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到底是冰河還是暖化? — 如果麥克克萊頓還在世的話
記得不過兩個月前左右,我向女友說「我覺得今年冬天一定很冷」,女友說:「我也這樣覺得」,
結果沒想到才過幾天,新聞就說「今年會是暖冬」,我那隨意亂講的氣候預測當場被打槍。
直到這個禮拜,北半球幾乎陷入一片寒災和暴風雪之中,忽然間,我的預測竟又打敗了全世界的氣象局。
這個禮拜,「北極震盪」成了最冰冷又最火熱的詞彙,紅到噴火的全球暖化議題一下被被迫降溫,
現在新聞媒體探討的,變成了「我們是不是即將進入一個迷你冰河期了?」
其實,地球暖化本來就是一個「科學假說」,它受寵不過是這二十年間的事,
科學理論本來就有被證偽的空間,但是它現在已經太紅,而且太具有道德正當性,
因此大眾媒體上很少會看到不一樣的說法,但那些說法一直都在。
最簡單的幾個問題是:二氧化碳究竟造成了多少的暖化?二氧化碳的增加有多少是人為因素?
甚至到底是二氧化碳增加造成全球暖化,還是全球暖化造成二氧化碳增加?
這篇報導裡的德國教授Latif在這兩天成了搜尋引擎的熱門人物,我上網看了一下,
他這些主張並不是在最近忽然天氣暴冷後才有的,早在去年九月還熱得要命時就已經提出來了。
但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前,沒幾個人認識這號人物,在北極震盪出現之前,也沒多少媒體想理會他。
(我翻譯一下標題:「冷卻取代暖化?一個我們只該要求嚴肅的科學討論,而非預言的氣候問題」)
講到全球暖化,正方最有名的代表作當然就是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
然而這兩天又有一則新聞,明顯是衝著高爾和支持全球暖化的人來的:
(標題:「不願面對的真相:冰冠正在增長!」)
好了,現在到底是怎樣?誰能給我們答案?請問地球到底是在發燒,還是快凍壞了?
不是說北極的冰快融光了嗎?怎麼又說北極的夏季冰塊增長了26%?
兩邊都是媒體資訊,各自都有氣候學者撐腰,但卻一定至少有一方是錯的,
在這兩個禮拜之前,九成五以上的人應該都認為反對全球暖化的人有問題,
現在呢?誰能告訴我們明年的冬天到底會怎樣?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除了覺得一切有點像是一場鬧劇之外,也想起了全球暖化最有名的反方,
也就是前年剛過世的《恐懼之邦》作者麥克克萊頓。我挺好奇他會怎麼看待哥本哈根會議,
又會怎麼用刻薄而尖酸的語言諷刺這兩個禮拜媒體的大轉彎?
看看這個網站:150 Years of Global Warming and Cooling at the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在過去150年來,對於氣候到底在變暖還是變熱,居然反反覆覆有過那麼多次矛盾的說法。
這不是全世界最有權威性的報紙嗎?怎麼每隔幾年就跟著換一套說法?
但人們不會想計較這些,全球暖化講的是「未來的危機」,如果沒發生當然是好事,
發生了人類還可能會滅亡呢!這個道德光環那麼大,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其實,一直到上個禮拜我才知道麥克克萊頓過世了,而我居然呆到一直還在癡癡地等他出新書!
忽然得知自己喜愛的作家過世的消息,除了遺憾,更覺得這世間少了一個值得討論的人物。
剛好這幾天碰上氣候問題,我決定花點時間談論一下這本「反暖化」的代表作《恐懼之邦》。
之所以不跟這篇寫在一起,除了因為篇幅問題外,也是因為我想談一些寫作的問題,
畢竟,我們喪失的是一個在各方面都如此獨特的科普作家 — 雖然,他似乎也犯了許多科學上的錯誤。
真是好文呀~~給你拍拍手再加分!!!
