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挺誰主義與台灣之光



昨日下午到台大聽了最近科學界最火紅的議題的演講,題目是「大霹靂的回音」,主講者是新出爐的「台灣之光」郭兆林教授。雖然說是科普演說,不過我沒想到這麼「普」,前半段真的像是基本物理與天文知識課程,後半段才是實際的重力波研究內容。70分鐘左右的演講結束,接著是開放提問時間,咱們的媒體果然沒有辜負我的期待,問出口的問題都沒有什麼sense,這倒也不能太責怪記者,畢竟我們的媒體不像《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那樣有科學版,還能養出專業的科學與科技記者,我們的市場不只小,而且讀者對科普越來越沒有興趣,這些年台灣的新科普書少到可憐,甚至連以前還算熱賣的一些書現在也不見了,沒有那個報導需求當然也就沒有那種專業記者。這場演講也一樣,記者幾乎都只能問一些軟調性的問題,台灣對你的求學歷程有什麼幫助?你在國外碰到什麼困難?你如何排解你的挫折與壓力…。到了晚上我看看各家的報導,果然也差不多是「三分科學,五分勵志,兩分八卦」的寫法,這現象其實是我們讀者與媒體的「共業」。可是最後提問的中天記者居然問出「你對服貿有什麼看法」(見影片約1小時34分處),我真的整個人的火都上來了,前面已經有一個傢伙問過學運的問題了,後面居然還有人連打,這是一場「宇宙學演講」,講者都已經說了他沒接觸這些也沒什麼意見,你們還要逼著人家表態,唉。記者不作功課、問不出問題沒太大關係,乖乖回去抄點東西交差就好,不說話沒人當你們是啞巴!

說到服貿,電視新聞裡這兩天依舊是滿滿的服貿新聞,只是議題有些疲乏了,一些不關緊要的花絮越來越多,而且是連立場比較支持學生的媒體也一樣,不斷出現白狼率眾到立院娛樂大眾的愚人節搞笑劇,或是林陳「二帥」到底誰比較受到女生青睞、誰比較懂打扮、誰睡覺抱小熊好萌等等,記者們一副身在立院得交差,沒話只好找話講的模樣,真令人感到無奈。

既然國內話題不夠用了,那就看看國外吧!這幾天的新聞裡不斷出現西方媒體與人士如何看待服貿與太陽花學運的消息,這邊一下子放個《紐約時報》的木馬屠城漫畫,那邊馬上就搬出一個卜睿哲批學生和稱讚馬英九的言論;這邊說你看吧BBC都說了服貿是北京想要強化對台的控制所以根本是通敵,那邊講你要不要瞧瞧Nelson Report說你們這些強佔行為本質上就是專制。最有趣的現象是《經濟學人》這個「馬邦伯」的催生者,立場相反的兩邊這次都大力轉載了這篇〈On the antlers of a dilemma〉,有分教:一篇文章各自表述,雙方援引振振有詞,大家都認為此文打擊了對手,然而細節內容也沒啥人注意,眾人的焦點大致不外乎「antler」和「undemocratic」兩字,還為到底該怎麼翻譯吵了好久。為了避免大家繼續對undemocratic怎麼翻譯拼命打混仗,我建議不要再管到底要翻「不民主」、「反民主」還是「非民主」了,應該採用鳩摩羅什翻譯的準則,將之譯為「盎民主」,大家也不要計較這「盎」是否是指什麼「盎然」還是「現於面、盎於背」,反正你說怎麼盎就怎麼盎,如此就可免去諸多煩惱和痛苦,此正所謂離相去執是也,善哉!

從重力波到服貿,我看到的是台灣從媒體到人民對於「西方」的重視,甚至可以說是膜拜,不論是人物還是意見,只要來自「西方主流」的,我們都很有興趣報導也有興趣看。其實我不覺得這有什麼錯,我自己也是嗜讀西方刊物的,我們就是得要承認人家做得比我們好、想得比我們多、本錢比我們厚、影響比我們大,我們的科學報導是放在「生活版」,由國際組或是個別記者從國外的新聞翻譯點什麼放上去就算數了,拿來跟《經濟學人》、《紐約時報》的科技版比較根本就不值一提。到人家那裡去找東西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有興趣的都是「關鍵字」和「結論」?大家在意的是這些外國「權威」怎麼看待我們,卻不想知道他們用什麼方式、什麼理路、什麼論點來分析我們,講到最後每每變成了「XXX挺誰誰誰」而已,這種不重視論據與過程,只計較意見與結果的習慣,從媒體到民眾都一樣,可以說是一種比魯迅當年「拿來主義」更不想花時間與工夫的「挺誰主義」。

