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佔領系列」是不是成功的社會運動?(一)
這是之前佔領台北活動所推出的海報,版本有好幾個,不過拉倒101、拉下資本主義的背景是一樣的。
延續前一篇的話題,我要談談佔領台北,以及其「母體」,也就是佔領華爾街運動所面臨到的一些困難。
最明顯而立即的問題,就是這些為99%發聲的民眾,一開始卻以打倒資本主義為口號,
馬上招來了許多質疑,最常聽到的就是:「你們不要資本主義,所以呢?要共產主義嗎?」
有的人答不出來,有的人會說:「為什麼是非黑即白?反對資本主義也可以不用變成共產主義啊!」
國外有極少數人甚至會回答:「變共產主義就共產主義啊!」不過也許是國情不同,這答案我在台灣還沒看過。
問題是,不論是哪個答案,其實都是有問題的,因為我相信那「被代表的99%」絕大多數都不會想要打倒資本主義。
我的標題是「『佔領系列』是不是成功的社會運動?」,其實現在寫這個題目太早了點,畢竟活動還沒落幕,
但我看到情勢和走向已經悄悄發生了一些變化,覺得可以談一些我看到的問題了,這也算是我的社會觀察記錄。
要先說明的是,由於活動還沒結束,我並不想要現在求得這標題的答案,這問題毋寧是一個思考的出發點。
當然,這就又得先說明另一個問題:什麼才算是一個成功的社會運動。我認為這答案會是很個人的,
對我來說,一個有很多瑕疵、很多變數的社會運動也可能是成功的,重點是參與者有沒有距離他們的理想或訴求更近。
我要說,這算是非常低標準的要求,沒有採計社會成本,沒有要求名實相符、頭尾一致,可以說去除了一切過程與變因,
甚至低到「社會現況雖然一點也沒改變,但至少讓很多人開始注意到其中的問題」也算是成功的,這是我的標準。
由於內容太多,且國內外現在碰到的問題不同,因此我決定分成兩篇文章來談,這篇我想先從國外的部份講起。
上頭這是社運專家Bill Moyer的「運作藍圖」(Movement Action Plan,縮寫恰好是MAP),
老前輩有名的藍圖現在被佔領華爾街活動援引與改編,看起來好像階段分明、綱舉目張。
但是仔細看看,前三個階段只是「醞釀期」,因為世界上大型的社會運動往往在一開始都是沒有組織的,
就像國家的發展一樣,先有人群聚集,之後才產生首腦,才開始規劃制度,所以要等到「出現明確的口號」,
包括「We are the 99 percent」,這些都已經是謀定而後動,其實已經是第四、第五階段才有的事情。
只是,我到現在還不明白,為什麼佔領華爾街運動會選擇「打倒資本主義」這口號,而且延續到現在還沒有消失,
一開始媒體都不太注意這個活動,甚至還有不少人消遣他們:「所以你們希望我們變成古巴和北韓嗎?」
即使後來運動變大了,媒體關注了,這問題依然沒有消失,很多人依然高喊打倒資本主義的口號。
諷刺的是,這些人之中有很多顯然頭腦不太清楚,由於活動是靠FaceBook和Twitter在聯繫,
期間剛好碰到賈柏斯過世,於是就看到有趣的景象,一群人一邊發文痛罵資本主義,馬上又一邊在緬懷賈柏斯!
