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不和諧,沒標準,辭達而已矣




教了十幾年的高中英文,我上家教課時總是會告訴學生一句話:「這是你現在最有,甚至唯一有投資報酬率的科目。」
特別是文組的學生,課堂上、補習班、講義自修裡那些「知識」,在考完大學那一刻就馬上可以丟掉,以後你都不需要了。
最近有個以前的學生回鍋又找我上課,想要準備高普考,隔了七八年我再跟他提起當年這些話,他也嘻嘻大笑,說確實如此。
我身邊還常聯絡的高中同學們,沒有一個記得當年學校裡頭學了什麼,我講起一些以前國文課本上的句子還會被嫌掉書袋
真的,忘記高中所學對他們唸書、工作、賺錢並沒有任何影響。除了考試升學以外,高中生唸的書可以說幾乎都在浪費時間,
只有英文這科算是以後最有用的,尤其是文法,因為大多數人在離開了高中之後就再不想、再不會去碰英文文法了。

其實不只是文組,就我所聽到的情況來說,高中理組所學到了大學和就業之後也大部分都是沒用處的,
不過我自己畢竟不是理組出身的,不敢把話說太滿,況且我私心覺得「硬科學」的確應該可以多獲得點優待。
然而文組也好,理組也罷,我覺得台灣教育常常兩頭不靠岸,要講灌輸知識嘛,畢竟只是高中生,不敢也不能教得太深入,
結果往往變成餵養了大量粗淺的「資訊」,學生大多只是靠練習來死記活背一堆零碎的內容(尤其以史地兩科最嚴重),
別說以後都用不著這些東西了,就算真有機會碰上,那些缺乏系統性的死知識也派不上多大用場,還不如查查維基百科。
灌輸知識失敗,那麼培養興趣呢?我們的高中教育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以後想從事什麼工作,或大學想唸什麼科系嗎?
別傻了,99%的高中生根本連大學在幹嘛都沒頭緒,就算他們真發現了自己的興趣,也搞不清楚相關科系到底在唸什麼。
從我的時代到我學生的時代,高中時代老師都只是反覆叮嚀要好好唸書,只管成績考好,反正就是拼個好學校就對了;
回頭想想,當年國中時期好像也差不多,老師就是要我們拼個好高中。這樣一路拼,直到進了大學才開始思考什麼是大學…

前一篇談論十二年國教的文章裡有網友問「究竟還要教那些沒用的東西多久」,我想針對這個問題提供一些想法。
我是文組的,所以先不論理科;對於史地我也不熟悉,因此只能打打嘴砲說教育無用,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改變意見。
我想針對的是「語文」,也就是英文和國文兩科,我看到的問題從我讀高中到現在十幾年間都沒有什麼變化,
大家這幾年只是在吵文言文要不要刪、該不該背,台灣文學的比例要不要提高,學校需不需要請外籍教師來教英文等等,
在我看來這些毋寧都是末節,因為很顯然我們的學生都還是在畢業一兩年內就把全部的內容還給老師,半點不賸。

先講英文好了。只要學生程度還可以,我上家教課很少用課本當教材,大部分都是另外找文章來上。
為什麼?因為那些英文讀起來不只無趣,而且也很別扭。課本裡的文章為了讓高中生能看懂,所以都是特別編寫的,
單字數量、句子長度、特殊文法、文章篇幅…都經過設計,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每一課都要有可以量化的教學目標。
然而這種文章在我讀起來就是怪,感覺像是我們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在看剛學中文的老外的課本,句子都被改得怪裡怪氣的。
所以我的第一個意見,就是不要用這種削足適履的課文,直接用真正的英文文章,而且最好是有趣、有討論價值的文章。
讓我覺得好笑的是,現在高中英文課本裡最常出現的「真英文」,居然是英文詩!天啊,我都不見得看得懂了,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編輯委員那麼堅持要放詩進去,好像不放就沒水準一樣,可是有幾個學生看得懂那些aabb的格律?