回覆刪除我想樓上們的討論剛好觸擊一個應用倫理學的核心
回覆刪除這種事實性的資訊(或知識) 是否會影響規範性證成的有效性(或正當性)
顯而易見的,的確如此,假如今天全球已經開始不暖化了,而是朝向冰河
期發展
那麼原本各國建立的減碳規範性還在不在?
這是第一個問題 (當然是可以討論的啦)
再者是第二個問題
由於倫理學是涉及到一個實踐的學科
我不清楚 如果在認知上都抱持懷疑的態度 那要怎麼進行實踐
換句話說 如果像blog的版主一樣
對於暖化議題不抱持任何立場 都採取懷疑的態度
那麼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判斷怎麼建立呢?
我想版主應該還是會有自己的立場吧?
比方說 我不相信全球暖化
所以對我來說 某些弱義的道德要求(比方說節能減碳) 是不具規範性的
或者說 我相信全球暖化的確會造成生態危機
所以我加入節能減碳的行列
(請注意 我並沒有加進什麼道德評價;
我認為這只是一個認知與實踐,是否具有一致性的問題)
我目前傾向將暖化問題做為一個警示,而不只是一個現象
而去省思人類對待自然的方式(不過這跟本長串的討論比較無關)
剛好今天看文章 看到蔡耀明先生整理的三種人對待自然的方式
我就打上來吧
(1)漠不關心:由於抱持漠不關心的態度,一旦需要面對現實上重大的環
境課題
而有所抉擇時,什麼樣的臨場反應都有可能。
(2)以人類或自我的欲求為首要考量:透過人為的知識、控制、支配之能
事,表現
出來的是人類與自然界的分離,而對自然界的態度基本上
是操控
與佔有。
(3)強調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藝術:尊重自然界,甚至近乎宗教的情懷在敬愛
自然界。
(引自蔡耀明,〈《大般若經》的嚴淨佛土所透顯的環境倫理觀〉,頁12-13。)
版主回覆:(01/12/2010 02:53:55 PM)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如果確定已經進入冰河期,那抗暖化的規範性當然就不在了(道德上),
當然,法律上還是要經過立法程序修改才行。我想問題不在於你問的方向,而在於「確定」二字,
就跟全球暖化一樣,誰能保證一定在暖化?誰又能證明暖化一定會導致人類的大禍?
因此雖然大多數人都相信全球暖化,但是真正採取積極行為的人卻很少;
反之,進入冰河期這種事也是不確定的,而在這種不確定的狀態下,國家要怎麼立法、個人要如何行為,
這些才是真正會產生困難的倫理學和知識論問題,即使從效益主義或實用主義的觀點都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結論。
我覺得您文中的一些對暖化的看法須要補充:
回覆刪除氣候的暖、寒並不是由短時間內個人的感受冷或暖來決定,而是需要相較於長期
的均溫數據來對照,若是今年我們說暖冬,絕不是指:今年的冬天每天(或常
常)都很暖,而是,今年冬天的平均溫度會較往年冬天的均溫都來得高。
所以「暖化」是指地球的平均溫度會往年逐升,但不代表每天都是越來越熱,而
是這十多年來的均溫都比過去的一百年都來得高,而且逐年上升,所以才稱暖
化。
即使是假說,但是,確實是一個存在的現象,如果不喜歡暖化來作為描述這個現
象的詞,也沒關係,我們可以用「均溫上升」來代替暖化一詞,並且均溫上升也
確實是一個事實。
所以,您說:「我覺得今年冬天一定很冷」,新聞說「今年會是暖冬」,或是北
半球幾乎陷入一片寒災和暴風雪之中,忽然間,我的預測竟又打敗了全世界的氣
象局。其實並不代表誰打敗了誰或誰預測較準確。
版主回覆:(01/12/2010 04:29:39 AM)
我當然明白暖化是指「趨勢」而不是指「天氣」,但今年冬天的溫度比往年高嗎?至少北半球不是如此吧?
