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終於跟幾個朋友去看了最近的話題電影《露西》。說「終於」,是因為之前看到臉友轉貼了不少頌讚此片的影評,大談「露西其實是哲學片」者尤多,從香港到台灣,從歐陸哲學到中國哲學,乃至於意識科學,洋洋灑灑不一而足,內容方面可謂玄之又玄,術語行話滿天飛,看得我大起敬畏之心,決定不自量力也來挑戰這座哲學殿堂一下。
老實說,電影看完以後我對盧貝松的評價提昇了不少,我好像看到了當年拍《終極追殺令》時,那個還是法國人而不是好萊塢人的盧貝松。我這倒不是在批評好萊塢,只是進了那圈子後,一方面手握滿滿的資源、尖端的技術,一方面又要面對無比的票房壓力,此時還能有創新、有探索,能拍出自己的想法的導演確實是不多,同樣是好萊塢的「新住民」,這一點盧貝松就一直比不上Alfonso或李安,《露西》這部片算是讓我有些改觀。
講完好的評價,接著來點壞話。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露西》這部電影的劇情是奠基在一個(或更該說一堆)錯誤的科學假設上展開的,「人類只用了10%的大腦」這個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而且學理上也講不通,這點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資料可以看,不需要我多說。雖然有些人因此批評本片一整個就是胡說八道,不過我倒認為看電影不需如此計較。我看過這部電影的幕後採訪,盧貝松自己也說他編劇時摻混了一些幻想成分,畢竟這作品花了他十年之功,他把其中許多發想拿去請教過許多科學家,因此不可能不知道這個設定有什麼問題。然而讓我不滿的是,他一方面內疚神明,卻又積極想要鼓吹這個「十趴理論」是有道理的,甚至還找了個大學教授現身說法背書,把Karl Popper論科學本質時的重要主張「可錯論」拿來改一改,顛倒過來說是「現今科學也未必是對的,搞不好過個幾十年會發現我們都搞錯了」,看得我哭笑不得,為什麼就不肯大大方方承認:「沒錯!我們本來就沒有要符合科學精神,看電影就看電影,《鋼鐵人3》不也是一整個胡說八道到了極點,把腦子改一改以後居然就可以突破熱力學原理了,大家也看得很開心啊!」
在此,我願意用比較同情的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且先假設裡頭的各種胡說八道,包括大腦多開發一點以後就可以突破物理法則(這根本是《秘密》這一類的新時代運動笑話),或是你在台北的醫院裡拿著槍走來走去都不會有人理你(難道盧導覺得在「三軍總醫院」裡槍枝就不算危險物品嗎?),凡此種種都是沒問題的。在此前提下,我來談談《露西》這部片用了哪些「哲學梗」,以及它到底算不算是一部(硬)哲學電影。因此以下會有大量跟劇情相關的敘述,不想踩到雷的讀者請自行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