也許有人會懷疑,真的有一般台灣高中生可以看懂的「真英文」文章嗎?當然有,只是看大家願不願意找、敢不敢用而已。
有時候當我翻學生們的課本,尤其是龍騰版的,其實文章和句型的難度都不低,那為什麼不選些難度差不多的短篇小說?
舉個例子,像是海明威的〈Indian Camp〉就是太值得選入高中英文課本裡的文章,通篇沒有長句、怪句,單字也少,
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讀讀文學家怎麼用他特殊的眼睛看階級、種族、文化問題,而且這篇文章還有驚奇的效果,
當學生讀到後面發現印地安丈夫竟然已經默默自殺的時候,老師可以告訴學生怎麼回頭去字裡行間找他自殺的理由,
到底Nick的爸爸講錯了什麼話?他不是一個救了印第安婦女的好醫師嗎?海明威為什麼不直接告訴讀者那丈夫的心路歷程?
這種文章有太多東西可以講了,還可以讓學生覺得「重讀」是有意思的、有必要的,而且還是「真正的英文」。
光是海明威就有好多類似的短篇小說可以選,〈The Killers〉、〈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當然不只海明威,簡單明快的英文短篇小說還有很多,甚至不一定要是英國、美國人寫的,也可以挑哈金的作品啊!
《落地》裡的〈互聯網之災〉和〈孩童如敵〉都是非常適合高中程度閱讀的文章,再不然挑張愛玲的英文文章也可以。
此外,有的老師喜歡用文學簡本當補充教材,那也找些英美專家刪節整理的書,而不是現在我看到學生們看的那些四不像。

然而,我敢打賭,即使有那麼多現成的好文章可以選,就算那些編輯委員也認同我的看法,他們也還是不敢選用。為什麼?
這點就要講到我對現在高中語文教學最大的不滿,就是「和諧」。沒錯,不論是英文還是國文,我們選的課文都太和諧了!
我上面講到的那些文章全部都談到了尖銳的社會問題,種族、墮胎、自殺、歧視、買賣器官、文化糾紛,這些都很不和諧,
我們的課本只願意選用一些內容不痛不癢的爛文章,文筆差、內容差、意義也差,讀過後記住了還算浪費大腦空間。
都已經是高中生了,我認為應該可以接受一些現實議題和思辯討論才是,而也唯有「文以載道」,英文課文才對他們有意義。

接下來談國文,同樣的,「不和諧」的文章其實應該要選,而且要大大地選、用力地選。
而且因為這是母語,少了看不懂的問題,所以選文章的限制理論上來說應該比較少才對。
我認為有很多關注現實問題的作家和文章,不僅寫得漂亮,而且可以觸發思考,應該要多選進課本才對。
例如沈從文,我知道有課本節選了他的長篇小說《邊城》,但為什麼不能選短篇的〈丈夫〉?這絕對比《邊城》有教育意義。
說真的,〈丈夫〉是我看過所有寫娼妓的短篇小說裡的第一名,多年來幾次看到最後那丈夫摀著臉哭時我都紅了眼眶,
比起另一篇同樣寫娼妓的〈柏子〉,〈丈夫〉裡對性的描寫並不露骨,但卻充滿了人性的光輝,而且可以讓人思考娼妓問題,
雖然沈從文一點也不譴責這些娼妓,但說實在的,我不相信會有學生看了〈丈夫〉後會變得想要從娼,
理論上「大人」們應該要對這樣的作品放心才對,但是在目前的和諧氣氛底下,我們的課本裡有可能收進〈丈夫〉嗎?
同樣地,有課本節選了張愛玲的〈金鎖記〉,但是有課本敢放談女同志情結的〈同學少年都不賤〉嗎?