為什麼「挺誰主義」不好?最簡單的答案是那根本就違反追求理性思辨的目標。說真的,我最討厭的字眼之一就是「挺」,我們每次只要一遇到爭議或是碰到選舉,記者馬上就開始瘋狂報導誰挺了誰、誰站誰的台、誰幫誰背書,此風非但歷經數十年而不衰,甚至越演越烈。然而我們還不只是在自己國家裡玩這套,面向海外時也幾乎只有這一套,老是在講哪個刊物或哪個人物發表了支持誰誰誰的言論,這根本是無視於西方的言論環境。要知道,就算是同一份刊物,例如一般認為中間偏左的《紐約時報》,只要他們持續關注同一個議題,都會發表出好幾種甚至好幾十種不同的觀點,Obamacare就是最好的例子,有時候我們甚至會在同一份刊物的同一期就看到彼此意見相反的文章。在這種百家爭鳴、眾聲喧嘩的言論市場裡,你要找一個支持某某立場的觀點實在太簡單了,換句話說,有西方媒體支持你的立場一點都沒什麼了不起,如果那麼多人在講話,卻完全找不到支持你的意見那才真的值得一提!

我以前寫過一段文字:「我們很常聽到有人批評台灣的媒體『只有立場,沒有是非』,然而我覺得這句話很有問題,應該改一改,變成『沒有複雜的立場,只有簡單的是非』。有立場從來都不應該是問題,『沒有立場』甚至根本是不可能的,問題只在於你要怎麼對自己、對他人說明你的立場。」這個現象其實也是「挺誰主義」的病徵。在人家那樣意見多元的環境裡,擁有什麼立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論述,所以眾聲喧嘩才有意義,因為那真正代表了觀點的多元、思維的寬闊,而不只是立場的分歧。像我們這樣只追求西方意見的肯定,卻不重視這些意見背後的理據,要講自己的民主有多成熟其實也很可笑。我這不只是在批評媒體不長進,前頭說過這是我們民眾與媒體的共業,不然請大家想想,如果咱們的報刊也學人家《紐約客》、《大西洋月刊》一樣,每篇報導動輒兩萬字以上,多少人會看得下去?連網路上的懶人包寫長一點都不會受到歡迎了,我們追求的是快速簡單好用有效,少跟我講那麼多廢話,快把結論拿給我,讓我知道該挺誰!

除了「挺誰主義」,另一個讓我常常感到不耐的報導慣例就是「台灣之光」,這兩者同樣都是沒自信又要抱大腿的表現。只要哪個台灣人在國際上有了點表現或名氣,媒體馬上就高喊台灣之光。印象中我從來沒有在西方的刊物中看到這一類的稱謂,我甚至不確定「美國之光」應該怎麼翻譯比較適當,畢竟他們頂多只會講「我們為他感到驕傲」而已,不會覺得這個人是代表美國人出去打拼,他們的了不起是他們自己的事,何必要沾人家的光?會喜歡喊「XX之光」,乃是一個國家整體缺乏自信的表現,所以才會對於有沒有辦法讓自己「被世界看見與重視」充滿期待與焦慮,這其實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許多東亞國家都有,日本、韓國、中國也是如此,但是我覺得台灣真的特別嚴重,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處境焦慮感也最強,所以格外珍惜每一個可以嶄露頭角的機會。換句話說,我們其實不是那麼在意這些人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為什麼可以達到如此的成就,我們比較高興的是他們替我們光耀門楣,讓寶島台灣有了臉面。也因此,這些「台灣之光」幾乎都必須經過先進國家(尤其是歐美)的認證,如果是東南亞等我們瞧不上眼的國家,就算獲得當地人偌大的肯定也很難被稱為「台灣之光」,因為話說回來,我們在意的是西方的意見,需要的是西方的肯定,期待的是西方的青睞。至於箇中究竟有多少可以師法的東西,為什麼會有這些意見與人物,此中人語云:「外人有言,不足我等道也。」

38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為什麼「挺誰主義」不好?最簡單的答案是那根本就違反追求理性思辨的目標。』

    說得好,但多數台灣人根本就不把「追求理性思辨」當成目標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5. 你是把這裡當成你的筆記本了是嗎?

