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露西與哲學電影



昨天終於跟幾個朋友去看了最近的話題電影《露西》。說「終於」,是因為之前看到臉友轉貼了不少頌讚此片的影評,大談「露西其實是哲學片」者尤多,從香港到台灣,從歐陸哲學到中國哲學,乃至於意識科學,洋洋灑灑不一而足,內容方面可謂玄之又玄,術語行話滿天飛,看得我大起敬畏之心,決定不自量力也來挑戰這座哲學殿堂一下。

老實說,電影看完以後我對盧貝松的評價提昇了不少,我好像看到了當年拍《終極追殺令》時,那個還是法國人而不是好萊塢人的盧貝松。我這倒不是在批評好萊塢,只是進了那圈子後,一方面手握滿滿的資源、尖端的技術,一方面又要面對無比的票房壓力,此時還能有創新、有探索,能拍出自己的想法的導演確實是不多,同樣是好萊塢的「新住民」,這一點盧貝松就一直比不上Alfonso或李安,《露西》這部片算是讓我有些改觀。

講完好的評價,接著來點壞話。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露西》這部電影的劇情是奠基在一個(或更該說一堆)錯誤的科學假設上展開的,「人類只用了10%的大腦」這個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而且學理上也講不通,這點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資料可以看,不需要我多說。雖然有些人因此批評本片一整個就是胡說八道,不過我倒認為看電影不需如此計較。我看過這部電影的幕後採訪,盧貝松自己也說他編劇時摻混了一些幻想成分,畢竟這作品花了他十年之功,他把其中許多發想拿去請教過許多科學家,因此不可能不知道這個設定有什麼問題。然而讓我不滿的是,他一方面內疚神明,卻又積極想要鼓吹這個「十趴理論」是有道理的,甚至還找了個大學教授現身說法背書,把Karl Popper論科學本質時的重要主張「可錯論」拿來改一改,顛倒過來說是「現今科學也未必是對的,搞不好過個幾十年會發現我們都搞錯了」,看得我哭笑不得,為什麼就不肯大大方方承認:「沒錯!我們本來就沒有要符合科學精神,看電影就看電影,《鋼鐵人3》不也是一整個胡說八道到了極點,把腦子改一改以後居然就可以突破熱力學原理了,大家也看得很開心啊!」

在此,我願意用比較同情的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且先假設裡頭的各種胡說八道,包括大腦多開發一點以後就可以突破物理法則(這根本是《秘密》這一類的新時代運動笑話),或是你在台北的醫院裡拿著槍走來走去都不會有人理你(難道盧導覺得在「三軍總醫院」裡槍枝就不算危險物品嗎?),凡此種種都是沒問題的。在此前提下,我來談談《露西》這部片用了哪些「哲學梗」,以及它到底算不算是一部(硬)哲學電影。因此以下會有大量跟劇情相關的敘述,不想踩到雷的讀者請自行迴避。

相較於盧貝松其他作品,《露西》算是很「乾淨」的電影,有時候甚至到了海明威等級的乾淨,對白短、鏡頭快,廢話不多。為了幫助觀眾理解劇情,導演盡量把冗長的解釋分散到電影的不同部分進行,包括電影開頭的畫面與旁白、Morgan Freeman在大學裡的演講,甚至是露西邊動手術邊打電話給媽媽的橋段,這算是優點還是缺點有點難說,往壞處想,解釋因此變得片段而分散;但是從好處看,除了可以避免過長的技術性敘述,也多了幾分讓觀眾自己拼湊的樂趣。然而當我們要討論「哲學」的時候,這卻會帶來一點麻煩,裡頭有很多沒講清楚的地方我們得要先分析或推敲,接著才能說這部電影是不是言之有物,甚或首尾一貫。

