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三民主義化的四書五經



現在的七八年級生大概都沒唸過什麼「三民主義」,這個學科當年是大學聯考的科目之一,而我們正是最後一屆。

所以我當年是花過功夫背三民主義的,什麼「二十世紀不得不為民生主義之擅場時代也」至今依然記得相當清楚。
記憶中最好笑的是國父參酌西方的唯心史觀與唯物史觀,深感其囿限與不足,因而主張「民生史觀」,
當時我已看了不少西方哲學著作,讀到這個連基本形上學都沒搞清楚就亂說一通的課文不免失笑。
但總的來說,大概是書獃子氣使然,我讀三民主義時並不感到痛苦,有時甚至覺得蠻好玩的。
同樣地,當時大家在國文課中最討厭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一書(其實就是「四書選讀」),
對我而言卻是甚為輕鬆,因為我高中不知發了什麼失心瘋,不只看完全部的四書,還把大半都背了下來,
甚至開始背《老子》、《詩經》等一般高中生不太會接觸的古籍;
報考中文系推薦甄試之前,還寫了一篇討論《中庸》的小論文,當時的「學庸」只佔課本後薄薄的幾頁,算是聊備一格,
老師一兩堂課便將之敷衍過去,我還記得那時要上學庸的部份時,國文老師指著我說我可以不用上,放我直接去圖書館。
想想當時算是挺神氣的吧,但從那之後,我竟幾乎再也沒有用過這些東西,包括在中文系唸了四年的時光在內。

像我這樣的人,看似不該反對近來的這項政策:

四書列高中必選 不及格不能畢業

明年八月起,以「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即「四書」)為主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正式納為高中必選課程,兩年至少四學分,每週上一節課,不及格不能畢業,雖不單獨列入大考科目,卻在命題範圍之內,首批適用對象是現在的國二生。

教育部昨天公布修正課綱,課綱委員、政大中文系名譽教授董金裕說明,以前高中有教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時,學生文化涵養較好,改成選修後,禮儀品格漸淡,最近的捷運「蹺腿姊」飆罵老翁事件,即讓人覺得有必要加強教導學生「溫良恭儉讓」。

課綱委員、佛光大學文學系教授謝大寧則強調,四書教法將不重背誦,強調的是「時代性、在地性、實踐性」,例如提到典範人物時,可舉林懷民或陳樹菊,中研院文哲所前所長戴璉璋已著手編寫輔助教材。

當然,光看行文方式就知道我是反對的。熟讀古籍為我帶來了什麼好處?品德的陶冶?文化程度的提升?中文程度的增長?
我想唯有最後一項還算得上有肯定答案,至於餘者我也不敢就說毫無裨補,但即使有效益也很差勁。
時代不同了,「不學詩無以言」早就是過去式,現在有太多的替代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興觀群怨,
想多識草木鳥獸之名,最好是找本生物百科圖鑑,不然google一下也成。
要認識陳樹菊和林懷民,多的是報導和書籍可以利用。中國古籍在知識上的功能,已然式微。

那麼在文學意義上呢?這是白話文的時代,但的確學習文言文對白話文是有幫助的,
只要文言文學得好的人,其白話文一定不差,但反之卻不亦然。
歐洲有些國家的中學也規定學生要學希臘文和拉丁文這些僅有「間接助益」之語文,
因此,即使學文言文不是學好白話文的唯一方式,我也贊成在義務教育裡放進一點文言文。
但文言文乃至於半文半白的東西那麼多,在現有的課文之外再加入四書真是必要的嗎?
為什麼不選老莊、戰國策、山海經、章回小說?就像新聞裡董金裕自己說的,他們的考量還是在「德性」上居多。

讀四書或古籍可以助人養成品德嗎?我從沒看過成功的例子,也許董金裕可以提供幾位典範給大家參考。
不過我倒認識一個「差點成功」的人,那便是我研究所的指導教授;張老師告訴我,他「小時候」讀了聖賢書後,
仰止之心油然而生,也跟著想學學聖人的境界,因而一一奉行那些「聖學寶典」的話。
時至今日看來,很明顯這「聖人」並沒有當成,反成了常菲薄聖言賢語的哲學教授,
幾次講起此事時,張老師的臉上頗有一種「小時候真是不懂事」的表情,
但除了他之外,我再沒聽過有人受到類似的啟發,或是這個時代裡還有人會對此心嚮往之的,
不知諸方大德曾否有聞,不妨分享一下,看能不能鼓勵大家成為新時代的好公民。
因為很不幸的,我認識的絕大多數人,在學完這些聖賢之言後,一考完試就統統都還給老師了,而且是還得乾乾淨淨,
教學效果真可謂損之又損,復歸於嬰兒,直若從沒學過一般,我提起隻字片語時還會遭其白眼,怪我「又在掉書袋」。

