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讀書的人與聽人說讀書的人




總算捱過最忙碌的時候,雖然今天還是要到辦公室裡頭待到晚上,起碼有餘裕把心神放在工作以外了。
搭捷運時也不用再看稿子,而是可以捧起本「閒書」(讀了賺不到錢卻想讀,此乃謂閒),這是捷運最討我喜愛之處,
總覺得搭車時讀書特別入神,而且容易浮想連篇;唸研究所時我便常在捷運上讀尼采,那德文在這時候似乎可親了些。
今天我拿著本許久前看到一半的《中國農民調查》,此書是在師大永樂座二手書店購入,雖然整本劃線劃到全滿,
不過我聞名已久,而且看看售價甚廉,隨手就買了下來。沒想到看了幾章後便告閒置,匆匆也有數月。
好在這書每一章之間是相當獨立的故事,因此不需連著看,而且這麼挑動情感的故事也不見得適合一口氣讀完,
就好像重口味的料理一般,每次來一道可讓人印象深刻,但一餐之間盡是大塊文章之菜餚,難免覺得失味。

車上人來人去,也不知道到了哪一站(在捷運上看書的缺點之一,便是很容易坐過站),我旁邊換了人坐。
「對不起,請問一下。」那人向我問道:「你在看的是什麼書?」「是考試用的書籍嗎?」
「不是。」我答:「這書名容易讓人誤解,這是本中國大陸的禁書,講的是中國農民被官僚壓榨的實際報導。」
那人聽了,開始問起這書的內容,我一一回答。接著他又談起了參加的讀書會,問我是不是也有參加什麼讀書會,
我答沒有,對方也試探性地詢問:「那你想參加嗎?」我答:「不太想,我覺得讀書是件很個人的事。」

其實我還挺想繼續看我的書,不過一來基於禮貌,二來我對於「讀書會」也一直有些好奇,到底什麼人會參加讀書會?
所以我們又拉拉雜雜聊了下去,原來對方是個國中老師,因為頗有精進之心,所以在學長的建議之下開始參加讀書會。
我問了一個我一向很好奇的問題:「那你在去參加之前會把書讀完嗎?」他也老實回答:「沒有,從來不先讀。」
因為他的目的是去聽人家「介紹」一本書,聽完之後才決定是否要讀,這樣可以節省許多盲目找合脾胃之書的時間。
聽起來,他參加的讀書會不在少數,其中包括誠品講堂。聽他講著講著,讓我想起之前楊照談誠品講堂的一篇文章

吸引我多年在「誠品講堂」開課的,以及倒過來看,讓誠品願意年復一年提供「講堂」空間給我開課的,是來報名上課的學員們。「講堂」是付費課程,每堂課平均的售價在新台幣三百元左右,一整期打個折扣,十堂兩千五百元台幣吧。每一期都有夠多(一百多名)學員報名付費,使得這個課程可以開下去。

他們不只是付錢,而且是心甘情願付錢來上「奇怪」的課程。奇怪之一,這樣的課程,擺明了沒有任何用處。讀波特萊爾的詩,會有甚麼用處嗎?理解或不理解沙特的哲學,對生活有甚麼具體差別嗎?懂得了李維史陀的結構主義和德希達的解構主義,能夠用在甚麼地方呢?

奇怪之二,這樣的課程,還擺明了沒有任何娛樂性質。就是一個講者據坐在一張講桌後面,自言自語說完整堂課,而且還連最基本PowerPoint的一點視覺享受都不給!