首先,所有人都可以輕易看出來,這部電影的主旨是「生命的目的」(我用「目的」而不用「意義」,是為了採用相對中性的詞彙,避免加進很多心靈哲學的負擔),而Morgan Freeman在一開始就給了明白的解答,生命有兩種方向,碰到適宜生存的環境時會走向「繁殖」(reproduce),碰到不好的環境時則會選擇「永生」(immortality)。我不曉得這兩個方向有沒有什麼出處或根據,因為從地球上生命演化的歷史來看,當環境不穩定的時候,能夠快點產生下一代的生物反而比較有利,因為這樣比較有機會可以靠著遺傳變異而快點產生更能適應環境的下一代,這跟電影裡的說法雖不能說一定不相容,但是最起碼並不相互支持。比較麻煩的是永生,這是地球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生命形式,為什麼可以被算成是「生命的方向」?再者,一般會認為永生是比較高等的生命形式,而生命的形式是從簡單走向複雜(起碼地球上是如此),也就是說這條路在生命一開始的時候根本不存在。如果要說得通,比較合適而融貫的解釋是,這兩條路並不是平行的,當生命繁衍與進化到一定的形式,就有能力可以「選擇」走向永生的道路。事實上這也是這部電影的劇情主軸,露西在被開啟了某種天賜而神祕的大腦能力之後,選擇放棄會毀敗的肉體,進入另一個層次的生命。不過這種理解方式也不能說一定穩當,因為Morgan Freeman在談兩種生命方向時,用的單位是「細胞」,而且是以平行的方式在陳述,甚至是講永生再談繁殖,好像這是理所當然的兩種選擇,搞到最後似乎還是在講那些新時代運動的玄秘學。我不欲替盧貝松的想法與手法進行太多詮釋,暫且在此打住,讀者們不妨自己想想這「生命的出路」該怎麼走。

對照於兩種生命的方向,Morgan Freeman在演講時還給了另一個對照組,那就是海豚跟人類的差異。他以聲納為例,海豚用牠那「20%」的大腦把自己變成一個聲納設備,而人類則是發明聲納設備,對此他給了一個很重要的結語:「人類傾向於『擁有』(having),而非『成為』(being,這裡不建議像電影裡翻成「存在」)」,此處暗示了兩種生命形式的走向,露西選擇了後者,但也幫助了停留在前者的人類,她把自己的知識儲存到某個超級強大的USB裝置裡給了Morgan Freeman,而Morgan Freeman之前說過,對於選擇繁衍的生命來說,資訊或知識是最重要的,一代傳過一代,繼而一代強過一代。到了這裡,兩個很明確的哲學梗出現了,一個是斯賓諾莎,一個是蘇格拉底。

說真的,當我看到《露西》的結局,尤其是最後那一個「I am everywhere」的時候,覺得盧貝松根本就是把斯賓諾莎的泛神論給抄過來用了。當露西和露西相見,彼此伸出手指接觸時,大家都知道這畫面影射的是米開朗基羅的名畫〈創世紀〉,一邊是人,一邊是神,這個畫面一結束,接著馬上進化版的露西就開始穿梭時空寰宇,最後遁入無限與永恆之中,看似不存在卻又無所不在,這豈不正是斯賓諾莎所描繪的上帝嗎?露西從人變成了不朽(immortal)的神,但這神不是我們一般印象中的某一個造物主,而是一個抽象、去人格化的普遍存在,也就是整體的宇宙本身,而且擁有真正的自由。說起來有點玄,然而這種版本的「神」素來是科學家最不排斥的,愛因斯坦甚至說過自己也是「信徒」,因為嚴格來說,這種泛神論已經不能算是一種宗教,而是一套形上學,要我說的話,是哲學史上最美麗卻又最不著邊際的形上學理論。

另一方面,當露西表示要把她的知識留給「凡人/繁殖人」的時候,Morgan Freeman馬上表示了他不確定人類是否已經可以獲得這樣的知識,會不會用來為非作歹。然而露西很肯定地給了句評語:「帶來混亂的是無知,而非知識。」這裡頭當然有蘇格拉底倫理學的意味(其實斯賓諾莎也是抱持著類似的看法),罪惡起於無知,反之一個人如果能夠全知全觀,也意味著達到了善。有意思的是,蘇格拉底雖然自己這樣講,而且在《對話錄》裡看起來挺順當的,然而他又在其他地方說過自己是個無知的人,而且他發現大家其實也都很無知,則我們不免要想,那你老兄怎麼能確定有知就不會為惡呢?這不全然是你的一己之臆測嗎?反觀咱們露西小姐,說起這話的時候份量就不同了,她已經(幾近)是一個全知全能的神格存在,所以人家說知識不會帶來混亂就是不會,Morgan Freeman當然也馬上接受了,結案過關。