除了太過和諧,國文課本的另一個問題是篇幅(其實英文也有,但比較不嚴重),為什麼一册一定要十課、十二課?
為什麼每次段考都是考三課、四課?語文不該是這樣學的,而且這是母語教學,照我說應該要變化多端、長短不一才對。
例如課本會選章回小說,但只選個一回,而且還刪刪減減,讀起來前不搭村後不著店的,很是無聊。
為什麼不能一次選個八回十回的?像是《水滸傳》裡面以武松為主角的「武十回」,或是《三國演義》講赤壁之戰的那十回,
一回回讀下來,角色和劇情的張力才能顯現出來,而且還可以要學生寫心得報告,例如「你認為赤壁之戰裡哪個角色最悲情」、
「武松為什麼會從景陽岡的打虎英雄變成了鴛鴦樓的殺人魔」,甚至以此取代考試,別再要學生背什麼勞啥子註釋翻譯了。
當然,你可以說我這樣就太理想化了,因為這會造成老師的負擔,而且對現行要求要有標準答案的考試制度是一種困擾,
然而我認為語文本來就首重閱讀、理解、分析能力,重點不是學生讀了幾篇文章,而是他們有沒有學會怎麼讀文章;
要學生做讀後感想、摘要、申論,就是測試他們有沒有讀進去、懂不懂怎麼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東西,甚至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至於課本裡短篇的文章,我建議多選一點議論文。我指的不是〈過秦論〉這一類的文章,不是說文言文不好,
而是古人論理多不重邏輯,往往理不直而氣壯,這對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申論能力沒什麼幫助,這方面還是多選些現代文章,
也不見得要選文學作品,甚至不一定要選本國作品,只要有縝密的邏輯、清晰的理路、明白的表達就可以選,
而且最好一個主題不要只選一篇,多選一兩個不同立場的文章一起讀,彼此如果有針鋒相對最好,這才能訓練思辯。
當然這樣做國文老師會很累,而且恐怕有不少人根本不適任,因為一直以來我們的老師自己也沒多少用腦的習慣。
可是國文不像英文還要考一堆文法、片語,這些是有標準答案的,國文的教學和考試真的不該有太多標準答案,
而且老師給學生的限制越少越好,作文時只要不寫錯字、辭能達意、論理清晰就可以給高分,別管什麼起承轉合、尋章摘句。
看倌們可不要以為這樣很混,看看咱們現在的新聞和報紙,看看網路上那些知名部落客,有幾個人能符合上述的標準?

嚴格來說,「喜歡標準答案」也可以化約為廣義的「和諧」。台灣語文教育最大的問題,還是「和諧」。
正常來說和諧好像都是好事,可是和諧也代表形格勢禁,也代表老師們繼續用不花大腦的老本子、老方法教下去就好,
更代表不敢碰觸問題。至於咱們的語文教育是不是真的出了那麼大的問題,大到需要不和諧的地步?就由每個人自己判斷了。


25 則留言:

  1. 應該找你去當編輯委員的,不過我怕馬上就被踢出來了

    回覆刪除
  2. 洵為斯言。台灣的英文課本真的很糟,高中尤其糟。為什麼要去背奇怪的文法和艱澀的單字,卻不放些英語世界中真正的佳作給學生認識?彷彿編委也是缺乏文墨的俗人似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高中生一玫路過

      基本上現在的課文都是廣告文+地理文化風情

      拿這次月考的三課課文舉例好了

      1.愛之淚珠:講一堆泰姬瑪哈陵什麼採光周遭環境那些(地理文化風情)

      2.便利商店:講行銷手法之類的(廣告文)

      3.未來科技:基本上全課都在講科幻電影(廣告文)

      然後我們月考除了課文還會選別本的閱讀題拿來當選填

      閱讀題就更無聊了,基本上都是生活常識+廣告文,太多例子就不累述了

      雖然選文不可能選到每個人都滿意,但是至少不要到處都是廣告文吧!真的會讓人很不想翻課本

      刪除
  3. 我想,大概又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心態作祟吧!
    反正傳統已行之有年,也沒什麼人覺得不對(除了少數知識份子),何必改東改西,徒惹一身腥?
    如此說來,那些為反而反或看顏色反對政府的民眾,也是教育無法改造、發揮功能的幫兇。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最後一行怎麼有點跳tone?

      刪除
    2. 公務員不作為的原因,除了自身因素外,也可能是因為還沒獲得足夠的民意授權。
      這也是那些評審委員即使認同你的文章,也不敢破壞「和諧」的原因...

      刪除
  4. 我想請問格主,你覺得文言文應該放在高中課本裡嗎?從你的文章裡好像看不出文言文有什麼價值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贊成教一些文言文,但是我反對要學生背誦文言文,考些什麼默寫之類的東西沒有必要。

      刪除
    2. 很好奇Wenson贊成教文言文的理由是什麼?