好吧,學習成效不佳乃是不爭之事實,然則這豈不反過來證明了我輩當更思精進,所以要列為必修、增加學習時數?
或可學學前人,終生浸淫其中,最好跟古人一樣連指考學測都只考這些,此正所謂「以量取勝」、「誘之以利」是也。
只是這樣一來,即使我們成了聖賢之邦,有德之人滿街亂跑,卻可能有大半得要跟顏回一樣,品德完滿卻營養不良,
因為英文、數學、物理、醫學等統統都荒廢了,何以謀生?不得已要為五斗米折腰,所以看來要再「增量」不太可能。
那麼不妨從「增質」下手囉?不錯,的確是有這樣的聲音,換言之,要請國文老師們教得好一點:



我想,這社論作者(為什麼沒署名啊?)也已經看出,義務教育中的強迫式教學是無法讓學生學到四書的「精髓」的。
不過看了他寫的東西倒讓我想起錢穆,不是說這作者的學問到了錢穆的等級,相似的是他對舊思維的辯護方式。
當然,新舊和思維的正確與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問題在這些人把心嚮往之的舊日情懷用很蹩腳的方式辯護,
就像錢穆私淑於中國的君主制度,認為那甚至比民主更好,而且也算是具備了某程度的民主機制,
並不斷舉出有道明君的例子告訴大家專制其實也可以為民牟得福利,但論點其實可說是不堪一擊。
我在讀錢穆大弟子余英時早年寫的《歷史與思想》時,看到他談中國的「反智」傳統,心中也不免揣想,
他會如何看待自己恩師的反智傾向?(在我看來,錢穆的論點乃是以反智為預設態度,或者說,他認為民眾總是愚昧的。)

類似的問題不只錢穆有,這個社論的作者也有,很多中文系的教授們一樣還是有。
四書裡頭有很多值得借鏡和思考的東西沒錯,但有個先決的大問題:這些人覺得四書的內容(幾乎)都是對的
「四書需以熱情授之」?真是如此,結果就是把四書教成了三民主義,要老師們想盡辦法鬼扯一套道理來證明其內容。
當年高中在上三民主義時,我最感到興味的不是那裡面的東西,而是老師要怎麼教,怎麼「偽裝」出開明與進步的思想;
說實在話,我覺得我們當初的老師做得還不賴,但那畢竟是教條,即使講得生龍活虎,沒道理的東西還是一樣沒道理。
想要教四書可以,但不能要學生光照著書本思考,不要把「可能結果」當成「必然前提」,要教就要有思辯與批判的精神,
老師們不需為古人辯護,可以直接質疑「君子遠庖廚」那段算不算鴕鳥心態,大家可以討論「王道」是不是空中樓閣等等;
如果還是照著老法子,為了替古人辯護要國文老師們鬼話連篇,那這四書就跟三民主義一樣,終會變得迂腐不堪。
要知道,一個有問題的思想不代表就不值得教,四書五經如此,三民主義也如此,但要硬逼著學生學,
還要學生把這些東西當成是金科玉律,要老師們為之擦脂抹粉,徒然折損了這些思想原本可以擁有的價值,不要也罷。