除了斯賓諾莎和蘇格拉底,《露西》裡「疑似」使用了哲學梗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前頭在講生命的一與多、存有與變化等,不免讓我想到Parmenides等古希臘哲學家的說法,不過這些太瑣碎而無趣,所以表過不談。我想特別提一個被很多人視為有高深哲理與妙處的橋段,就是露西在講1+1不等於2,單位是人造的,人類為了活下去而把原本複雜萬端的世界強加簡化與固化云云,這裡其實根本就完全是尼采的哲學!在尼采的哲學觀裡,世界是變動不居的,存有是假象,人類在語言裡創造了一系列的「存有形上學」欺騙自己,方便過活,那些單位、同一性、主體、我…等等都是編造之物,聽起來玄之又玄,在此也不適合講太多。簡單說,尼采是一個存有的不可知論者,露西接受這點,但是她作為一個超越人類的終極存在,卻知道那人類不可知的究極實在,換句話說,露西比尼采的「超人」還要超人(我看到國內外有些人都把露西和尼采的超人類同了,其實根本不對),看電影時我念及此處,不禁莞爾一笑。



好像越講越長了,我想關於哲學梗的部份先在此打住,接下來要談的是另一個問題。既然《露西》用了那麼多的哲學梗,那麼它算不算哲學電影呢?對很多人來說這問題也許很無聊,的確,什麼是哲學什麼不是哲學並沒有定論,你愛管它叫哲學電影就叫哲學電影,學院派的傢伙沒必要死死地巴著哲學這個頭銜不放。然而我還是要說,如果我們把哲學的用法放得太寬,那麼哲學就變得沒什麼特別的,說一部片是哲學電影、一本書是哲學著作,等於只是說「這是有點想法、有點意思的作品」而已,我不認為這是好事。尤其我看到有些人講《露西》是哲學電影時,用的卻是些新時代運動的詞彙,或是摻入了許多看似高深其實啥都沒講的名詞,則這種「哲學電影」也未免太過便宜了些。

既然要嚴格一點,那這種電影應該符合什麼標準呢?講到哲學電影很多人馬上會想到的是《駭客任務》,因為這部片跟哲學有個很特殊的淵源,包括電影劇組在內都自承,它是直接從哲學家Putnam有名的桶中腦問題改編的,然而即使構想來源是明明白白的哲學思考,我卻不認為這就等於是哲學電影,因為重點不是這電影有沒有把哲學理論放在劇情裡,而是電影是否真的是在談論哲學問題,這就好比一部電影裡的情節裡提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並不代表這就算是物理電影、文學電影了,還是有相干等級上的差異的。對此,我把哲學電影跟哲學的相干程度分成三個等級,由上往下一一來看《露西》是否算數。

首先,最理想的哲學電影,本身就應該要講述一套哲學觀點,可以是某個或某些哲學家的,也可以是編劇自己的觀點,重點不在頭銜,而是有沒有哲學理論必須的形式,也就是要提供論證(argument)或證成(justification)。當然電影不是學術作品,我們不需要嚴格要求形式上的論據,但是起碼要試圖讓觀眾看到為什麼這一套哲學說得通、算是可以成立。在我看來,《露西》於此是不合格的。這部電影的中心主旨是「生命的目的」,然而電影只有單純的敘述,告訴你生命就是要如何如何,卻沒有想要告訴我們為什麼生命的目的會是如此,對於這樣的生命會有什麼價值也甚少著墨,導演給你看的就是一個人變成神的過程,我看電影的時候腦子裡想到的是:「這不正好是卡夫卡的《變形記》的相反版本嗎?」可是真要我說的話,Gregor的變化程度雖然不如Lucy,但是給觀眾帶來的精神領悟(epiphany)有更多可以反省故事主題的地方,換句話說,你不只可以知道作者想要講什麼,還會讓你去問「這樣講到底有沒有道理」。當然,這是我的角度,如果你認為《露西》裡頭有給了充分的理據與交代,那不妨試試整理自己的論據。

