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Democracy in Hong Kong?




香港佔中(或說爭真普選,
我知道很多香港人想替這活動正名,在此姑且順應多數台灣人習慣了的稱呼)運動還沒個終局,不過國內外的新聞熱潮已經消退許多,大家的激情也跟著退燒了點。剛好最近手頭上的工作清得差不多了,想想也是時候談個從928之後就不斷出現一個聲音,或者說是一個問題:「民主真的比較好嗎?香港這樣爭民主,但香港真的適合民主,或者說已經準備好迎接民主了嗎?」

雖然這聲音聽起來非常政治不正確,不過其實不算稀有,包括Yahoo新聞底下的留言,甚至是一些立場比較「不綠」的網路鄉民都會說這樣的話,而且最常用來佐證的就是台灣的例子,大抵是要大夥兒捫心自問,台灣現在這樣吵吵鬧鬧的,藍綠、統獨、中台等意識型態割裂人民,幾乎已經到了讓政局寸步難行的地步,這種民主真的好嗎?不用大腦想也知道,敢提這問題肯定會被罵翻,網路上立刻就出現一堆批評或攻訐,畢竟就像托克維爾說的,民主自由是一條單向的道路,上了路以後民眾就不會再回頭了,就算你許之以再多的利誘都一樣。對於已經擁有民主的台灣來說,看到居然有人嫌棄民主甚至想走回頭路,多數人都會認為是笑話。試想一下,雖然現在有不少台灣人喜歡緬懷昔日的安寧穩定,有些人頌揚日本的統治,還有更多人追憶蔣經國時代(甚至成為台北市長的選舉議題),然而如果現在讓大家公投,問大家要不會恢復殖民或戒嚴,那是絕對不可能通過的。民主自由就是這樣的東西,擁有它的時候你會不斷覺得它毛病真多,但有人要奪走它時卻又以為萬萬不可,就算是「B>Z」也一樣不肯放棄。

我喜歡在大潮流裡聽小浪濤的聲音,因此不願意用直覺妖魔化這些對香港提問的人,且先設想他們是保守主義的理念支持者,認為民主不能光講好聽話,如果不肯一步一步走,用跳躍的方式反而可能帶來惡果。且先不論這幾年的茉莉花革命是否越革命、越民主卻越混亂,看看我們鄰國菲律賓也是個現成的例子,美國給了菲律賓民主制度,然而菲律賓人一開始並沒有意識要運用自己的權力,甚至還讓馬可仕進行獨裁統治,直到艾奎諾夫人率領發動「人民力量革命」才又重新恢復民主,然而此後菲律賓的政局卻比馬可仕時代要更加混亂許多,「人民力量」(People Power)後來甚至成了民粹手段,成了被家族政治操弄的工具。菲律賓當初照抄了美國授與的民主,躍升亞洲最早推行民主政治的國家之一,然而現在沒有人會認為菲律賓的民主和美國的民主是同一回事,如果讓香港人或台灣人來評價,一定有很多人會說「這種民主不如不要」。照此說來,這起碼替上述的「保守主義者」留了一些空間,他們未必「當然沒有道理」。香港畢竟尚未獲得真正的民主,也許香港人還沒踏上那條不能回頭的路子,那麼要香港人先緩一緩、想一想,難道一定不對嗎?應該也不致於。然而就像我上一篇文章裡說過的,我認為「香港不是這樣的地方」,他們已經配得民主,也適合民主,這篇文章就要說說我的想法與觀察。

從菲律賓和美國的例子來看,我們應該可以肯定地說,民主並不是非有即無的東西,就算同是民主國家也是有分等級的。這說法其實也不特別,自由、民主、法治這些「普世價值」每年都有機構發表指標數據,最有名的大概是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各國自由民主程度評量,我們看到自由不但可以分類,還可以排名。不過在我看來自由的測量方式似乎比民主簡單一點,畢竟光看制度保障和實際成效就差不多了,然而民主要怎麼測量呢?目前最大規模的全球長期研究是《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進行的「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評比,雖然歷史尚淺,從2006年公布(2007年見刊)至今才不過發表了4次(2006、2008、2011、2012),然而還是相當具有參考價值,歷年來被不少期刊論文引用過,而且其中有些評比的方法學也頗值得玩味,在此先提出來給大家參考,後頭再佐以香港現今的主客觀情況。