我看到陳瑞麟教授的投書,他的想法跟我差不多(不過我對其中那「翹腿姊」和「人肉搜索」的部份有所保留),
然而我對他建議的「要推行道德教育,與其讀四書來浪費學生的青春,不如教授哲學倫理學」不太認同。
最近Michael Sandel很紅,許多人喜歡以他的課作例子,希望大家可以有更多元而複雜的思考,
連朱學恒都跑去湊一腳,渾不在意Michael Sandel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只憑直覺和「熱血」行事。
且假設我們的國文老師忽然都Michael Sandel上身,教起四書來會如何?想當然耳課堂氣氛會有趣而輕鬆得多,
學生們也可以藉機學一點思辯的方法和概念,但那是我們「品德教育」的目的嗎?我想恐怕不是。
有沒有道德意識跟懂不懂倫理學本來就是兩回事,陳樹菊可能連倫理學這個詞彙都沒聽過,但她是公認的有德者,
而一堆以教授倫理學為職業的倫理學家與哲學家,比起其他人也並沒有比較有德性
不論是當網友在指責翹腿姊或中指蕭時,或是當某些腐儒們大聲疾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時,
現實社會中所使用的道德標準都不是經過思辯後的產物,而是「你爸媽怎麼教你的啊」、「你有沒有羞恥心啊」之類的批評,
換句話說,都是權威性與強制性的思考,而這也是我們品德教育的目標:訓練出「自動」會奉行公序良俗的人民。
因此即使教了倫理學,也不一定能「幫助學生了解為什麼行為要合乎道德」,只能「讓學生想想『道德是什麼』」,
說實在的,雖然我認為該要教這些思辯與思維方式,但對於能不能教出更多「有德者」,我真的很懷疑。

照我這麼說來,既然思辯無法增進道德,那麼那些主張強迫式的四書教育的學者們不就是正確的了嗎?
當然不是,就像我們以前學習失敗的經驗一樣,填鴨和鬼扯也不會對道德有什麼幫助,
既沒有思辯精神,又沒辦法促成品德教育,加以沒幾個人在乎且記得其文學與文化價值,最終只能淪為浪費時間而已。
四書五經、古籍古冊都是有價值的,但那價值真的不應該被放大,也不該被強迫轉嫁;
老一輩的也不用擔心存亡斷續的問題,總會有些像我這樣的獃子想學的,而唯有讓真正有興趣的人去學,一切才有意義。

24 則留言:

  1. 我對於陳瑞麟老師那篇的想法跟你一模一樣。

    回覆刪除
  2. 讀四書文言?非常有必要!

    作為一個文明人,罵人怎麼可以只會用髒字?

    回覆刪除
  3. 我非常同意你對這件事的看法。不過,文中並沒有說出,你對道德教育的期待(那個理想型是什麼?)我非常好奇,說實在的,我也提不出來道德是不是可以「教育」,如果可以,那又怎麼教?

    回覆刪除
  4. 從教育理論的觀點來切入,
    也會發現真的是無以復加的謬誤。
    道德教育明明就是形上存在的潛在課程,
    卻硬要把它轉成固定制式的正式課程,
    那不是開玩笑嘛…
    四書,要讀。文言文,要讀。
    因為那是一種文學之美,
    也是一種基本鑑賞能力的培養。

    回覆刪除
  5. 那你對道德教育的看法是什麼?因為你說強迫式的教育,或思辨等等都不能培養道德,那什麼才能培養道德?

    回覆刪除
  6. @ChangcherubWawa
    我對道德教育要怎麼教的看法,以前提過一些,請去看〈那些學校不能教我們的事〉(http://wensonyeh.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21.html)

    回覆刪除
  7. 道德是求己,不是求人
    我會這樣想的原因是因為道德並不具有強制力
    可以告訴他,但沒辦法 "教" 到他 "會" (以上純屬個人想法)

    不過如果是以自身作為楷模去感召他人,這算不算是教?

    回覆刪除
  8. 我覺得道德唯一的教法是「愚民政策」、「灌輸」與「填鴨」。

    這篇文章和我的想法十分類似,可以參考一下。

    另一方面,我想倫理學這門學科的價值是讓我們改變\質疑現存道德用的,和現在大拿們希望的「你們通通依照 我的 道德標準來做!」的概念,恰好是背道而馳的。

    回覆刪除
  9. 問題根本不是 不知道何為德 而是不願意為德
    既然不是不知道 那又何必教
    真的不願意做某些事 教其實也是無用的
    所以這種東西根本無法透過教育實現 最多是一種期望罷了


    而且為什麼都獨厚儒家
    教老莊不就以後都沒這種問題了嗎?