奇怪之三,這樣的課程,還不是每周二花一個晚上聽聽就算了,講書的課程,還要求來到課堂前得先讀書,沒有讀完進度,雖然不會有人扣你成績、把你叫到台前罰站,但課程中就一定有些內容,兩旁的學員聽得頻頻點頭,你卻完全搞不清楚甚麼跟甚麼。

因而,所有的這些奇怪,也就抵不上最大的奇怪──課程竟然一期一期開,竟然從來沒有遇過沒人報名,課開不成的情況。

出現的是相反的情況。「現代經典細讀」課程開始出線報名額滿,有人想上課卻擠不進課堂的現象。我看了一下每一期工作人員整理的報表,赫然發現總額一百二十個左右的座位,通常有一百個是原先就上過這門課程的人佔走了。

我碰過幾個去上誠品講堂課程的人,他們不見得喜歡主動談書,但跟他們講起書,尤其文學書籍的時候,他們並不覺得厭煩,
這些人往往是很好的聆聽者,願意耐著性子聽自己不熟悉,甚至未必能立刻了解的東西,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求知慾」,
換句話說,這些人喜歡「聞道」,而且不想挑時下常見的速成捷徑,在講究「超譯」的年代,此堪稱是難得的秉性。
然而這些人又有另一種讓我覺得有趣的共通點,那就是當我問:「所以你後來讀了那本書了嗎?」答案居然多是「沒有」。
這真讓我感到好奇,你不是花時間去聽講座,而且聽完以後覺得頗有所感嗎?那怎麼不實際去讀,光聽人家動嘴?
當然,這問題有些冒犯,我也不好直接問,每每只能旁敲側擊,卻總是得不到明確的答案。

雖然我問到的不過是個別的幾個例子,說不上有什麼代表性,不過從其他面向來看,我覺得事實應該相去不遠。
楊照自己在那篇文章裡也說:「從2005年開設『現代經典細讀』課程,每年三期,每期十講,每期談兩本『現代經典』,
一路下來,今年進入第八年,沒有間斷。」對照前面引述過的,這課程通常是「老生」佔走了絕大多數名額,
而楊照每年共上六本文史哲經典,換句話說全部都上的話,想跟上進度起碼兩個月要讀一本,這是非常高的門檻。
況且講座是每個禮拜上一次,十個禮拜上完,實際上是平均五個禮拜內要讀完一本(何況還有延伸閱讀),更是難上加難。
一個有正常職業的上班族,或得要乖乖上課的學生,真有辦法跟著進度啃完這些大部頭(且先不言讀懂)?
說真的,我非常懷疑。而且話又說回來,如果真有人能夠抽得出空、靜得下心,認真讀完這些書,
我想這種人應該平常就已經保持在一種持續的閱讀狀態之中了,這原因類似於我以前在另一篇談論讀哲學的文章裡說過的,
閱讀經典的習慣是需要培養的,平時不習慣讀這種書的人很難持續下去。尤其在這個講究速讀速懂速用的年代,
大眾的文學標竿都是劇情張力很強、情節引人入勝的書籍,再不然起碼要像村上春樹或張愛玲一樣,有迷人的詞藻。
如果有人可以輕易讀得下《約翰.克利斯朵夫》、《白鯨記》、《民主在美國》、《憂鬱的熱帶》…等等,
這樣的人,又何必去聽講座、上講堂?花錢還是小事,花十堂課的時間去聽人家告訴我該怎麼讀書、這書好在哪,
只除非是作者親臨,或是有代表性的大師親授(設想張愛玲講《紅樓夢》),這才會是真正愛書人搶著會去聽的講座。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就是因為自己讀不下去或讀不懂,所以才去上講座,希望有人帶啊!而且有上課就有約束力,
這樣也能強迫自己設定進度閱讀。」的確,這似乎是說得過去的理由,不過我還是覺得有點虛浮,有點不太對頭。
如果讀這些書對一個人來說是那麼不自然,那麼需要強而迫之,那真的讀得進心裡嗎?我更想問的是,那為什麼要讀?