什麼是民主?我們似乎很難說出充分條件,不過也許可以給出一些必要條件,例如投票和選舉,沒有這些制度的國家不可能是民主的。然而如果繼續細究,會發現這些必要條件的內容也不見得很精確,例如選舉,中國也有選舉,人民可以直接選出他們的人大代表,再由這些人民代表去選舉更高層的代表,一層層往上去進行選舉,概念上有點像《三民主義》原本主張的國大代表。很多人會覺得這種間接選舉是非常不民主的制度,然而英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也是間接選舉,但幾乎沒有人會說他們不民主。當然,「間接選舉」這個網子太大,把中國這種民主集中制國家和英國這種內閣制國家放在一起談是很奇怪的,然而這正是我要說的,如果光是以有沒有某些制度來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民主不民主,很可能會有太過簡化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有一些反對佔中的人會批評,有真普選又怎麼樣,就算爭到了香港也不見得就會變得比較民主,你的「宗主國」英國沒有首相普選還不是夠民主,以前英國人連假普選都不給你也不擔心,怎麼現在倒吵著中國人不肯給你真普選了?

為什麼要談《經濟學人》的民主指數時要岔出話題談這個?因為我覺得《經濟學人》智庫的這套方法學恰好是一個對比。很多人看這排名時都只計較總分與名次的高低,但是我認為最值得細究的乃是其中的方法學精神(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經濟學人》的網站註冊下載)。《經濟學人》把民主分成五個大指標,包括選舉程序與多樣性(Electoral process and pluralism)、政府運作(Functioning of government)、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和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但更有意思的是,他們又列出了一共60項的問題,每個大指標的分數就是由這些細目的得分累積而成。你在裡頭不太會看到他們問「你們國家有沒有某某制度」之類的問題,而是問些「小眾群體是否能獲得一定的自治權力與政治音量」、「媒體報導和公共討論的風氣是否開放多元」、「成人的識字率如何」、「軍隊和宗教對於政治的介入程度」等等。在這些項目裡《經濟學人》表明了一個理念,那就是制度在民主中所佔的比重是很小的,與其去問大家有沒有去投票,他們更想問的是你是在怎麼樣的情況和條件下去投票、大家有沒有除了投票以外的政治參與方式、公民們是否能夠對於他們關心的問題表達意見等等。講得更玄一點,對於《經濟學人》來說,民主不只是一種制度,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有趣的是,眾所周知《經濟學人》是一個支持小政府的右派刊物,然而他們的民主指數裡得最高分的卻永遠都是北歐的那些大政府國家,箇中原因頗值得玩味與討論,只是這跟主題無關,在這裡就先不細較。不過,我還是特別想提「政治文化」這一個項目,裡頭有些問題很值得我們台灣人深思,例如「多少民眾認為維持社會秩序比民主更重要」、「多少民眾希望跳過議會與選舉,直接由強人掌權」、「多少民眾認為民主對於經濟是有利的」、「多少民眾比較想要專家或技術人員來治國」(這一題很有趣,其實這是小政府理念的實踐,然而連很多自認自己是右派的人都會覺得無法接受,其中的理路恐怕一兩篇文章都講不完),這些問題恰好就是針對前頭提到那些(疑似)保守主義人士而提出的,當我們常常在緬懷威權時代如何如何安定與發達,繼而嫌棄地說「看看我們吧,民主有什麼好」的時候,哪怕只是抱怨一下而已,然而其實這都正是一種不民主的表現,越是這樣問,代表我們越不像真正的民主國家,而既然你並沒有那麼民主,幹嘛還要問別人何必追求民主呢?
這甚至可以化為悖論的形式:當越多人問這種問題,恐怕反而代表我們越沒資格問人家這個問題。

話說遠了,回到香港的民主條件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經濟學人》智庫歷年來給香港的分數。