第二種哲學電影,本身雖然沒有辦法證成一套完整的哲學觀點,但是它可以讓觀眾更了解某些哲學理論甚或術語,換句話說,看了以後你會明白「原來某某某講的哲學是這種東西啊」,當然這種「明白」不能夠跟第一種哲學電影的程度相比,第一種電影會帶領你或逼迫你真正去思考其中的道理何在,但是第二種就只是告訴你某些資訊而已。那麼照前頭所述,《露西》在這點上應該要合格了吧?其實我覺得也未必,因為盧貝松自己講的話很少,他大部分的東西是借來甚至直接抄來的,即使裡頭有很多哲學梗,問題是沒有相關背景的人看了根本就不知道是在表現什麼,甚至就連看過了我前頭的解釋之後也還是不甚了了。相較之下,《駭客任務》在這一點起碼夠資格許多,看完以後,只要稍加點撥就可以理解背後的哲學架構了。

至於第三種,說起來有點無賴。如果一個電影裡的劇情,不論是不是哲學梗,只要能夠引發你去進行很多哲學思考,那也可以算是哲學電影了。這種算法的判準是完全私人化的,好比你看到了個桶子,又瞧見了一塊豬腦,接著開始想桶中腦的世界設定,乃至於桶中腦語言的真假值,然後就說這桶子跟豬腦有哲學內涵也沒關係。這樣《露西》當然可以算數,而且說起來還有點委屈。但我還是要說,我承認這部電影涵蓋了許多有趣的議題,其中有不少哲學、科學問題,但是電影裡談得很淺,我所看到比較有哲學內涵的討論,都其實只是「從《露西》開始聯想」,更不要說這還得先無視本片諸多錯誤和荒謬的假設。畢竟,奠基於架空世界的故事,有太多需要依賴私人理解的地方,則也終究只能流於私人化的「哲學」而已。


談完哲學,最後,我要表達一下抗議。我們已經被漫威電影系列給制約了,昨天電影院裡有超過六成的人一直等到最後一刻燈光亮起才離開,看到黑寡婦女士演的電影居然沒有片尾彩蛋,未免令人感到遺憾。最後還是應該讓露西出現在復仇者聯盟全體成員(當然也包括黑寡婦)面前,然後把美國隊長當初使用的藥物扔在地上踩爛,再抬起頭對他說…

「隊長不要誤會,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一個全知全能全善的結局。

17 則留言:

  1. 原來用的是西哲梗,難怪當我嘗試把它連繫於東哲時會覺得它是一知半解生搬硬套
    ps.語言那裡我還以為是海德格梗,雖然我也不懂海德格就是了
    pps.居然有超過六成等彩蛋等到完場

    回覆刪除
  2. 「比較麻煩的是永生,這是地球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生命形式,為什麼可以被算成是「生命的方向」?再者,一般會認為永生是比較高等的生命形式,而生命的形式是從簡單走向複雜(起碼地球上是如此),也就是說這條路在生命一開始的時候根本不存在。」

    有一種生物被視作是永生的喔!另外如果以無性生殖來繁衍族群,或許也能視作某種永生?

    如果是以生物角度來看,永生應該比較接近低等生命而非造物主之類被視為的「超越生命的」
    還有這篇是關於「在生物體處於艱困的時期,會協助身體的防衛,這群基因能夠增進個體的健康和壽命。」
    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834
    同時也有很多生物在碰到不好的環境時則會選擇「永生」
    譬如細菌的內孢子型態(不過這還得討論細菌的繁殖是什麼)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7%94%9F%E5%AD%A2%E5%AD%90
    還有最簡單的例子:值物的種子

    回覆刪除
    回覆
    1. ...為什麼我按留言後排版便好醜XDD

      之前很紅的燈塔水母被視作永生
      「 It does this through the cel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ransdifferentiation. This cycle can repeat indefinitely tha offers it biologically immortal. 」
      http://www.sciencepub.net/nature/ns0802/03_1279_hongbao_turritopsis_ns0802_15_20.pdf

      刪除
    2. 燈塔水母應該不能說是永生,而是循環不息。

      刪除
    3. 發表論文的作者認為這樣循環不息是「immortal」,應該也算某種形式的永生吧?