應該這樣理解吧,這個社會本來就有著少數一群對於深刻知識好奇,願意付出時間精力去探觸生活常識以外,更複雜思考內容的人,但正因為他們是少數,他們是「怪咖」,他們很難在平常的環境中,碰觸到同類的人。他們被淹沒在眾多的「正常人」之間,不被看到,有時甚至看不到自己。

直到有一個像誠品書店、像「誠品講堂」這樣的空間,給了他們一個可以聚攏過來的中心,在這裡顯現自我,或者在這裡得到幾乎完成不同的自我。這是誠品二十多年來,在台灣創造的最大意義。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孔子說的,康德也有類似的話。看看楊照的揣度,去上講座的起碼都該是些又憤又悱的「怪咖」啊!
我真的覺得怪異,到底為什麼這些講堂次次爆滿,連美國的歐普拉都還要辦個Book Club,而且大受歡迎,
可是回頭看世界各國的趨勢,經典的銷售量都一樣是逐年下滑,難道我們有一小群人瘋狂地對經典著迷,而大眾卻棄如敝屣?
類似的矛盾我看到不只一次,也不只一處,像是前幾年賣得嚇嚇叫的暢銷書《如何閱讀一本書》,四處都有人在推薦,
然而我要問,讀完了這本書以後呢?這些人有更喜歡讀書嗎?還是只是更喜歡「談書」、更懂得「說書」了呢?


回過頭來,我在捷運上碰到的這位兄台,他參加這類讀書會(該說是「講書會」)的理由,竟是我最能理解的,
找比自己資深的讀者幫忙進行導讀,聽完以後若有所感,便真的去找本書來讀。或許有點偷懶,但真是出於愛書。
真的,讀漫畫、看電影也沒什麼不好,沒必要當「怪咖」,更不需要去請另一個怪咖來教你,如何看起來能像個怪咖。

13 則留言:

  1. 愛讀書跟愛聽書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喜歡前者多些,有些人喜歡後者多些。不過無論是愛讀書或愛聽書,我想這大概跟怪不怪咖沒太大關係(?)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過如果有人的興趣是喜歡「透過參加讀書會而被認為是怪咖」,我想其意義大概也跟讀書或看電影差不多,沒什麼不好。

      刪除
  2. 誠品講堂本來就是(偽)文青訓練班啊!

    回覆刪除
  3. 靠賣餐及其他不是書生存的偽書店
    客源為裝文青的錢多腦殘生物
    塞錢給A扁政府非法取得標案(賤價承租黃金地段)的不良奸商

    回覆刪除
  4. 版主最近的文章好像都跟讀書有關 我是很喜歡 但還是希望偶爾看到犀利清晰的時事評論

    回覆刪除
  5. 那wenson怎們看去上哲學星期五和簡單哲學講座的人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讀書和思辯有些不同,讀書可以獨學而無友,甚至適合如此;思辯卻多少應該要有人相伴,否則很難發現自我的侷限。

      刪除
    2. 讀書可以獨學而無友,思辯卻多少應該要有人相伴,否則很難發現自我的侷限。說得好!

      花錢參加讀書會,我覺得很奇怪,更奇怪的是為什麼閱讀書之前都要先去聽讀書會??聽完後卻沒有讀到書?
      這些都是為什麼???
      我愛看書,都是自己去圖書館借來看,很少買來書看,讀書會?似乎沒有耶,我不認為花錢參加讀書會會有幫助的
      真正愛看書的人是自己親身體驗翻閱書,而不是透過讀書會來"聽"吧?
      我不懂為什麼不能慢慢看??
      看書是非常快樂的一件事情,進度自己調節就可以了,如果不懂就去上網查或是發問即可啊
      順便可以增加自身的知識及滿足求知慾。

      刪除
  6. 最後一句真的很靠盃

    回覆刪除
  7. 看過科普和科學背道而馳的說法,這說法的結論是不勞而獲永遠有很大市場。

    回覆刪除
  8. 二三樓心理很扭曲
    不以人廢言
    能辦成這樣的活動還有人去本來就很奇跡
    當中一定也有人講讀書視為求知求真理的呀

    回覆刪除
  9. 阿阿和版主說的一樣,平常會看書而且還會想讀經典的真的很少阿(週遭的人都聲稱那樣的書是”睡前優良讀物”),如果手上拿著這類型的書都會被不可思議的眼光投射阿...

    話說最後那一本如何閱讀一本書,自己的書架上真的有一本,本身真的有被這本書鼓勵到並學到東西,現在真的更喜歡讀書了,並期待可以更深入的去讀一本好書

    回覆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