    回覆刪除
  10. 身為一個高二學生
    我現在每個禮拜固定接受孔孟思想的"品德洗禮"
    我們老師上課方式很簡單
    只要是孔子說的都沒錯,孟子做的就是好
    更遑論國文課本了,那根本算是偉人傳
    (不過這應該只是我們國文老師的個人問題,我相信還是有其他更有見解的高中國文老師吧)
    接受了這麼多品德改造,我怎麼不覺得我的品德因為讀了孔孟而有提升?
    但是我確定我有很多同學因為考試而死記硬背,一旦考完就通通還老師

    唔,如果真要談提升,我想我們提昇了不少攻擊孔子的人數吧
    其中不乏為凡對而反對的典型青少年心態
    如果因為要提升品德而將四書列為必修
    我看也只會有反效果而已

    我倒是認為開個倫理學還不錯
    至於學倫理學會不會讓品德提升....這我也就不確定了
    不過至少可以讓學生開始學習思考何為善惡,而不是讓學生的腦袋塞滿數學公式的水泥

    回覆刪除
  11. 樓上一句"而不是讓學生的腦袋塞滿數學公式的水泥"不僅無禮,也未盡論證的責任。要批評,就請舉出數學哪裡比四書五經更無用。其實,雖然生活中用到的數學只是鳳毛麟角,學數學對學生的幫助還是很大的。除了讓未來有可能理工科的學生預備更高階的課程,學數學的過程要求學生進行細密的思考,是其他學科難以比擬的。不管是抽象的想像力,或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給學生許多潛在的幫助。
    雖然我的語氣很像為四書五經辯護的教授,我相信數學教育在各方面的幫助都比四書五經更直接,更有根據。
    也許版主下次可以寫一篇贊成/反對數學教育的文章?

    回覆刪除
  12. 幾個感想
    1.如果人們通常不是不懂怎麼做。那麼該如何教人遵法守德?給他棍子與蘿蔔吧。

    2.如果每件案子都能破,蓄意犯罪將近乎絕跡。因為犯罪者無法從犯罪行為佔到便宜。如果存在宗教家講的死後審判,為惡只是貸款,遲早總是要還。蓄意不道德者也將極為罕有。

    3.道德的根源,東西古人常常推給神秘兮兮的老天,有些人可以說得大家起雞皮疙瘩,但我不喜歡。我寧可回頭追問人類的起源,看看道德在適應上的理由,那務實多了。

    回覆刪除
  13. @Wawa

    可惜的是,目前看到的很多數學老師的確就是要學生"把公式背一背,學測會考"
    這個想法不就是和把"孔孟背一背,學測會考"
    一樣嗎?
    當然,學數學的最初目的就是你所提到那些
    但是到底有多少個人可以學到"精華"?
    抽象的想像力也許有提升,但若真要說
    提升更多的恐怕是背題目和算式的記憶力吧
    "我相信數學教育在各方面的幫助都比四書五經更直接,更有根據。"
    那...根據是什麼呢?

    回覆刪除
  14. 數學是所有的科學共通的語言;要預備未來理工科的學生學習更進階的課程,就這點就足以推動數學教育。固然不是每個人都念理工科,但也不能因為這樣就不納入義務教育,就像理工科的學生也要學歷史,地理一樣。何況等到高二分組再學數學豈不是太晚了。
    相較之下,不會有哪個行業用的到四書五經,除了中文系教授。它們對一個人各方面的幫助都非常薄弱。
    當然,我們希望學生學到的不只是數學知識,還能藉此訓練細密的思考習慣,抽像歸納的能力,以及欣賞數學的美。但在考試為主的社會,這些不到大學都不太可能作到,也是事實。

    回覆刪除
  15. 數學可以訓練最起碼的邏輯能力,在現今台灣嚴重缺乏邏輯訓練的教育制度下,數學是最能夠提供邏輯訓練的學科。

    邏輯並不僅僅是對於理工科有幫助,對於所有需要「思考」的事情都大有助益,如果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懂得思考並且思考出有邏輯性的結果,數學比起四書五經更加能夠提供這樣的幫助。

    回覆刪除
  16. wenson,想請教一個問題,你是否知道比較不錯的,以現代的中西思維,理性批判儒家傳統的書籍?(例如李澤厚之類的)?謝謝。

    回覆刪除
  17. @billing
    說實在話,我沒讀過這樣的書,因為作者要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這樣的人真的不多。而且我懷疑李澤厚的書能符合你的需求,因為他多還是從「思想史」的角度去看,換句話說還是哲學式的、學究式的;相反地,史景遷這一類史學家也許會對你的胃口,但他們的著眼點還是歷史,不是偏於抽象的文化。在我心中,有資格寫這種書的人很少,例如錢鐘書,但偏偏他寫的都還是傳統中國國學的考究,殊為可惜啊。

    回覆刪除
  18. 最近四書五經之爭很激烈,我就想到當初三民主義納入教材之無用,
    於是想到 [三民主義四書五經] 這關鍵八字
    google一下,想不到便搜尋到閣下大作,對此時事分析,拜讀後深有同感.