我看到國外有些人在討論「佔領華爾街活動和緬懷賈柏斯是否相互牴觸」的問題,因為賈柏斯不是一般的資本家,
我指的不是「賈柏斯特別偉大」,如同現在媒體那些噁心的讚美一樣(我喜歡蘋果電腦,卻討厭蘋果的其他產品),
賈柏斯的特別之處在於「他的事業有助於推廣網路社群,而網路社群的發展促成了這次的佔領活動」。
這是很有趣的問題,但為免離題,我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寫太多,畢竟多數的人其實根本沒想過這些,
他們就是想罵一罵資本主義,卻又喜歡蘋果的產品,就只是自顧自地在自相矛盾而已。
只不過,國外的媒體還有一個批評,這些人拿著昂貴的智慧手機趴趴走,不斷上傳活動與抗議的實況,
這代表他們都是很捨得花錢買3C產品的人,也間接代表了「你們可能根本沒那麼窮」,讓抗議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這些都是佔領華爾街的瑕疵,但我不認為是致命的瑕疵,社會運動本來就要海納百川,大家只要目標一致即可。
前面說過,我評斷社會運動成功與否的標準在於參與者有沒有距離他們的理想或訴求更近,
因此那「理想」是什麼就很重要,理想可以有點模糊沒關係,但起碼大家的心中要有差不多的理想。
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理想是什麼?如果還是包含了「打倒資本主義」,那我就要大大質疑這個運動了。
資本主義是什麼?不是馬克思、亞當斯密當年想的那個對象,現在的資本主義已經經過自我修正了;
雖然現在大家對資本主義還沒有(可能永遠不會有)一個共同的標準解釋版本,但我認為至少有一個條件是必要的,
那就是「選擇的自由」,其實這也不只是資本主義,包括政治哲學、倫理學等等,我都常用這個標準來審視不同觀點。
我認為資本主義可以逃過許多人所預言的崩潰命運,最重要的修正就是它提供了人們選擇的自由,
你不喜歡蘋果電腦的封閉型設計理念,那你可以選擇不要為它工作、不要買他們的產品(所以托拉斯才有問題);
你討厭住公寓,那你可以去買大房子,但前提是你必須要有相等的付出,也就是你要想辦法賺那麼多錢。
當然,有的人生下來就很有錢,有的人則是個窮光蛋,但後者還是可以選擇追求財富,
資本主義社會不能保證窮人都可以變富人,但要保障機會,換句話說,要盡量讓多一點的人有多一點的選擇。
我認為現代國家的社會、福利、教育、法律等等,大致上都是朝向這個目標在設計的,這已經跟馬克思當年不一樣了。
然而,熬過了馬克思的詛咒,資本主義現在還是碰到了新的困難,而且我覺得目前看不出什麼解方。
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全球化也好、金融遊戲也好,我相信多數人都會同意這個「選擇的自由」正在收縮。
如前所述,資本主義不能保證人人都能成功賺大錢,那只是個self-defeating的理想,每個人都很有錢就等於沒有人有錢。
不管是哪一個社會,永遠都會有人把自己的貧困與失敗怪罪在社會的不公平之上,有的有道理、有的只是想卸責,
但是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這樣抱怨,而且即使是最支持自由經濟的右派也都覺得這些抱怨不是沒道理的,
換句話說,當越來越多人看起來真的失去了選擇的自由,而且不是因為他們懶惰,也不是他們在自由市場上賭輸了,
這些人真的是連下注或進場一搏的機會都沒有了,這時候資本主義就真的出了問題。
至於現在的社會是否已經變成如此了呢?我不知道所有人的看法,但我認為的確是,而且這應該已經是「社會共識」了。
所以這樣的不滿累積能量而形成社會運動,本身是有道理的,我也支持這個運動,但對那「理想」還是充滿了懷疑。
也許有人會覺得我矛盾,既然同意資本主義生病了,那為什麼不同意反對資本主義?
我想先把問題拉回到這個運動的「理想」,那到底是什麼?是反抗貧富不均,還是反抗資本主義?
如果是後者(或兩者兼具),那我要問問,除了資本主義,我們還有什麼選擇?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想要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這些選項,但還有其他選擇嗎?
資本主義只是一個載體,你可以要求修改其中的內容,或反對其中的現象,但反對整個資本主義是怎麼回事?
