刪除那我應該是閣主所謂的菁英,即使我不是喝過洋墨水的博士或是清高的聖人。
八卦是這麼說的,有些古人相信碰上鬼怪時,大聲稱呼對方是將其制伏的第一步,至於喊什麼倒不重要,只要聲勢比人強就能成。
回覆刪除跟最近的大學幾百個教授報假帳貪汙一樣
回覆刪除好笑的是台大校長,中研院長跟教育部長
居然出來說~台灣要事不能讓這些人貪污報假帳A錢
以後就沒人要回台灣了(那就不要回來阿~反正回來也是回來貪汙)
這三個人是規矩的制定者~說規矩又漏洞貪污自肥是應該的(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說買螢幕報墨水算違法嗎?
墨水你印玩了就死無對證
但是螢幕買來沒有財產編號就是私有物
這樣還不叫貪汙(公款買私人物品)
我只能說這三個官員(公務員)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這就是台灣所謂的精英制~
這時就想到韓寒的那句話:明明都是下流的人,為什麼湊一起就叫上流社會?
難怪高雄沒有兩百萬修下水道讓高雄人淹水
刪除卻每年編個幾千萬上億
每逢節日放煙火
死無對證~好生意~不污嗎
高雄人的興趣就是淹在水裡看煙火
據我所知,理工科的研究的確常常有
刪除實驗必須用到的東西,卻無法開發票報帳的。
這種情況除了想辦法找別的名義來報帳以外也別無他法。
不然錢從哪來?有些就是沒辦法取得發票。
叫你掏自己的薪水替政府研究你願意嗎?
還有很多情況是必須挖東牆補西牆的。
並不是拿別的名目報就可以憑空變出錢給你領,
而是你在別的地方必須更節省。
當然,真正在貪污的人究竟有沒有把錢放進自己口袋也只能讓檢方詳查才知道。
但據我所知,大多數的情況都不是如此,是制度的不完備之下又不得做的應對方法。
很多人以片面的資訊作出不當的猜測,又喜愛大肆宣揚,實在不可取。
起訴不等於定罪,台灣更多的是愛把「嫌疑人」當成「犯人」來罵的鄉民。
所以說那三巨頭(教育部長.中研院長.台大校長)不是更該死
刪除三人都說規矩有問題
可是掌握規矩的人就是這三個人(最高決策單位)
說白了這三個根本就是沽名釣譽的無恥之徒
等出事了再來說~歸劇本來就有問題了
這規矩都又問題三五十年了
就是一堆人在貪污上下交相賊
無辜~我看是無恥才是真的
關於怎樣才算壟斷。如果訂出50%,那49%算嗎?
回覆刪除有些東西不能死死的等到實體數據出來才下結論。
就像美麗灣開發案一樣,開發土地面積未達一公頃,並無違反規定,最後補上操妳媽黃健庭。
刪除媒體是指標性的信息來源,所以要避免集中化。
回覆刪除再說,公民素養從家教、學校教育、環境之塑造缺一不可。
而媒體在環境這塊影響有一定分量,媒體集中不見得會因為網路世代人人有能力找真相而消弭其影響。
再說旺中真的有侵害公民之前例(去年七月)所以才要大聲疾呼。這跟菁英主義倒也沒啥關係。
最後,太情緒性的發言實在不需要搬到這來討論。反而會有輔佐您菁英主義的嫌疑。
固然人多不一定對,人少不一定錯。但真理事會越辯越明的。前提是要參與辯的人與關心的人越來越多,這也是社會運動的訴求。
這邊就是強詞奪理了,媒體本來就有其影響力,所謂的多元也不過就是大家各說各話,大家各自判斷。
刪除你的預設裡就是已經有一種,大家會被你不願意看的意見影響,所以應該要縮減他的影響力。
這就是原作者講的『隱藏在背後的菁英主義』
旺中有沒有侵害公民人權,基本上每個人有個人的判斷,今天多元主義的真諦是大家各自心證,不是你在那裏幫大家當法官裁判。
另外以目前反媒體巨獸的訴求,與其說是反媒體壟斷不如說就是反中資,要講媒體壟斷。
旺中壟斷?自由就不壟斷?甚至富邦旗下的各媒體就沒有壟斷問題?要談壟斷,怎麼不順便檢討我們為什麼第四台不可以放中央電視台?
