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上抓到的Putnam與Kripke聊天的照片)
楊牧在《柏克萊精神》中曾經提到,柏克萊大學創辦人之一都蘭認為,
「辦個大學很容易,只要有一座圖書館和一家煙草舖就行了。」
圖書館也者當然是要你閱讀,至於煙草舖,不僅是要大家叼根煙斗,更是要讓大夥可以有個談話的場所。
這個說法對於現今理工科的大學生而言恐怕是一大笑話,對於那些每天埋首於實驗室的研究生而言更是無稽,
但如果說有哪個科系在可見的將來中應該都還可以在這樣的「大學」裡生存的話,那應該就是哲學系了。

講到抽煙與哲學,那當然要順便看一下代表人物了,那就是知名的哲學家羅素。
禮拜三晚上,我與妞及王老先生照例舉辦了個「秘密晚餐」,這次甚至還有Irina作陪,
這四個人的組合恰恰好就是上次吵「什麼叫做精通一門語言」問題的成員。
王老先生顯然對此議題仍感到濃厚興趣,不僅在席間一再地試圖挑起這個話題,
甚至連我該篇文章的內容都已經印下來帶在身上,一副「看我怎麼對付你」的樣子。
不過晚餐仍然順利且「正常」地結束,我們並沒有落入冗長的哲學討論之中。
走出餐廳,眼看已經十點有餘,乃妞先行騎車返家休息去了,剩餘的三人沿著忠孝東路徐行,
由於三人都還想喝點東西繼續聊天,便聽從Irina的建議走至光復南路上的春水堂喝杯飲料。

雖然這珍珠奶茶非常有料,不過咱們的王翁之意不在茶,而在口舌之爭。
王老先生開始評斷我文章裡的說法,不僅分而析之,而且還綱舉目張,直是做了不少準備。
一旁的Irina也不以為苦,不時還在我們兩老你來我往的砲火之中添加一點火花,
雖然有一些哲學背景不明白,但是好辯之心卻值得嘉許,堪稱是七年級生中最有老人味的典範啊!
時間在戰火中很快地流逝,沒多久已經過了11點半了,我們起身離開茶坊,
話講最多的王老先生竟有大半杯飲料沒來得及喝完。這時Irina趕著搭車先走,
王老先生則繼續好整以暇地在捷運站旁點著菸繼續跟我爭論,直到末班車時間將屆,
兩人一起進站等車,再從月台上吵到車子裡,從國父紀念館講到台北車站,
一路上還是沒有個雙方都同意的結論,忘形的論辯聲中常常出現一些特別的詞彙,
一會兒是「形上學」,等一下又說「知識論」,還有什麼「實用主義」、「相對主義」、「gavagai」之類的,
不時引起對面座位上那對情侶的好奇眼光。
等到列車抵達台北車站,王老先生居然不肯下車,只說了一句:「不管!我今天一定要討論出個結果!」
我楞了一下,但馬上又開始繼續吵,兩人就這樣一路繼續從台北車站吵到土城的海山站,再從捷運站吵回我家。
吵了幾個小時,結論是什麼呢?結論是我們兩個的說法其實差距非常小,甚至小到只是「文字用法不同」而已,
我的說法比他的多出了一個「社會性」的部分,雖然我覺得這樣可以讓理論比較「實際」一點,
但哲學什麼時候把實際當成必要條件過了?所以我也同意這個部分可以化約不談,如此我們則幾乎完全同意彼此。
前前後後超過三個小時的爭辯,只為了一個不僅在旁人看起來一點意義都沒有、
甚至連我們也不覺得具有重要哲學意涵的問題,還搞到坐車過站不回家,這一切到底是在幹嘛?
叔本華曾說,哲學是學得到的,哲學思維卻是學不到的。哲學人唯一的工作,正是思維,
哪怕這個「精通語言」的問題其實不是一個真正需要被解決的哲學問題,
但是解決與討論的過程正是哲學最重要也最有趣的部分,如果哲學有所謂的「光芒」,也正是在此時發亮。
真正對哲學有興趣的人,往往什麼都可以聊,因為他/她所追求的是思辯的樂趣,而這是不限話題與領域的。
記得還在唸研究所的時候,不論是課堂上還是教室外,幾個同學在一起也往往如此爭辯不休,
甚至還有一次因為吃飯的時候爭論太忘情,等到講完時被貴族世家的員工們大聲嘲諷:「喔!變得好安靜喔!」
跟老師們吃飯也是一樣,哪怕聊的不是哲學,東拉西扯、天南地北之中仍是別有一番思維之樂,
有時聊得興起,當真是到了日以繼夜、夜而未央的地步,到了凌晨還不肯罷休;
有一次正當我自覺大家怎麼這麼愛聊之際,趙老師居然還說:
「現在年紀大了、體力差了,也成家了,不容易像以前那樣聊天聊到那麼晚了。」
原來老師們跟第一屆的學長姐們竟是動輒深談至午夜,令我不禁有些覺得好笑,又有些神往,
好笑的是這樣一天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在「討論」上呢?
神往的是,或許,像這樣不斷地把自己的見識和想法用各種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同時也看看別人腦袋裡的斤兩,
然後不管是知道自己不足或是得到更多的啟發,返家後獨自再看相關書籍時味道與心得必會大不相同。
哲學,或許就是這樣的工作,浸淫在自己的思維裡,也滿心歡喜地傾聽別人的聲音 — 哪怕你從頭到尾都覺得他講錯了。
Kripke就是那個普林斯頓大學的風雲人物嗎= =
回覆刪除這張看起還蠻慈祥的說...是因為老了嗎
版主回覆:(07/28/2009 07:43:21 AM)
是的,他是普林斯頓的教授,至於慈祥....他一直沒有很凶悍吧?
有人規定喜歡大便在浴缸裡或偷窺女生宿舍的人一定要長得很兇嗎?
因為你之前說他長的很像精神病患咩....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5/22/2009 05:22:02 PM)
那張照片(你指的應該是〈唸哲學能幹什麼〉那一篇的)是很像精神病患啦...
閣下看得還真仔細,不過精神病患也不代表看起來會很兇嘛~~
大大 你不是寫尼采嗎 我不寫尼采
回覆刪除但是信仰尼采 所以 我都是
開幹吧 我只是哲學動物
Kripke這張照片
回覆刪除真的跟年輕的時候長的不太一樣
版主回覆:(05/24/2009 06:54:15 AM)
喔?是指有比較像正常人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