也許,有些人只是把「反抗資本主義」當成一個手段,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力,希望大家正視社會的不公,
繼而引導出某些新的想法或作法,也許便可能讓資本主義獲得修正,換句話說,反抗它只是為了修正它。
我願意支持這樣的作法,雖然這好像呼應了很多人常有的批評,說社會運動者只會喊口號,不會提方法,
但我認為「解決問題」不是社會運動者的責任,他們的工作可以在於「喊出問題、喚起注意」而已;
不過這有幾個前提,就是喊的人至少要相信有解決的可能,而且不能自相矛盾。
回過頭來看,如果你真心喊著要打倒資本主義,又不覺得可見的將來中找得到其他選項,
或是你想要其他選項(例如共產主義),但是卻又主張你代表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這些都是不行的。
為什麼我會說佔領華爾街運動中有很多人是真心想打倒資本主義呢?當然是因為真的有很多這樣的言論,
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前陣子哲學家兼社會學家Slavoj Zizek到活動現場去致意時的那段演說:
演說的全文在香港雜評中有轉載,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看。我對這演說有很多不同意的地方,包括在談中國的那部份。
Zizek對著群眾說,他們不要資本主義,卻也不認同共產主義,至於他們想要什麼呢?
沒有答案,反正就是「我們可以思考其他的生活方式」,一個空中樓閣,這是我不同意的。
你可以沒有明確的想法,但是不能離開現實,也不該淪於宣洩情緒,我認為這些都不是社會運動的本質。
包括佔領華爾街在內,這些運動在一個多月來一方面已經落地紮根,一方面也開始生出不同的枝葉,
這是社會運動的常態,會陸續發展出一些子議題,這不僅是因為人多嘴雜,同時也有擴大打擊面的效果。
但是社會運動卻也有些地方跟傳教是很相似的,那就是一開始的宗旨或教義一經確立後,就很難變動;
大家本來就是被一開始的口號與理念所吸引,所以成功的社運在開頭訴求往往簡單明瞭,而且很有煽動力。
反對資本主義的口號既然生了根,要拔掉就很困難,但我認為這訴求不拿掉就會讓這個社會運動失敗,
因為一方面資本主義在現在根本是不可能被打倒的,而且打倒資本主義也不會讓社會變成這些人想要的樣子,
甚至也沒有多少人能想像或認同資本主義垮台後的世界與生活,連理念的傳播都沒有達到效果,
所以這些參與者不會因為活動而距離他們的理想或訴求更近,換句話說,便會是一個失敗的運動。
當然,運動還在繼續,之後的發展還有變數,現在妄言成敗似乎還太早了,但我還是想先記錄下現在的觀察,
也許日後有全新的局面(雖然我挺懷疑的,那有違社會運動的常態),屆時我再另寫一篇文章也不遲。
我懷疑會反對資本主義是因為一開始佔領華爾街是由網路開始號召而形成的,這是網路的特色-不求甚解但很有力量,華爾街是資本的集中中心,所以感覺反對資本主義就是反對華爾街
回覆刪除實際上那1%的人已經交了20%的所得稅。
回覆刪除如果OSW參與者希望有更多Steve Jobs的話,他們應該支持減稅,減少政府監管才對吧?
社會自由主義難道不算選項嗎?
回覆刪除我記得有一種東西叫作民主左派...
回覆刪除為什麼社會主義不是選項?重公平多於重自由的社會也是一個可運行的方向吧?另外,對於這個活動,我的基本立場是,一場文化革命,一個價值轉換的進程。要轉換什麼?多年以來,我們的價值觀全都建立在對於金錢的追求,也就是「以有錢為傲」(如同你說的選擇權,但他已經萎縮到只剩金錢的追求了。在台灣社會對於人價值的衡量往往見立在金錢上...),我希望可以轉換成「以我們國家有最少的窮人為傲」!