真理越辯越明?我非常懷疑這種論調,要是真理越辯越明數千來的哲學應該要有一個方向的一致性。
我要說,這種社會運動自我感覺良好的程度已經到破表了
反對媒體巨獸這訴求應該夠正當吧!!?
刪除中資買媒體來洗腦,這樣子的理由,難道還不構成台灣人抗爭的動機嘛!??
媒體不中立,只會造成更多不公義的現象氾濫,現在大家還有心情在這裡討論哲學,自以為中立,在講道理。 真的要等到哪天受害了才覺得事態嚴重,所以說廣大愚民的心態難以憶測,這句話我百分之一千萬贊同!!
《自由時報》都「不會」用媒體來洗腦~~~~才怪!!!
刪除2013年8月10日,《新台灣新聞週刊》發行人詹錫奎(老包)批評,長久以來,號稱「本土報」的《自由時報》的新聞政策就是指導綠營用全部的精力去反對中國,讓國民黨「好整以暇,執政再爛也可以輕易打敗反共反到氣喘吁吁、手腳又抖又軟的綠營」;在某個意義上,《自由時報》真是國民黨的偉大埋伏,「它讓國民黨在每次的政黨馬拉松競賽中,初期看似落後,卻總能在最後階段輕易壓過對手;如此神奇的『透過本土報,掌控反對黨』埋伏設計,應該獲頒世紀發明獎」。
在李登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時代,《自由時報》偏向中國國民黨本土派、力挺李登輝;只要李登輝欣賞的人選,甚至包括當時被視為「李登輝接班人」的連戰,《自由時報》無不全力力捧或護航。一般認為,此乃因為《自由時報》社長林榮三向來支持李登輝之故。2001年7月,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目擊者雙月刊》指出,台塑關係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的女婿李宗昌(時任《台灣日報》副社長)曾說,中國的臺商曾經和他提過,中國共產黨幹部在李登輝政府時代都是看《自由時報》、但在陳水扁政府執政後都改看《台灣日報》。2000年底,王永慶抨擊,林榮三創辦的聯邦企業集團,由於旗下所有事業都是內需產業,根本不需要與國際競爭、不用走出去,所以眼光只看台灣、看不到全球,缺乏國際觀,導致《自由時報》社論心態偏頗、外行。2005年1月20日,前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陳文茜說:「台灣第一大報是《自由時報》,那(林榮三)完全是靠土地炒作起家的房地產商,把報紙作為力量,然後自己做監察委員,否則監察委員會調查他;這個人做到了監察院副院長,然後整天用社論反三通,因為三通對台灣的房地產商不利,他就跑到上海買房子。這就是台灣的第一大報,保護台灣的房地產商利益,跟整個社會的利益相對抗。」
2000年政黨輪替後,《自由時報》在立場上隨著李登輝,轉為較支持陳水扁(2005年後,李登輝則與陳水扁漸行漸遠)與民主進步黨,而予外界「《自由時報》支持陳水扁」的印象;而於各項選舉中,《自由時報》則以「報導較多好消息」、「較多讚賞」、「塑造正面形象」方式來偏向民進黨候選人,例如2006年臺北市市長選舉。2007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與林榮三極度友好的候選人蘇貞昌深得《自由時報》的明顯偏袒,引發其他候選人支持者不滿,謝長廷支持者如高建智、王世堅、詹錫奎等人都批評《自由時報》偏袒蘇貞昌。2011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自由時報》同樣偏袒蘇貞昌、打壓蔡英文,引發蔡英文支持者不滿。
2007年3月29日,詹錫奎說,「唯一的本土大報」《自由時報》長期以來就是扶植蘇貞昌勢力的「教父」,近日爆發的台視釋股官方施壓醜聞正好暴露了兩者之間的官商勾結關係,「蘇貞昌結合新潮流,並以具影響力的獨報(《自由時報》)為靠山,向陳水扁無情逼宮,此乃鐵的事實」。2008年4月10日,詹錫奎說,陳水扁政府時代,「親本土的媒體」在《自立晚報》與《台灣日報》告終後僅剩一家全國性報紙《自由時報》獨撐,《自由時報》雖有市場區隔寡占優勢,卻是典型的一言堂病態:《自由時報》未曾制止李登輝與陳水扁不和,「使本土政權的根基出現嚴重裂痕」;為了挺蘇貞昌,該報曾在陳水扁遭逢百萬人民倒扁運動風暴、「政權最脆弱時」趁火打劫,強迫陳水扁權力下放給時任行政院院長的蘇貞昌;而為了替蘇貞昌排除競爭障礙,該報一路反謝長廷,更是舉世有目共睹;「當然,這是新聞自由保障下的範疇,但也提前預告了本土政權的終結、統派復辟有成、台灣派的共同毀滅基因,可說幫了大忙」。
