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哲學家訃聞 ─ Philippa Foot




前兩天在網路上看到的訊息,知名的倫理學家Philippa Foot在上個禮拜的10月3日去世了,享年90歲。

說實在話,對於Foot的東西我不算熟,不過她是我第一個認真念過其作品的分析哲學家,
在〈分析的、太分析的(一)〉裡面我提過,大學時代我跑到研究所去旁聽陳瑤華老師的倫理學課程,
當時第一篇念的分析哲學文章就是Foot的〈Morality as a System of Hypothetical Imperatives〉,
光看名字就知道是衝著康德來對幹的,讀起來條理清晰、直中要害,而且敘述上也十分有趣,
跟我以前看的那些歐陸哲學家相比,Foot的分析哲學顯得平易近人、有條不紊,也開啟了我對分析哲學的興趣。


Foot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哲學家,雖然她反對康德把道德看成是定言令式的觀點,但她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相對主義者,
她反對的是康德把道德的「動機」和「理由」用無條件的定言令式來解釋,好像道德在人類行為裡有特殊的地位一樣,
對Foot來說,這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客觀地為善的事情」,就像沒有什麼禮節是「必然該如此」的一樣。
但Foot也不把道德看成是純然相對的、沒有標準的,她只是反對康德那一類絕對化的解釋方式,
因為定言令式太過強化了道德理由的某些面向,把一些其他的因素都給排除了,所以用假言令式來解釋道德才是對的,
她說過:「我們若以利益和慾望作為理由的基礎,可以解釋人有理由道德地行動嗎?我們的確可以,
而且也無需太過強調以自利(self-interested) 為行為應然的理由。」
在我的印象裡,雖然Foot是早期的倫理學外在論者,但她其實不是那麼排斥康德的想法,只是覺得那太簡化道德理由了;
但一些效益主義者也有一樣的問題,道德也不見得是那麼可以計算得失的東西,因此她提出了一個很有名的思想實驗,
就是大名鼎鼎的「電車難題」(跟電車癡漢沒有關係,請各位癡漢不要太興奮):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且馬上就要輾過他們。幸運的是, 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想想這個情況,你應該拉拉杆嗎?


電車難題最早由哲學家Philippa Foot提出,是用來批判倫理哲學主要理論的,特別是對效益主義的批判。效益主義認為,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 的。從一個效益主義者的觀點來看,明顯應去拉拉杆,只殺死一個人來拯救五個人。但是效益主義的批判者反駁說,一旦拉了拉杆,你就變得不道德——你要為另一 條軌道上那一個人的死負擔部分的責任。然而,其他人認為,這種狀況下要求你要有所作為,什麼都不做也是不道德。總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為,這也就是重點 所在。許多哲學家都用電車難題作為例子來表現現實生活中經常強迫一個人違背自己道德準則的狀況,並且有的時候根本沒有完全道德的做法。
上面這段內容是從網路上抄來的,因為例子很簡單,所以跟Foot的原意沒有什麼出入,因此全文照登。



算算這個世紀以來,我熟悉的分析哲學家一個接著一個地凋零,從上個世紀末的聖誕節開始,Quine與世長辭,
沒多久Anscombe也過世了。有趣的是,Davidson居然說Anscombe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
完全不把自己的老師Quine放在眼裡;只是沒多久後Davidson也因為膝蓋關節的手術失敗而過世,讓我非常惋惜。
這些年裡,其他如John Rawls、Richard Rorty等人也一一辭世,不禁讓我覺得有些可怕;
倒不是說哲學家死得快又多,恰好相反,這些人都已經算是得享遐齡的老人家,他們過世算不上是意外,
問題在我讀的哲學家怎麼都那麼老,每隔個幾年就又死一批。不過我想這也是分析哲學才會碰到的情況,
歐陸哲學的大家們早就幾乎都已經作古,這些年走掉的也只有Gadamer一個算得上是大咖的而已,
而哲學家又往往是大器晚成(少數如Kripke之天才者除外),因此大家看起來都是在比老的。
這個世紀轉眼也過了快十分之一了,我想下一個十年裡,我熟悉的分析哲學家恐怕將會凋零一半吧,唉。

Foot過世的消息台灣不太看得到,恰好又碰上我在日本出差,所以拖到前天才知道這件事,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英國媒體都對此發出了訃聞,寫的篇幅和內容都頗為可觀,在此放上連結,
熟悉Foot的人,或是想認識這位「腳」女士的,可以去看一下,順便觀察一下國外的媒體對哲學家的重視。

Telegraph的報導:
Professor Philippa Foot

Guardian的報導
Philippa Foot obituary
A 'grande dame of philosophy', she pioneered virtue ethics



6 則留言:

  1. 建議不要把'utilitarianism'翻成「功利主義」,因為現今「功利」一詞已經帶有嚴重貶義,泛指急功近利、自利的行為傾向。'utilitarianism'主張以「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道德衡量的依據,應該翻成「效益主義」。如果效益主義者獨自一個被綁在車軌上,另一邊卻被綁五個人,效益主義者只能無奈地犠牲自己,這種行為一點都不功利吧。

    回覆刪除
  2. @Joe
    功利主義是網路上原文的用語,我沒有修改,我自己是寫「效益主義」,不過你說得對,我也同意不該用功利主義的字眼。為求全文統一,所以我也已經改掉了~~

    回覆刪除
  3. 話說Anscombe的老師Wittgenstein也是同一個世紀的哲學家呢,Davidson也覺得Anscombe比較偉大嗎?好像有點奇怪不是嗎?

    回覆刪除
  4. 順便觀察一下國外的媒體對哲學家的重視。
    *********************************
    因為是本國人,所以才報罷……

    要是Searle那天死掉了,不知DT, Guardian會否有訃告……

    回覆刪除
  5. @匿名
    我同意你的觀點,這是因為本國人的特殊待遇。但是這還是值得「觀察」的,因為我們的媒體在當年牟宗三、唐君毅等人掛點的時候也沒消沒息的,比起來,國外的媒體算是好的了。

    不過經你這麼一說,我開始好奇幾個大咖的哲學家的訃聞,例如Quine,在全世界有多少地方注意過他的死訊的,這似乎頗可以寫成一篇有趣的文章。

    回覆刪除
  6. 牟宗三掛掉的新聞有上報,那張泛黃報紙在我衣櫃裏面,跟我的舊衣服一起給蛀蟲享用。

    回覆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