公布時間
總排名
總分
選舉程序與多樣性
政府運作
政治參與
政治文化
公民自由
2006
78 
6.03
3.50 
5.71 
5.00 
6.25 
9.71 
2008
84 
5.85
3.50 
5.71 
5.00 
5.63 
9.41 
2011
80 
5.92
3.50 
5.36 
4.44 
6.88 
9.41 
2012
63 
6.42
4.75 
6.07 
5.00 
6.88 
9.41 

看了這個分數,應該有些人會覺得其實香港的表現也不怎麼樣,甚至還可以說,你看看你們香港已經很自由了啊,公民自由這一項都快滿分了你們還想怎麼樣?
求得真普選以後也不會表現得更好了啊!大致上來說沒錯,而且有點諷刺的是,2007年香港選出曾蔭權、2012年選出梁振英,都曾讓《經濟學人》對於香港的民主程度加分(主要是針對「選舉程序與多樣性」一項)。如今看來,香港人恐怕會想要長嘆幾聲。

如果我們再細究香港的高分與低分項目,便會發現非常詭異甚至絕無僅有的現象,那就是在選舉程序與多樣性」一項排名跟香港差不多低的國家中,其他項目的表現也都很差,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獨裁政權。反過來看,即使香港身處於被中國統治的不利因素底下,在其他四項指標上卻跟排名比較前頭的國家差不太遠。以「政府運作」和「政治參與」這兩個項目來說,《經濟學人》評分的問題中有很多是對於被武力控制或沒有辦法參與選舉的地方相當不利的,然而即使如此,香港的「政治參與」得分平平,而「政府運作」還跟台灣差不多,甚至在代表「是否具有民主素養」的「政治文化」這一項還變成前段班,比台灣和比利時的分數都高。這分數所表示出來的不正是「香港在其他的項目上已經都準備得差不多了,只差再拿到有效的選舉制度」嗎?如果真能如此,我看分數恐怕還會比台灣高出一截,我們還得在人家屁股後面追著跑。

其實就算不看《經濟學人》的數據,光靠我們一般人對於香港的認識或觀察,大多也不會認為香港是個不適合民主體制的地方。事實上,香港有很多民主高度發展國家常見的特徵,最明顯的就是法治。香港雖然沒有新加坡的嚴刑峻法,但是歷年來在國際法治、治安、秩序的評比上並不輸給新加坡,如果把一些人權指數也考慮進去,香港更不只是亞洲的佼佼者,還常是世界優等生。香港的法治觀念不僅落實在法條裡,也體現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去過香港的人應該都感覺得到,這裡雖然擁擠又繁忙,但是很有公共秩序,而且這不是靠警察給管出來的,這點我們連現在的台北都還比不上人家。可以說,香港人少了些華人常見的陋習,也難怪他們會對大量的陸客湧入香港後所造成的亂象加倍反感與不耐。

說到香港的民主,一般人馬上就會拿英國來比較,然而雖然香港以前受的是英國管轄,不過我覺得這裡其實更像是美國。同樣信奉資本主義與自由市場,世襲的財閥比例都很低,大家一樣都喜歡強調發達夢(包括許多移民在內)。還有,一樣看似對公共議題很冷漠,對政治冷感,但是卻透過非常多的民間組織來參與自己關心的公眾事務,這種自治精神是非常美式的。也因為這樣的傳統,因此從前的香港人並不太在意英國人到底要不要多釋出一點權力給香港,反正香港人有自己的民意發聲管道。沒錯,直選自己的行政長官並不是香港人以往所追求的民主形式,那麼他們為什麼現好像忽然有了迫切感,急著要自己直選呢?其實這反映的正是前頭《經濟學人》民主指數的內涵,民主有很多面向,如果公民們在投票以外也有機會參與或決定公共事務,他們就不會那麼計較是不是一定要有多少選舉,然而今天香港有很多人都意識到了自己對公共事務的決策能力或參與機會正快速地在限縮,當然他們就會轉而強烈地要求另一個民主發聲的管道。

說白了,香港人心裡也清楚,即使中共答應了要求,港人有了真普選,前幾任特首大概照樣會由中國官方屬意的人選獲勝,甚至就算選出了非官方的人馬,難道真的就能改變香港民主一步步被限縮的命運嗎?只怕短期內不可能。所以今天佔中這些人爭的是一個決心,一種態度,告訴全世界這是一個渴望民主、適合民主,甚至也曾經擁有民主的地方。