2009年6月,前《台灣日報》副總編輯呂東熹說,他覺得《自由時報》「從頭到尾都是藍營媒體」,因為林榮三「一直是國民黨員,當過監察委員;後來才轉變」;《自由時報》的主管十五年來「從總編輯以降都沒換過」,該報的立場當然是綠營媒體的立場,但該報「很多都是站在李登輝立場」;他看《自由時報》的言論,覺得很可惜,「很多都沒有發揮,只是四平八穩」;《自由時報》唯一的立場是反中國,因為該報是做房地產,「企業都到大陸去了,房子賣給誰」。2014年8月15日,名嘴董智森批評,《自由時報》不但反對兩岸直航,還聲稱兩岸直航會讓中國人民解放軍搭米格機尾隨民航機占領臺灣;然而現在聯邦企業集團核心公司瓏山林企業在臺北市內湖區的建案「瓏山林藝術館」天天打廣告宣稱,上海到臺灣直航後,出了臺北松山機場、沿著臺北市民權東路就可以直接回家,目標客群鎖定台商,擺明收割兩岸直航的好處;以瓏山林藝術館的廣告對照《自由時報》反中國的言行,「這就是標準的說一套做一套」。
2011年4月29日,詹錫奎說,他統計了近十年來被《自由時報》列為可能妨礙蘇貞昌、進而刻意圍堵及修理的綠營人物,共有謝長廷、陳水扁、呂秀蓮、游錫堃、葉菊蘭、蔡英文、李登輝、林信義,原因是《自由時報》害怕這些人擋到蘇貞昌的「登天之路」;而相對的,蘇貞昌卻得到《自由時報》近十年的肉麻膜拜與讚美,即使蘇貞昌在2011年民主進步黨總統提名選舉敗選也是如此,「台派在李登輝時代之後未能有所進化,反而予人蛻變失敗的觀感,這個本土報實在應該負很大的責任」。2012年2月16日,詹錫奎諷刺,《自由時報》是一個大報,該報平時在推銷的言論卻比較像是激進派的機關報,「來路不明的什麼『台灣國政府』都可以成為它的言論區常客」;該報也試圖用它的影響力綁住民進黨的手腳、不讓民進黨「轉大人」,卻對蘇貞昌很體貼,從來不會去檢視蘇貞昌的言行和該報的主張之間有什麼差距。2012年12月28日,詹錫奎披露,曾有人在《自由時報》內部會議中委婉勸告林榮三不要利用媒體公器襄助民進黨的新潮流系與蘇系,反而被林榮三大罵「不支持蘇貞昌,要支持誰」。
2012年5月25日,詹錫奎說,他曾多次託人向林榮三建言至少在《自由時報》底下成立一家大型文化出版公司進行有規模的文化生命力開發,未料林榮三給他的回應是「冷漠與嗤之以鼻」,這個回應與王永慶出資救《台灣日報》的行為完全相反,讓他非常不以為然;《自由時報》常批評「台灣的產業西進外移,外移造成就業機會流失」,這是事實,但話說回來,林榮三「有了不動產巨富(不動產當然沒有外移煩惱),卻又不思創造生產力與就業機會」,那就與前者無「低劣與高尚之別」;《自由時報》目前的生態地位「幾乎就是民進黨台派的馬龍白蘭度了(江湖聞之色變的黑手黨教父)」,人人對它噤若寒蟬、敢怒不敢言,這也造成蘇貞昌可以在此陣營無禮橫行,連蔡英文都不敢得罪蘇貞昌。
2013年1月25日,詹錫奎說,《自由時報》已成「台派的文化霸權」,但該報同時是文化的陌生客,甚至是鄙視文化人的金錢至上主義者,「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本土報老闆(林榮三)和旺中老闆(蔡衍明),其實像是孿生雙胞胎,人文素養淺薄,更談不上什麼台灣人文化使命感。他們和昔日的報老闆如吳三連、吳基福、余紀忠相比,除了鈔票很多以外,文化質素多顯貧乏與輕浮。然而我又認為:旺中老闆較之本土報老闆,更有改進可能,因為他受到了較多社會輿論關注與監督;本土報則比較可能繼續被寵壞,如同有些被溺愛的獨生子,因特異人格為家庭帶來悲劇,大家也無可奈何。……你看這個文化霸權本土報,它在扁家事件發生後,可曾認真面對檢討過?不但沒有,它甚至還棒打那些純真指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那些真誠為了台派生存而批判扁家的良心人。」