那全球的氣溫是不是比較高呢?這我不清楚,要留待科學家們來計算結果。
不過的確有很多國家都預測今年他們會有個暖冬(例如我們),而這個預測目前為止看來是錯了。
Co2造成多少暖化?co2增加了多少是人為因素?以及到底是co2造成暖化,還是
回覆刪除暖化造成co2增加。
其實這個問題我想您是被新聞報章雜誌(或政府老是說減碳是在減co2這種無關
緊要的宣導)的內容給誤導,才會問這樣的問題。
事實上,co2不是造成「均溫上升的主因,而是ch4。
co2雖然生命週期長達一百年但是它可以被雨林森林吸收,比如,一輛車連續開
24小時所排放的co2是只要經過一個晚上八棵樹的吸收,就能回收完畢。但是
ch4不能被樹所回收,所以即使它的生命週期只有十多年,但是,它在自然界中
存在,所吸收太陽熱能的效能是高於co2的72倍,於是會造成氣候的溫度上升,
不過,還好大部分自然界的ch4都存在於永凍層之下。
既然ch4都在永凍層下,那我們幹嘛擔心氣候會變暖呢?
這是因為,在工業化與畜牧業發展的這一百多年來,自然界中的ch4突然大量增
加,為什麼可以認定是工業化與畜牧業造成ch4增加呢?因為,永凍層下的ch4
還未被釋放,而工業化的煤炭燃料和畜牧業排放的動物排泄物,都已被證實高度
含ch4與co2等各種溫室氣體。(這種數據很多,可以麻煩您google或參考聯合
國等國際組織研究)
於是,ch4越來越多,吸收越來越多熱能,雖然地球會自行調節,但是,因為排
放的量太多,所以調節的能力有點負荷不了,無法相對地回收那些氣體,於是,
平均溫度開始上升。
因為這樣的過程,逐漸在破壞原有氣候調節的系統,但是,又還未完全破壞,所
以,調節的過程中,產生許多極端氣候:暴風、颶風、豪雨、乾旱,出現在以前
從不會發生的地理環境中。
版主回覆:(01/12/2010 02:52:01 PM)
先聲明,我不是一個認為「全球沒有在暖化」的人,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下這種斷言有問題,
但同樣地,為什麼我應該相信「全球正在暖化」?甚至要像很多人那樣,以「信仰」的方式去相信?
妳(從名字我假設閣下是女性)的留言中大多數的說法我都知道,不過有些地方似乎不太對勁。
首先,妳說甲烷才是升溫的主因,不是二氧化碳,這似乎和一般我看到的暖化說法很不相同。
甲烷的確是比二氧化碳強上20多倍的溫室氣體,但是其大氣含量卻遠低於二氧化碳,
跟二氧化碳相比,甲烷對於可能的增溫效應來說還是較小的威脅。
反之,如果暖化的肇禍者是甲烷而非二氧化碳,那我們幹嘛一天到晚在喊「減碳」?
京都議定書和哥本哈根會議幹嘛想要求各國制訂減碳政策?
應該要採取吃素、殺牛、不種水稻、消滅白蟻等手段,因為這樣才能「減甲烷」啊!
其次,妳說「永凍層下的ch4還未被釋放」,這似乎也跟目前的觀察不太一樣,
事實上,暖化派的一個論點就是暖化會造成甲烷的正回饋,也就是加速釋放永凍層下的甲烷。
許多暖化相關報導都說永凍層下的甲烷不斷地在釋放,直到這幾天,法新社又報導了另一種說法,
因為澳洲又說觀察到這個趨勢已經暫停了......