    然而文末講到,既反填鴨式道德教條,亦不認同陳教授的倫理與哲學藥方.
    那麼關於這點,我則覺得,
    是否論述已經陷入,道德感無法教育,所以開授任何科目,皆為無用的死結?

    關於這點,我覺得是可以不用如此悲觀.
    記得國中有必修心輔課程,全班在心輔室席地而坐,互闡己見,
    對於一些社會事件,邊緣行為,回答老師的情境假設,分享經驗與意見,
    就是一種相互學習,更加得知社會一般道德標準的方法.
    也就是您所說「你爸媽怎麼教你的啊」這種現行社會義理的開釋與界定.

    當然,社會學學理方式的課程,多重於個案分析普查與討論,藉著探討普遍現象,
    來得知行止,不像陳教授與四書五經之爭,本身有其強烈主張的一套公定教材.

    不過既然填鴨四書或是理哲,皆為無用,那不妨加強社會學功能,
    讓道德倫理自然發展,而不強迫灌輸教導,不知可否為一策?

    回覆刪除
  19. @cct
    我想,問題在「道德倫理自然發展」如何辦到?以現在的社會而言,我不認為學校放棄品德教育後就會「道德崩壞」,但也不認為自然發展有機會「道德再興」。說真的,除了洗腦教育,我想不出有一種制度或方法可以讓整體社會都乖乖聽話,循道守德。

    回覆刪除
  20. 要教化社會 法師有開示方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D-K1E1tdEc

    回覆刪除
  21. 少時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一朝機緣來臨時,方得識見何為愁。

    只須知見山是山,再見山不是山,又見山不是山,巧婦尚且難做無米炊,無識即便有思何以為文矣。

    偶遇浮萍蕭瑟,環諸本心,才能通曉聖賢書語。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尋章摘句,有文無質,理不直而氣壯;
      學而不思,識而不明,下筆空有千文。
      引喻失義,食古不化,曾是以為智乎?

      沒道理的內容,就算是孔夫子說的,就算是文言文說的,就算說「到時候你就會懂」,它還是不會有什麼道理。

      刪除
  22. 沒有東西讓你思考,哪怕東風齊備更是枉然。

    許多人有一種盲點,給魚這件事與教授捕魚方法並不是對立的。

    填鴨式的內容只是讓學生具備一個可以運用的知識而已,但不代表不能與思辯哲學的課程並行。否則依君所言,所有學校課程都可以去掉,只要學邏輯學跟開辯論課即可。沒有知識基礎的個人言論 "質" 從何來? 又何異於癡人亂語?

    以結果論,捕魚的方法是最很重要沒有錯,但若沒有河川空有一身精良釣具又有何用? 除非這條河真的被嚴重污染成廢水,否則只要能於學生有益,多條河川選擇有何不可?

    文章的道理則環諸本心吧,君子遠袍廚,因見其生而不忍見其死,所以才更該珍惜盤中食物而不致使其生命白費。

    君君父父臣臣子子,現代解釋為何不能只取其忠順謙良,而概括其封建帝制餘毒? (或著該問一句,哪個國家真的完全脫離階級式的社會結構呢?)

    人文科學的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而非量化的結果,100個學生中99個 孔孟背一背,考試考一考,而留一個二十年後見山不是山之大德,足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有東西讓你思考,哪怕東風齊備更是枉然。」~~沒有人說不用學東西,但為什麼一定是你心目中的聖賢之書才行?四書列為選修,沒有人會有意見;我也覺得學四書、讀經對我而言是好的,我也喜歡,但我可沒有霸道到覺得我比其他人、比下一代更懂得什麼是該學的、必學的。「100個學生中99個 孔孟背一背,考試考一考,而留一個二十年後見山不是山之大德,足矣」,你覺得足,別人不覺得,更何況現在別說是百中無一,萬中恐怕都無一二,閣下覺得自己見山又是山,也請尊重別人沒有你那麼有慧根、想選擇一條更筆直的道路的權利。

      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