      刪除
    3. 這個說來話長了,簡單一點的版本是,我認為白話文還沒發展到跟文言文完全脫節的地步,而且文言文應該算是藝術與文學教育的一環。

      刪除
  5. 國文不考試改用心得報告這點有難度
    因為大多數人唸普通高中的目的仍是進大學
    進大學還是得經過入學考試
    而如果學校裡也都不考段考的話
    恐怕很多學生都不唸書

    章回小說選個八回十回的也有困難
    因為這門課叫做高中國文 而不是古典小說課
    目前這種考試主導教學的情況
    花上一整個學期去教那個恐怕不太可能
    而且即使是一回
    唸了有興趣想繼續看的人自然會去找書來讀囉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般程度的學生應該都看得懂章回小說吧?
      不是很多人都看三國演義嗎?
      我想版主的意思是學生多讀多想 不要什麼都要老師教 然後指定背課文什麼東西 結果全部忘光光

      刪除
  6. (口水)
    如果真的這樣的話
    我國英兩科會讀得很爽W
    因為我是那種"雜書"讀很多而置課本於不顧的壞學生WW
    這樣的課文我讀起來會很有興趣WWWW
    不過我想教育的問題除了上述講的理由之外
    還有師生數量比太大
    導致老師沒辦法針對每一個學生好好教導
    所以自然會有學生被遺棄而走向歧路
    像GTO或是麻辣教師那樣一個人感化一/數個班級的老師畢竟只是情節而已
    最後再補充(抱怨)一句
    國文考那些死背的東西煩死人了啦WWWWWWW

    回覆刪除
  7. 數理方面的話,高中數理雖然都是有可能用得上的。但各領域會用到的部分不同,有些知識在某些領域很常用,而別的領域卻完全派不上用場。因此我才覺得不如早點在高中階段就能分出專業領域,或著一個大概的領域方向,各自學習對自己領域有用的知識,比較不會浪費時間。
    不過這樣也得要學生在國中階段就能了解自己對各領域的興趣才行,這應該也得在國中階段就要有交代,但現在國中幾乎也只以升學為重……

    回覆刪除
  8. 一個也是畢業多年還記得國文課本內容被譏為掉書袋的人默默舉手。

    前陣子跟朋友吃飯還很開心的背誦起琵琶行,背到一半背不下去紛紛掏出手機上網查全文,然後一起扭動讚嘆說白居易還真是很少有失敗作品,寫得真好......

    別人可能會覺得我們這種人很神經病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先說我是理組的 沒半途出家或逃亡)
      和諧的確是個很糟的問題
      楚辭九歌裡面全部都是纏綿悱惻的情詩
      但是偏偏就只選了不是情詩講陣亡將士的國殤一首
      完全不具代表性
      小說選太短也是一點味道都沒有
      更別說什麼分析 結構 批判了
      高中生最起碼最起碼紅樓夢讀個半本總行吧
      三國演義讀一本行吧

      至於先秦諸子 思想類的東西
      放在國文課教實在是很奇怪
      不但和諧還和稀泥
      中國文學跟中哲怎麼能丟在同一籠裡餵
      (放在歷史課我還覺得稍微有一點點道理)
      就算讀先秦諸子需要文言文閱讀能力
      可是那就像學物理需要數學能力一樣
      沒有人會打算把物理課放在數學課上教吧?

      英文也是
      最近吵那個國中基測要考英文聽力
      問題不在於要考聽力
      問題在於為什麼長久一來「一點聽力」都不教?
      學聽力一定要在設備完善的教室嗎?
      我學了兩年德文以後很痛苦的承認
      假如當初我英文是用德文這套聽說讀寫同時進行的教學系統去學的
      我就不會念了七八年英文還聽不懂一點電視新聞!還寫不出一封私人信!還看不懂報紙廣告!

      說了這麼多 我個人覺得最荒謬的是
      大家會對自己花了這麼多年這麼多錢在學校到底有什麼用感到困擾嗎?
      如果真的感到很困擾 那為什麼沒有生出相應的想要念回本那種小氣的熱情呢?
      (特別是高等教育,非義務教育的部份)
      學生都不會有感覺自己念不好書是對不起國家社會父母嗎?
      為什麼就放任著這個制度這樣繼續做著沒用的事情
      每個學生進學校只想要輕鬆拿到畢業證書 過著別人幫他決定好的人生
      而沒有想過他走進學校代表的意義(當然父母也不會告訴他們)
      問題是輕鬆拿到的畢業證書一點用都沒有 至少他除了證明你此段時間有正常學籍以外再也不能保證什麼....
      我知道這問題很大 也沒有要全部怪罪學生的意思 但還是忍不住要感嘆一番....