2013年4月10日,《自由時報》批評,如果民進黨照謝長廷的思維,在兩岸政策立場上「國民黨化」,「急於搶兩岸問題的話語權,卻未能堅守臺灣主權立場」,則臺灣人民「為何還要繼續支持民進黨」;2013年4月12日,前民進黨臺北市黨部執行長朱政騏諷刺,《自由時報》淪為民進黨特定派系的打手:「其實要說民進黨『國民黨化』,有許多部分確實如此。像是主張反媒體壟斷、紀念鄭南榕爭取100%言論自由,卻同時也買新聞、花錢上節目,這不是與自己所批評的國民黨更加靠攏?一切都在『必要之惡』的遮羞布下得過且過;甚至有報社罔顧媒體專業、淪為特定派系的打手,也從未有人敢質疑:這樣的『國民黨化』,臺灣人何必支持?……『民進黨國民黨化』確實有不少可批評之處,但唯獨在兩岸政策上不然,這不是『誰學誰』的問題,而是關乎臺灣共同的利益。」
2013年8月21日,《臺灣時報》專論作者之一的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陳茂雄在他回覆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的電子郵件中暗諷,《自由時報》完全沒有公信力:「2012年總統大選前,《自由時報》的閱報率超過《中國(時報)》及《聯合(報)》兩報的總和,《蘋果(日報)》又加入批馬(英九)的行列,在平面媒體方面綠營居於優勢。……2012年的總統大選,綠營強勢媒體對選情完全沒有影響力,為什麼?因為綠營媒體已扮演政黨的附庸,與《中央日報》的角色完全一樣,缺乏公信力。一般民眾對親綠媒體的感覺,就像看《中央日報》一樣,不會相信,更沒有影響力。……《臺灣時報》的社論一致性的偏向獨派,專論的作家也如此;若沒有開一個窗口表達『公正性』,其角色就是『小《自由時報》』,與《中央日報》一樣,完全沒有公信力。若是為了閱報率,當然要佔據藍綠兩個極端的其中一端;若要建立公信力,就要表達一下『公正』。」
真正的核心宗旨,您看看吧:
回覆刪除『從自身做起,成為領袖,領導台灣社會。站在我們前方的,我們不一定跟隨;站在我們身後的,我們不一定領導;所以,請讓你我站在一起,成為改變的力量!成為鼓舞自由的力量!』
所以並沒有"好像只有某些人才懂得追求自由,而自己便是其中一員。"
最後的最後,還是要說,多元的媒體環境是講求多元的國家所必須。
我要回覆的東西
回覆刪除其實根本文沒有太大關連
只是我似乎找不到地方可以留下對你思維模式的肯定
兩年前你吃狗肉的文章很棒
可惜我不太會用電腦所以今天才看到
我是中文系出身
我內人念哲學
咱們看你文章看了一早上
立論基礎和科學數據本就該是討論問題的主軸
你既公允又不失幽默
我以前也常為了立論問題而筆仗
可惜我修養比你差得多
來這佔你一個格子
很愉快還有你這樣的人
PS:由於我飼養大量爬蟲類,所以常去個網站叫"奇獸飼育學"。
和哲學沒什麼關連,但與濫情的對抗也很有趣,
希望你會覺得好玩
我認為反軍公教心態本質跟仇富有點像,只不過反錯了
回覆刪除真正的肥貓沒有被鬥到,反而是去鬥基層的
所以某方面這是政治操作使然,台灣算自利嗎?
我覺得滿難講的,老實客氣人很多,但是市儈自私的人很多
社會開化後,人心更險惡了,再者我們的義務教育(到高中)
並沒有傳授我們倫理學,充其量在宣導罷了
孔孟那套卻洗腦我們滿久的,我想是造成我們對於主義的模糊概念吧?
糟糕,我很明確的讓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我是菁英主義,
回覆刪除對我來說在台灣舉辦代議選舉根本就是一件蠢事,
在我的認為中,人皆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哪個領域是菁英,即使答案不見得對但也比外行好,
如果連自己有甚麼能耐都不懂的就在旁邊看人家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