托克維爾說過,民主社會的健康程度,
可以由普通公民在運作社會機能時的素質來測量。如果他是對的,那麼香港已然準備好了,只待迎接完整的民主,即使眼前還是遙遙無期。

29 則留言:

  1. 閱畢回頭看開頭的那張照片,「OK啦」,不禁莞爾。

    回覆刪除
  2. 我倒是寧願相信,這次的佔中行動,是廣大香港市民對生活諸多不滿,所匯集而成抒發情緒的一個出口。事情的發生有時候只是恰巧剛好走到這裡而已。要抒發情緒,總要有一個合理的理由,或者藉口嘛。最近,世界大環境瞬息萬變,情緒浮躁是必然。總之,這種不滿的情緒以經醞釀很久了,台灣亦同。年輕人,茫然阿。

    回覆刪除
  3. Wenson 版主一向思慮清晰,不知是否願意對此 blog 的粉絲們,談談民主與自由的根本矛盾? 數不清的人將民主當成神聖不可侵犯的意識形態,卻很可能不了解,目前這種政治投票式的民主,很多時候,並不能保障自由。

    自由(當然是在未侵犯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必定是民主的,而投票式的民主卻往往不是自由。自由,已經蘊含了民主。

    自由,不需要少數服從多數、以及多數口頭尊重卻行動侵犯少數,多數少數都可以得其所願。畢竟,一個人可能在議題 A 是多數,議題 B 卻是少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希望自己是少數時不受多數侵犯,自己是多數時,自然也不應侵犯少數。

    回覆刪除
  4. 發言之前至少先google一下資料,講出來的東西才不會跟空氣(取代某種氣體)一樣沒內容
    關鍵字:多數決原則、多數制、訴諸群眾、西敏制

    回覆刪除
    回覆
    1. 抱歉不小心沒按到回覆,本篇是針對樓上(意見三)的回應

      刪除
    2. 三樓的意見我不認為有什麼空洞,和你比起來宏觀多了。

      刪除
    3. 上述的特權,指的是可以維持高定價或高利潤這種消費意義上的特權,消費者主權是真正的主權在民。

      刪除
    4. 自由市場不依賴多數決,而是更全面的全數決,即使你只有少少的錢,也能享受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且不會有人強迫你買。你想炫富? 也沒問題,那些賣高價商品給你的人會很開心,事實上,沒有誰會不開心,因為都是自願交易。

      現在的選舉則往往搞成 50-50(fifty-fifty)的零和對抗,贏家通吃、輸家垂淚,結果不論為何,都有將近另一半或相當數量的人不開心,社會的心理成本極為高昂。

      刪除
    5. 自由市場有特權、有壟斷,但沒有官商勾結,有官商勾結的一定不是自由市場。自由市場的特權如 Apple、Google、台積電...,是人們或消費者自願賦予的特權,沒有大眾自願的支持,這些企業無法有特權。

      上述的特權,指的是可以維持高定價或高利潤這種消費意義上的特權,消費者主權是真正的主權在民。

      自由市場解決衝突或資源不足的方式,乃是「非暴力」的自由競爭,而非暴力抗爭甚至不人道的戰爭。年輕人要出頭,支持這種方式才能讓自己依靠真實的能力勝出,即使有富二代這種依靠繼承而來的機運現象,但如果其經營能力不為市場所接受,也支撐不了多久。數十年前的大企業,現在不一定都是大企業。

      刪除
  5. 還沒準備好的,是北京.

    回覆刪除
  6. 前幾任特首不見得一定是北京屬意的人選.
    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或台灣一樣,民意經常會擺盪,這幾年的氛圍應該是會選出一個承諾爭取更多自由,對抗北京的特首,也會有那麼幾年,會選出親中,穩健保守的.
    不管怎麼說,普選出來的特首影響力會大到不可能萬事皆聽命於北京.這無疑已違反共產黨的維穩原則.