      刪除
  3. 我們這場工作人員有進來說沒有彩蛋XD

    不過對於好電影會留下來看看製作人員名單、聽(看)音樂,表達敬意
    而且有時候名單也挺有趣的,我記得露西把製作人員分類得很好玩XD

    回覆刪除
  4. 飽讀詩書並不一定能改變人性。版主說的好。

    回覆刪除
  5. 你引用 Scientific American 的文章說: it's true that at any given moment all of the brain's regions are not concurrently firing. 那是說在一個短暫的時間之內, 同時產生脈沖 (fire) 的神經是少數. 那不是說 "人類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最多只用到10%的腦細胞". 你的邏輯是沒有產生脈沖的神經細胞可以視為沒用被使用到. 不過神經的功能遠多於產生脈沖. 神經沒有產生脈沖時候還是在運作.

    如果沒有產生脈沖的神經我們說是沒有被用到, 那這個電影的問題更嚴重. 在這個前提之下, 100% 被使用到的腦的意義是所有的神經都要同時產生脈沖. 那麼所有的神經都在傳送一模一樣的訊息, 那這個腦就是廢物.

    回覆刪除
  6. 針對第2點:原文是說「當環境不穩定的時候,能夠快點產生下一代的生物反而比較有利」,你是說「大部份鳥類和哺乳動物在環境不穩定時下一代的數量反而會減少,以確保其在有限物資下的存活率」,前者是講物種之間的替換速度比較,而你是說生殖的數量差異,根本不是同一回事。

    針對第4點:「全知想必還是是善的」,可以想,但是為什麼「必」?

    回覆刪除
  7. Lucy 經歷的狀態及開發的能力和佛法修行者所經歷的狀態及開發的能力有若干相似之處.

    回覆刪除
  8. 針對第1點,哪裡寫到「人類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最多只用到10%的腦細胞」阿,原文最多只有
    「What is correct, however, is that at certain moments in anyone's life, such as when we are simply at rest and thinking, we may be using only 10 percent of our brains.」
    以及
    「Another mystery hidden within our crinkled cortices is that out of all the brain's cells, only 10 percent are neurons; the other 90 percent are glial cells, which encapsulate and support neurons, but whose function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回覆刪除
  9. 假設每個有生命的東西都有意識,且最小的單位為單細胞生物。
    如果神藥或仙丹的功能就是讓人類的細胞(不只腦細胞、皮膚、肌肉……)都能有自己的意識這件事成立,且能乖乖的聽從"主"意識的命令。(飛機上分解的場面、手部構造變形)。

    那在人體這個小宇宙裡(60兆個細胞),單單由一個人的意識操控,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一種類似神的存在呢?

    回覆刪除
  10. 因為你說那句話有科學根據,但事實上目前科學完全沒有說過這樣的話XD。儘管我們目前對大腦還很粗淺認識而已,但至少我們確定人類的大腦不是只用到10%。

    不過這部片本身就不是以科學做為主軸,只是這樣比較容易吸引大眾吧

    然後那句話是指【at certain moments in anyone's life】「任何人一生當中的某些時刻」,不是說「任何時間點」...也沒說什麼「最少」,它是說【we may be using only 10 percent】「我們可能只用到」

    回覆刪除
  11. hi~你好 看到這一篇(偽)影評,
    提到了"生命的xx" 好像再看看
    Wenson 對於 “攻殼機動隊”
    或是 “永生樹” 這類電影
    所帶出的哲學觀點喔...

    回覆刪除
  12. 這篇寫得不錯
    樓下的回應也都很厲害
    推推推推

    回覆刪除
  13. 不好意思 ,我想請問電影和各位大大所說的選擇永生是什麼?因為對這句"生命選擇永生或繁衍"很疑惑所以看了很多網站,一直到這裡才看見一絲曙光,但是大家幾乎都是很理所當然的當作一個常用詞,只有我不知道永生的意思...不好意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抱歉我想問的是永生代表的現象,因為在看過各位提供的各種相關資料似乎也都是繁衍機制,It does this through the cel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ransdifferentiation. This cycle can repeat indefinitely tha offers it biologically immortal. 但被視為永生,循環不息我只能意會為永動,電影最後的Lucy消失我想她是在印證之前提到的車子消失了但其實還在,可以在時間的任何一處出現...達成Everywhere ,這可以理解為接近神的永生的話,那我沒辦法在飛機上的消散和永生的關聯....

      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