      http://hildegardtschen.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html

      刪除
    2. 「高中生最起碼最起碼紅樓夢讀個半本總行吧 三國演義讀一本行吧」~~哇塞,比我還狠啊你。我覺得紅樓夢不見得適合大部分的高中生讀,因為現在的學生是看電視、電影、漫畫長大的,讀九把刀或哈利波特、金庸已經算是很有心的了,這些東西都很強調「情節」,然而紅樓夢的情節非常稀少而緩慢,紅樓夢的重點是「日常」,要讀得下去需要特別的嗜好或訓練,因此我不建議選紅樓進課本。我覺得你選的書以及要求的量如果是放在「國文資優班」中就不錯,不過目前好像沒有這種制度...

      至於德文的例子,我個人也是學過德文的,所以有個感覺,這跟年齡多少有關。我學德文是在大二,那時候我已經「開竅」了,所以學得比中學學英文快速,年齡和心境對於學語言也可能是有很大影響的。不過我大致同意你的想法,就算中學時吸收未必能多,還是該聽說讀寫都進行。

      刪除
    3. 有語文資優班,我以前第一次聽說有什麼英文資優班時大驚,以為每個小鬼能從莎士比亞到喬伊斯都倒背如流,或是有開中古英文課,來讀個什麼貝爾武夫之類的,後來才知道那只是高中校長的辦學噱頭,至於程度那就謝謝不必了。國文資優班就不要說了。不會有人覺得國文很強是一件很功利的好處。

      至於紅樓夢什麼的我是舉例啦,其實我自己也沒全部看完(靠嘴看,因為我媽看得很熟我遇到困難就不自己前後翻了)。但是有頭有尾的看完幾本經典作品似乎是高中生可以挑戰的(畢竟年紀更大些,未必有時間在做這種基本功)。

      此外我最討厭目前國文教育的一個大項目叫做命題作文。這種抒情命題作文可說是集河蟹與空泛之大成,既不要求學生議論具體事件,也不要求學生有條理的描述完幾件事情,不管是條列式寫個三菜一湯家常菜食譜,寫個模擬讀者投書,寫個校園改善簡議,都比寫什麼「漂流木的獨白」實用多了,為什麼國文作文一定要搞這種議論不議論抒情不抒情的扭捏東西。難怪大家討論事情都沒有什麼邏輯......

      刪除
    4. 被罵的語言資優班默默舉手。高中程度的英文畢竟跟「精熟」有很大距離,我在高中學到的英文是還不能看懂莎士比亞,對台灣高中生而言(在台灣這個語言補習教育騙錢橫行的地方),能看懂紐約時報的社論已經要列祖列宗額手稱慶了。(雖然我有些同學畢業時程度跟一般高中生也沒差到哪裡去)

      國文方面我在高中也看了紅樓夢,我自認為能撐到六十回也該放鞭炮慶祝一下。實際對寫作或國文程度有幫助的反而是六七零年代的散文家、小說家,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翻譯小說,我自己就覺得我的中文一半是JK羅琳,一半是彭倩文(哈利波特的譯者),因為在體質上,小時候讀過的書對書寫影響很大。

      考試作文方面也挺為難,但我覺得改成議論文也容易淪為河蟹跟空泛。「漂流木的獨白」沒有硬性規定要寫成噁心粘糊糊的句子,就像樓上批評的「議論不議論抒情不抒情」,它盡量不要約束文體,已經是很權宜的做法了。還有樓上批評的其他論點:條列式、情境模擬、具體建議,也常常出現在考試裡面。現在的聯考作文不是只有一題,我認為光憑這點,就足以稱為進步。

      刪除
    5. 要求高中學生讀經典小說其實並不過分 ,竊以為金庸是國中必讀 ,而這些經典作品也有出版社出那種更白話易懂的版本供小學生閱讀 ,等到高中再看也只不過是再作複習及深入罷了 。那是現在太不重視讓學生培養閱讀的能力 ,而學生也被那些聲光世界吸引去了 。
      至於外文教育 ,只能說一開始學習就是關鍵 ,有些學生說自己英文不好 ,其實只是我們的教育提供給學生的就是個本末倒置的語言學習順序