回覆刪除在這邊我說的社會主義,就如同北歐的那種,但我覺得要成立必須有兩個前提:1.廉能的政府2.願意照所得比例繳稅的百姓。
感想:
回覆刪除1.少數人佔有高比例的資源,使得書寫體大寫的M型社會出現時(多貧少富極少中產),人們發出怒吼,要求更公平的社會制度,冀望更公平的制度出現。至於這個更公平制度的具體內容是什麼?現今未有答案,但不表示人們可以對現有制度的不滿發出怒吼。
2.早年幾個北歐國家以高課稅的方式試圖達成此理想,但效果不彰,反倒是出現遊手好閒領失業救濟的人比努力工作的社會底層更闊綽的怪象。
3.人們總是說教育是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最佳工具,但富人們也不是笨蛋,當他們將資源投入下一代的教育時,教育這個切開社會階層隔膜的工具也鈍化了。
4.M化社會的事實做為一個結果,已經反映出待遇不公的累加成果。我相信隨著科技日益發達,這個情況會更嚴重,如果我們固守當前的社會制度。
漏字:但不表示人們「不」可以對現有制度的不滿發出怒吼。
回覆刪除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1708&fb_source=message
回覆刪除wenson大所說,有人痛罵資本主義又緬懷賈伯斯,這裡有痛罵資本主義也批判賈伯斯現象的。
「不管是哪一個社會,永遠都會有人把自己的貧困與失敗怪罪在社會的不公平之上,有的有道理、有的只是想卸責」
回覆刪除呀...在「勝者通吃」的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中還有一種較不明顯但更普遍的「歸罪於受害者」的作法,即是歸罪於自己──社會的弱勢者把困頓的來源指向自身。人們對於他或她的社會存在的「解釋」經常是一個歷史的與社會的建構;在一個社會權利傳統強韌的社會中,「集體」是要負一定責任的,但在新自由主義主導的社會,負全責的是個人,而非社會或是國家。如果社會不復存在,一切事物的原因與結果都在個人,那麼這種個人主義事實上是在打擊所有的社會性,從福利國家、集體責任的理念。如果真如wenson大所說,我們又如何解釋貧窮、不平等的現象,除了說這是個人努力或是遺傳問題,或是(貧窮)文化的問題?我們又如何能要求和平、健康、就業安全、環保...這些攸關所有人的價值,有一種合理的集體解決方式?
我昨天看WSJ的時候發現原先數據錯誤。
回覆刪除其實1%的人收入佔總收入的20%,但已經交了40%的所得稅。
因此再改革應該是減稅才對吧?
@Blackout
回覆刪除我的回應大致上在另一篇新的文章裡都提過了,如果你的主張是社會主義,那麼不論是北歐式的或其他式的,你的訴求和抗議對象已經不再是企業主,而該是一般大眾。這是教育家的工作,或許也是你們現在轉過來做的事情吧。
@davidsonquine
「人們總是說教育是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最佳工具,但富人們也不是笨蛋」~~不只如此,看看菲律賓吧,多少來台的菲傭是大學畢業的?菲律賓的大學生比例跟台灣差不多高!
@9樓的匿名
我不是社會學家,也不是政治人物,並無心也無力去設想一個「合理的集體解決方式」。但這種事情就跟談犯罪有點像,你可以把一個人會犯罪都說成是他自己的錯,也可以說是我們社會害他變成這樣的。對我來說,我不知道、甚至不太相信有一種夠好的制度可以解決集體的資源與階級的問題,就像我不相信有一種品德教育可以教好大家一樣,我還是相信個人或小眾的自主力量多一點,畢竟談社會總是很玄虛的,時代與制度的「進步」也讓人懷疑,我們真的比50年前更進步、解決了更多問題嗎?
舊文了(雖然我是第一次讀),原本不好意思翻出來提。
回覆刪除倒數第三段中間「資本主義只是一個"宅"體...」,是不是"載"體呀?
確實是打錯字,謝謝告知。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