因此,暖化才與人類存亡問題相關。因為這些極端氣候確實是造成生命損傷與國
回覆刪除家財產的損失。(如果這些人身財產的損失都無關道德的正當性,那還有什麼關
乎道德呢?不過這是另外一件事了。)
最後,再重申一次:我們不能認為「暖化」就是指地球會整顆都熱烘烘,因為暖
化的意義是指均溫的提升,而天候的詭譎多變,則是因應這個現象的調節過程。
不能用某地方某幾個月很冷,就認定暖化不存在,畢竟暖化是在指整個環境的平
均溫度確實在上升的一個現象。
嗯,至於報紙報導本來就很容易出錯,科學研究還是直接看科學單位出刊的資料
會好一點。
至於,反不反暖化,其實我認為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即使我們因為某地區出現
冰凍現象,而不承認均溫上升的事實,那也不代表,我們不受氣候異常的威脅或
沒有環境危機的存在。
版主回覆:(01/12/2010 02:35:07 PM)
其實,對於全球暖化我最常質疑的一點,就是將之與極端氣候相連結,例如這次的八八水災,
媒體立刻就說這是全球暖化的結果,但是我卻沒有看到與之相佐的科學證據。
我不是說全球一定沒有暖化,也不是說暖化一定不會造成極端氣候,但是在我們相信這些觀點前,
難道不應該要求每一次都要有夠好、夠明確的科學證據說明和解釋嗎?
不然變熱是因為暖化,變冷是因為極端氣候,而極端氣候也是因為暖化,暖化就成了套套邏輯,永遠都對。
人類現在對氣候與氣象的預測和觀察能力都還很有限,就像很多人說的,我們連十天後的氣象都報不準,
不過,我並不因此就像很多反暖化派的人就會說「所以我們不能預測氣候趨勢」,
因為長期趨勢和短期天氣是兩回事,這不代表全球暖化是錯誤理論,
但是這對極端氣候與全球暖化之間的關連卻是不利的,即使兩者同時發生,也不代表有因果關係。
更何況,還有不少科學家指出,極端氣候在統計上並沒有增加。
「其實,地球暖化本來就是一個「科學假說」,它受寵不過是這二十年間
回覆刪除的事,科學理論本來就有被證偽的空間,但是它現在已經太紅,而且太具
有道德正當性」
看到道德正當性害我笑了一下。
如果科學家現在證明繁體文的字型有助於降低電磁波,大概也會是個很有
道德正當性的發現XD
版主回覆:(01/11/2010 03:33:13 PM)
說到這個,前幾天有一個新聞出來,說手機電磁波可以治療阿茲海默症!
麥克克萊頓嘲諷得好:一堆人怕手機和電塔的磁力,卻跑去買些磁石床什麼的,這算什麼科學時代?
well 回應一下phiphicake
回覆刪除我並不是指其它議題
而是單就暖化這個議題
因為它涉及到要求(弱義的要求;只是呼籲) 一個人過一種節能減碳、簡樸、不浪費的生活
當然這中間的推論 以及 證成 都需要一些篇幅
(就是說 為什麼暖化就導致我們要依上述方式去實踐)
我只是討論與暖化相關議題的 實踐活動
頂多把原文修改得更精確一點
「對於暖化議題不抱持任何立場 都採取懷疑的態度
那麼你在日常生活中(相關於暖化議題)的判斷怎麼建立呢?」
用一個類比的推論
就好像說 如果我看完駭客任務後
我真的懷疑這個世界有可能是假的
你也可以說 沒有明顯證據支持,因此我不抱任何立場
(證據的支持或許只是強弱的問題 不是明不明顯; 有些人弱義的就接受了)
(所以說到底,這種強弱的支持還是得經由另外一些程序來奠基;maybe共識討論之類的)
那抱持這種觀點的人,怎麼在現實世界生活呢?
所以說懷疑論是一個幫助思考的好工具,但在實踐中你都是被迫要做出選擇。
或許我們也可以怪說,因為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持我去做或不做某個行為,
即使我在實踐中真的做了什麼選擇,
我也不願為我的選擇負責,因為我是被強迫的。 (被現實生活、被輿論的壓力…etc)
版主回覆:(01/13/2010 03:39:06 AM)
駭客任務和全球暖化兩個議題的論域差太多了,一個是全面性地對世界產生懷疑,
一個只是對某個氣候理論的懷疑,就算我認為所有關於暖化的命題都是唬爛的,
我也不認為會對我的生活或信念網絡產生什麼根本性的動搖(飯照吃、電動照打);
但一個人如果真的懷疑起自己是不是桶中腦(或駭客任務的桶中人),而且到了執迷的地步,
那他/她應該要懷疑一切,包括懷疑他自己是不是正在懷疑,結果成了笛卡兒,只有「我思」和「我在」,
甚至可能他/她想得更深一層,認為連「我」都沒有,只有「某物在思想」等等....