      刪除
  9. 先謝謝Wenson這篇文章(還有豬血糕那篇). 我很喜歡你的論點因為條理分明. 我只是想分享一些想法也希望獲得一些意見. 我是再台灣念完高中然後到美國念大學的. 在我自己的經驗裡, 台灣高中以下教育其實還是蠻紮實(我念理組) 至少跟美國高中相比. 雖然台灣高中缺乏獨立思考的訓練, 但是至少先把基礎打好對以後都有點幫助. 我認識蠻多大學朋友, 他們都很敢自己想什麼就做什麼, 可是常常有時候繞一大圈才找到自己想要的. 舉例就是我有朋友先念音樂念了一年才轉電機. 再我看來, 台灣這種制式化標準化的教育對於大學的選係是有不少的幫助(至少轉系適應比沒學過的強).

    我對於文言文的看法則是一些重要的還是應該要學生背誦. 學文言文主要也是要學生了解中文的美. 就我所知, 美國高中也要背沙士比雅也要背古英文. 目的也是要學生吸收其中的英文美感.

    最後, 老師真的很不好當 要管學生 要出小考 要考卷. 我覺得主要是雜事太多所以沒辦法也沒心力去改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 哪像在美國 這邊老師哪管你 他就好好的把課教好 學生品行完全不管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1.根據我所聽到的,都說台灣的中學教育比美國紮實沒錯,但似乎只對數學、物理、化學那幾科而言如此。

      2.在我看來,「常有時候繞一大圈才找到自己想要的」不見得是壞事。因為我的經驗是幾乎所有的台灣高中生都不知道要什麼,也不知道大學在幹嘛,甚至不知道自己推甄報考的系所到底有什麼特色,等到他們有頭緒了,大概都已經是入學半年以後的事了,然而我們的高中和大學所學又有很嚴重的斷層(這點聽說是連理組都如此),所以大家要轉系也多是從零開始。很多人批評台灣人現在把研究所當大學在唸,把大學當高中在唸,我覺得跟這個理由很有關係,而不只是單純用「延遲進入社會」解釋而已。

      3.我同意現行的制度底下,台灣的中學老師不太可能改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我只是提出「怎麼教國文和英文比較有意義」,至於相應的制度變革,我不是官員或學者,並不打算置喙。

      刪除
  10. 過路人,覺得板主的話相當有趣!2013年10月15日 下午1:27

    想當初背誦課文的時候,還真覺得只有"折騰",直到多年後的某個片刻,突然有所體會了...便覺得有趣!
    不過,我猜這種有趣也不見得是每個人都能理會的,畢竟各人的經歷不同,一套東西很難適合所有的人.

    雖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但我們的教育...大概是打底打太厚了...顯得多餘,浪費...尤其浪費時間!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似乎不是高中生獨有的問題,這才是關鍵的大問題吧!

    回覆刪除
  11. 感謝版主好文引發討論,讓小弟我思尻了一下,沉浸在反思當中,我覺得學校怎麼做跟自己怎麼做可以劃分啦,就是講很久所謂"獨立思考"的能力,人要不斷的成長阿,在思考上變聰明,這些種種,都不是問題,自己知道了背選文浪費時間可以不背阿,結果當然是段考平常考分數差,那會影響大考嗎?張愛玲白先勇章回小說的選文不是最好的,自己有機會找看阿,課本怎麼會給你最精采的呢?有趣的東西到了課本裡都打個六折吧,句子開始要分析修辭什麼的。自己很慶幸有遇到會思考的老師,願意花時間跟我談選文,也有遇到另一位幫我衝分數的老師,背註釋當然很重要啦,大考會考一字多意,段考跟大考的方向不一樣,念書時就要先知道。這些都是歷程阿,就因為看了很多和諧的選文,不和諧的選文才有珍貴之處,能理解到這一點需要過程!英文也是一樣,把課本跟網路上一堆精彩的文章、海明威這樣的文豪比,是不公平的!何況一冊跟文學有關的就只有大概一篇,課本的東西當然是不夠的,但是課本很紮實阿,沒有老師會說課本不重要啦!它跟時代雜誌比起來不是道地的英文,沒錯,但是每一篇文章後面也有說節錄自哪裡,是不是可以自己找到選文呢?選文沒有被改寫過啊,自己能做到的事很多的吧?課本改寫的是句型,各種很蠢的句型,但是很紮實阿,遲早也會遇到很好的。

    回覆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