    回覆刪除
  7. 謝謝WENSON提到香港,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非常認同「民主的多樣化與內涵」。

    回覆刪除
  8. 這篇文看起來像是說「只有當一個社會證明自己有資格獲得民主時,才有資格獲得民主」
    問題是,資格是什麼?僅僅是英國的一份立場偏頗(盡管很著名)的雜誌的排名?
    或者是僅僅是「我感覺」?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不要說一說您不偏頗的高見呢?順便教一下哪裡可以看出「只有當一個社會證明自己有資格獲得民主時,才有資格獲得民主」?

      刪除
    2. 我不偏頗的高見是:如果用一份雜誌的排名,或「我個人的感覺」說明哪個社會「有權」「無權」得到民主,顯然十分沒有說服力,而且也是與民主精神背道而馳的,至於是否有這種意思,您應該問部落格主,不應該問我

      刪除
    3. 果然是高見,有多高?曾志偉那麼高。這篇文章開頭就說了是在對保守主義的脈絡下陳述,至於什麼是保守主義請自己去拜谷歌,從頭到尾你哪裡看到有說到人民不配獲得民主?舉菲律賓的例子是在說保守主義者認為民主可能導致混亂,但是這不代表菲律賓不應該有民主,只是說出事實而已,後面再說明香港的條件不一樣,所以這種保守主義的憂慮是多餘的,香港獲得民主的話還可能比台灣表現更好。你要認為所有的國家都應該立刻得到民主請去跟保守主義者戰,戰這篇是跑錯棚了。

      刪除
    4. 不好意思,如果是這樣,那本文完全是空話,若認為民主不需要任何資格,根本沒有必要說上一堆有的沒的,直接說「民主是最高的終極價值,任何社會都應該無條件追求民主」便是

      但本文說的卻全是香港社會如何,所以這次運動如何正確之類,那麼自然會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果一個社會「不如何」,難道追求民主就「不正確」了嗎?如果香港獲得民主「不會」比台灣表現更好,甚至比菲律賓還爛,難道香港就「不應該」獲得民主嗎?若鄙人的見解是曾志偉的程度,您的見解豈非連曾志偉也不如?

      刪除
    5. 以為這世界上討論事情只應該有一種角度,只有一種正確答案,然後稱這為高度,一切多麼簡單啊

      刪除
    6. 這句話說了等於沒說,那麼什麼是「另一種角度」?「另一種正確答案」?如何證明它是「正確答案」?如果這「不是」高度,那麼什麼「是」高度?如何證明它「就是」而別的「不是」高度?你不要「簡單」,這就是「不簡單」了

      刪除
    7. 同意K.的意見,期待作者回應為何民主需要講資格?

      刪除
    8. 很簡單,你們認為民主不需要條件,但是有些人不這麼認為,板主是用對方的預設在說明香港適合民主,就是這樣。至於民主需不需要資格,那是可以討論的問題,但是跟這篇文章無關,你們要把它當信仰也沒關係,請自己去開戰場去戰。

      刪除
  9. 如果民主根本上不需要講資格,那本文又何必用"香港有資格"來回應那些人?
    至於我信仰甚麼,開不開戰,在這個公開言論的地方,匿名先生,你管不著。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只有你可以質疑別人,別人不能質疑你?真是民主。

      刪除
    2. 只有你可以質疑我,我不能質疑部落格主?真是民主。

      刪除
    3. 要質疑誰是你的事情,但是要別人講清楚,自己只說一句你管不著就免責了嗎

      刪除
    4. 你好像搞不清楚重點,你儘管質疑我的論點沒關係,但是我的立場、信仰、說話方式,與你和干?與真理和干?

      刪除
    5. 你好像搞不清楚重點,你儘管質疑我的論點沒關係,但是我的立場、信仰、說話方式,與你何干?與真理何干?

      刪除
    6. 明明前三段就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不知道有些人是在不懂什麼

      刪除
    7. 我相信資格這個字是兩位大好青年看得太重要了, 文章中的重點是「有些人本著一種意識形態的趨向而對一個制度的落實作出質疑甚至反對,認為相關實踐需要是有能力及所謂資格才可以的.」 而及後作者進一步討論到民主的不同演繹下出現的畫面, 亦同時清楚地表達到保守人士所擔心出現的民主與香港可出現的民主是有差別, 再而作者承接上一文章的討論而得出結論以駁倒這類保守人士的言語偽術

      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