      刪除
  3. 版主之前有說過了,這種台灣氾濫的「挺誰主義」,正是表現出台灣人偏向「人治」,藐視「法治」的現象。甚麼事情都靠情義相挺,忽視邏輯與理性,未來的台灣恐怕只會更加重這種趨勢,不知道情況會惡化到甚麼地步。

    回覆刪除
  4. Wenson老大連鳩摩羅什都搬出來了...真了不起......!
    不過我想應該不是每個人都懂這個梗吧......?

    不過我記得「五種不翻」好像是玄奘法師的譯經原則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音譯佛經術語是從鳩摩羅什開始主張的,他對此律也比玄奘嚴格

      刪除
  5. 又是這種文..章已經快要蓋下去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又是這種人,腦子已經快發霉了

      刪除
  6. 小時候看電視一律先問誰是壞人。

    回覆刪除
  7. 版主認為「台灣之光」是一種自卑情結的表現。不敢說完全沒有,但我認為這主要還是東方社會中,把家族/鄉里的成就投射在個人身上,一種集體代表、或者是傳承的心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不是自卑,那就不會讓外國人(尤其是西方人)來幫我們決定台灣之光了,為什麼一定要獲得外人的肯定才算光彩?

      刪除
    2. 我也贊同是一種自卑表現,為何他人與自己非親非故,卻可以利用他人努力的成就來榮耀到自己,其實根本像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慰心態。

      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5.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6.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7.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8. 假如說是自己的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一定成就,做父母的感到光榮和他人分享,叫做自卑嗎?
      假如說是自己從小玩到到的鄰居、同學,透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一定成就,身為鄰居、同學的我感到光榮和他人分享,也叫做自卑嗎?
      即使是彼此不認識,但剛好有些淵源像是興趣同好、校友、宗親,看到對方的成就覺得光榮,甚至想成為他的fans去追蹤,這也叫做自卑嗎?
      是不是非親非故,其實是因人而定的。有些人把自己情感寄託的圈子縮限到最小,因此對於社會上他人的成就/失敗都無感,這是每個人自己要的價值觀無妨。
      但從自己的觀念出發,去批判不同想法的人叫做自卑、或心裡上的自慰,只能代表這個人不尊重多元價值、非我族類都是屁,是不是也該找個標籤來貼一下?
      科學界的成就,只要是得到普遍性肯定的,不管西方東方,就是值得喝采。這是我的想法。

      刪除
    9. 最後還是回到板主的標題:挺誰主義和台灣之光。
      其實這兩者是可以分開來談的,我個人也同意無腦地挺一個人是漠視正確價值的表現,這是我對挺誰主義的看法。
      但大多數報章雜誌在講台灣之光,只是很單純地想把台灣人在世界各地的成就傳回來分享、希望有些人也會因此被激勵、見賢思齊。
      你所不喜歡的,只是「台灣之光」這個詞看得不舒服而已。

      刪除
    10. 自己沒有甚麼成就,卻老是攀親攀故,拿著他人的成就來榮耀自己,這就是所謂的因自卑才有的自慰心態。佩服就佩服,幹嘛自己要感到驕傲,自己有出甚麼力幫助他嗎?他的榮耀是因你產生的嗎?不,沒有你,優秀的人一樣能夠成功。

      刪除
  8. 你說:「為什麼『挺誰主義』不好?最簡單的答案是那根本就違反追求理性思辨的目標。說真的,我最討厭的字眼之一就是『挺』」
    當然不是挺"人",而是挺那個人所主張的真理啊。
    只是主張真理的事一定是"人"來做。
    不「挺」又有什麼其它方式呢?
    那就自己站出來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理...接下來愛與正義與和平都要跟著"挺"出來了是吧;或許還外帶個耶和華還是穆罕默德之類的....

      借用維基百科的敘述:
      真理是我們所認知的集合範圍內可以預測現象的最高自然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形式系統理論自身的邏輯無法證明。不可證性使人產生了對真理的自然絕對性規律的信仰(信念),成為指導行動的最高準則。

      所以太陽花那兩位是信仰領袖?還是發表過國際期刊的頂尖科學家?