在知識論上,無論是怎麼樣極端的懷疑論者,除非他/她只想問這種「我思」的問題,
否則其實都是相信絕大多數由他人和外在世界告訴自己的資訊的。
至於不相信(或懷疑)全球暖化的話要怎麼採取相應的態度,問題就簡單多了,
除了只要擱置某部分的行為外(例如不花大錢買太陽能熱水器、不把家裡改成綠能建築等),
其餘的行為甚至還可以跟相信全球暖化的人一樣,例如多吃菜少吃肉、節能省水、支持造林等等,
因為這些行為本來就在其他領域的知識上受到支持,不需要靠全球暖化來證成。
從冰河時期開始算,溫度的確是上升很多XD
回覆刪除人類的文明史算起,就說不準了
但是人的確很擔心氣候變遷,因為生態的改變,就會牽動整個食物鏈,然後又太多人靠著這些生物鏈
賴以為生,又間接影響政治,像是古代埃及文明曾經遭遇過的事,阿富汗過去也有豐碩土地農耕,但
現在的農夫種一般作物會活不下去,只好種罌粟花.
不過我記得海洋學者的理論還有提及暖化影響暖洋流再造成冰河時期,這套理論還被拿來拍電影
http://zh.wikipedia.org/wiki/明日之後
主要吵的好像如下
1’氣候變遷是人造成的嗎?(吵很兇)
2’為何某些人像紐約時報老是冰過來又暖過去的反反覆覆呢?(應該是指冰河時期跟暖化洋流的關
係,先暖後冰,如果猜錯冰河期的時間點,就再進入迴圈吧)
3’不管如何,氣候一定會變遷,民以食為天,社會一定會動蕩,能耕地可能不能耕,荒地可能翻
身,氣候變遷影響食物鏈,食物鏈又影響人類,到底是要怎麼面對未來的動蕩?
A.假想最糟糕的情況去準備(人類還無法改變氣候,只能想辦法適應)
B.想辦法讓氣候維持大家習慣的現狀(人類有控制氣候的能力,暖化是人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版主回覆:(01/13/2010 03:57:10 AM)
跟暖化相比,明天過後所用的那套洋流理論算是非常小的學說,也就是說沒有獲得普遍認同。
人類對於洋流和氣候之間的觀察和知識,比起觀察氣溫變化來說要來得更困難也更少,
因此我不太相信這種科學斷言的確切性(當然這不代表那理論就是錯的)。
至於你提到的第3點,其實是麥克克萊頓一直提倡的立場:不要幻想什麼「平衡」、「穩定」,
人類該做的是去計畫、研究和經營環境,凡事有利就有弊,不要只抓著教條不放。
我承認論域上的確會有差異 (甚至極有差異)
回覆刪除但對於某些暖化工作者來說
或許全球暖化的議題就是建構他們世界整體的意義圖像(或模式)的主要支撐點
當然我明白你不是這樣的人 不過我只是提出有這種的可能性
最後感謝你的回應
「我不清楚 如果在認知上都抱持懷疑的態度 那要怎麼進行實踐
回覆刪除換句話說 如果像blog的版主一樣
對於暖化議題不抱持任何立場 都採取懷疑的態度
那麼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判斷怎麼建立呢?」
對於沒有明顯證據支持任何一方的議題不抱持立場,不代表對於所有議題
都不抱持立場啊。
版主回覆:(01/13/2010 03:37:52 AM)
這的確是我想回答的答案。
寫得真好!!! 我可以轉貼這篇的連結到我的facebook上麼?謝謝你~~~ ^^
回覆刪除@jasonwucj
回覆刪除請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