      刪除
    2. 續上篇回應,就算是偉大如愛因斯坦我都還沒看過有哪個人會大喊說"我挺廣義相對論"了,更何況是這種見識學識都還沒經過層層歷練的"學生"?挺馬克思或列寧聽起來還比較有看頭點(聽起來似乎有點左 XD
      動手動口之前先動動腦,才不會這樣讓人笑掉大牙。

      刪除
    3. 娘子,快跟牛魔王出來看真理!

      刪除
    4. 嗯嗯,有點離題了
      騙我沒看過維基百科?
      你太斷章取義了
      把整個維基百科看完再來說

      妖怪來了!
      悟空、八戒、悟淨
      快來保護為師

      刪除
    5. 斷章取義?找不到真理就開始幫人戴高帽啦,果然是反智反思辯的活教材。
      再這樣挺下去大概連左腦都能丟了,十個愛因斯坦都救不了你啦。

      刪除
    6. 喔!
      謝謝你的指教
      你的批評我收下了
      哈哈!
      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大名不是我敢亂用的
      他們如同天上的月光
      我只不過是地上的螢火而已
      不要說「挺」愛因斯坦,我連「挺」愛因斯坦的資格都沒有

      刪除
    7. 對不起!蜘蛛精來餵你吃藥了。乖~來吃藥。

      刪除
  9. 一個磁吸現象。
    「中國好聲音」來了,我們的聲音呢?
    http://agirlbackpacker.blogspot.tw/2013/11/udnudn2013.html

    如何以規範和投資,持續培育台灣的文化、創意,並不是老生常談,或僅僅獎勵拍拍微電影、吸引觀光財就可以。這不只是錢的事,而是聲音,在一切都輕薄短小的現代社會,還能有多少深厚、強健的聲音能被留住,能真實地代表我們這一個時代,或下一個、再下一個時代?如果能孕育幾個大器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使我們都能相信台灣的體質還有其深厚,沒有那麼孱弱。有誰敢放膽去做呢?或者說,誰讓我們放膽去做呢?還有那麼多人在相信、在等啊。

    回覆刪除
  10. 回頭看看台灣的教育,就知道為什麼台灣人缺乏理性思辨的能力
    重視「成績」、重視「標準答案」、重視「學歷」
    輕忽「過程」、輕忽「理性思辨」、輕忽「興趣」

    賢哥不錯

    回覆刪除
  11. 我認為這是相當大的問題,比如現在只要提出右派的經濟論述馬上就會被扣上9.2%(可事實上KMT主張的三民主義根本很左阿),好像不支持誰就是誰誰誰(看我抱著團對付你!),然後這些人在宣揚左派思維又宣揚國族主義的時候(不覺得哪裡很矛盾嗎)又自卑的不得了到處求西方大腿(一個有辱國族的行為又屬自由右派的世界w),我看了真是眼瞎了

    回覆刪除
  12. 經典文章不管幾年拿出來看都是經典文章。
     
    一個人獲得世界級的肯定,最先感到欣慰的是那些在他還沒有發光發熱支持他的人。那種平常不關心那個圈子的生態產業,等到某個人在那個圈子紅了,在開始集體發生自我榮譽跟認同投射真是可悲,最可悲的是人家想要到對岸去賺錢的時候,還感到被背叛?那些人是被虧欠你甚麼了?看看八十五度C跟吳寶春都一樣,對我來說我喜歡他們家服務就會消費,不滿意就不會消費,從頭到尾根本就不是因為他到哪裡賺錢好嗎,反正早就跟吉娃娃(自我圈圈秀優越分子)等級的人做切割了,或許應該正名叫做哥布林才對。
     
    而且有時候搞不懂的是出社會多年的人還會有這種人,難道會不知道世界上人類運作的邏輯都是你賣我面子,我還你人情嗎?(我以為這種情感是發生在學生身上欸)再了不起的狀況頂多是相對別人比較信任你的服務信用跟理念,看到那種自以為愛國愛鄉,其實根本就沒有為共有環境的理想做努力的人真是莫名其妙。
     
    而且就是有這種「重人情關係」、「輕實用」的人,裙帶關係才那麼多見。時常羨慕某些老外的關係就是因為他們都可以保持距離,但又可以直的有理又有禮,也可以時常推動變革。

    回覆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