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街友問題與哲學的不足」 ─ 請告訴我哪一門學科可以曰足?



剛剛看到網友們在網路上轉貼的文章,標題吸引了我:「正義:一場思辨之旅(3)── 街友問題」。
點了進去看,是彭明輝的文章,又是批評分析哲學的。其實我還蠻愛看人家批評哲學這個學科的,
畢竟連哲學界本身都有好多哲學家喜歡說哲學如何如何糟糕與不堪,像尼采愛罵哲學家就是出了名的。
另外還有一種人也很喜歡罵哲學家,尤其罵分析哲學家,那就是科學家,最出名的當然是物理學家費曼,
其他隨便抓都有一大把,而且這些多是天才型的人物,本身在科學界舉足輕重,罵起(分析)哲學來感覺力道也更足了些。
至於在網路上,我看過批評分析哲學最有力的中文文章,當屬去年Pyridine寫的「心靈哲學 ─ 偽科學」,
(這是系列文章,不過我真正喜歡的只有第一篇,Pyridine的網站已經關閉,幸好該篇文章在哲學哲學雞蛋糕中全文尚存。)
然而彭明輝的批判不屬於以上任何一種,雖然他也是理科出身的,不過他顯然很關心人文議題,甚至還「差點唸了哲學」:

我曾經三次很認真地準備要去念哲學研究所了,卻在跨進第一步之後緊急抽身退出來,離開哲學系的大門──我跨進去的那一大步讓我清楚地看到:哲學領域裡有我想要的東西,但那些東西在哲學系裡卻變成一攤僵硬的死物,讓我憋得無法透氣。

看了他兩篇批判分析哲學的文章,我要說,彭老師您就在理工學院裡待著吧,你本來就不該來唸哲學,
不只如此,任何跟你有一樣企圖的人都不該唸哲學,而且甚至不該唸大學,要唸也千萬別唸人文學科。

首先,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次街友被潑水的事情跟分析哲學有關係,起碼從彭明輝的敘述中看不大出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街友的尊嚴、讀者的慈悲,和萬華居民的惶恐中,妳該如何進行「倫理判斷」?方案A:驅趕街友?方案B:不驅趕街友(維持現狀)?你可以試著從邊沁的效益主義觀點去看,你可以從 Mill 的效益主義觀點去看,也可以從《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這本書所題過的所有角度去看,每一個角度都可以幫妳看見事實更豐富的角度與 points──哲學有助於認識事實的全貌,每一個流派都像在瞎子摸象,每一派都只說出事實的一部份,要靠讀者靈活運用的能力去將這些不同角度的片面事實整合出最接近事實全貌的觀點。這才是看不同哲學流派時最有益於讀者的讀書方式。

但是,只從英美分析哲學觀點去看問題還是不夠的。英美分析哲學拘泥於概念世界,而經常警覺不到概念世界是對真實世界的過份簡化與扭曲。譬如,誰是「街友(遊民)」?他們為何流落街頭?如果妳覺得他們是一群好吃懶做的惡棍,你的天平會往萬華居民傾斜;如果你以為街友都是被政府和雇主遺棄的受害者,你的天平會往街友傾斜。但是,街友是哪一種人?哲學無法回答這問題,因為這是實證的問題,而非概念的問題。

的確,分析哲學無法回答誰是街友、為什麼他們流落街頭,但為什麼分析哲學要回答這個問題?
說老實話,這問題不僅分析哲學答不出來,歐陸哲學、中國哲學也一樣答不出來,我甚至敢說沒有一個學科答得出來!
社會學、心理學答得出能讓彭明輝滿意的答案嗎?當然不行,因為他自己說了:「這是實證的問題,而非概念的問題」。
所以只要是學術化的研究、理解、分析,都是不夠的,你還要觀察世事,練達人情,甚至要常跟街友接觸才有起碼的資格。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所有的學科都辦不到這件事,為什麼彭明輝單單責難於分析哲學?這是我看不懂的地方。

也許有人會想,那一定就是因為(分析)哲學平時趾高氣昂,一副什麼事情都能摻上一腳、說上兩句的樣子吧!
好吧,就算(分析)哲學真是如此,但「哲學家多嘴」和「哲學有問題」是兩回事,更何況還要看這多嘴到底講得有沒有道理。
彭明輝指著(分析)哲學家說:「你們只會玩概念遊戲,根本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他是這麼說的:

在公共議題裡,釐清「What is right to do」只不過是起步,而通常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更要緊的還在於「Is there any better alternative」。與其花時間去分析「『方案A:驅趕街友』與『方案B:不驅趕街友(維持現狀)』中誰是對的」,不如去問有沒有更好的「方案C」。因為,不需要任何倫理學觀念,誰都知道方案A跟方案B通通都不對!而且,即使妳把整本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翻譯過一百遍,整本倒背如流,除非妳想得出 a better alternative,妳就是解決不了問題!

我不知道他這句「把整本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翻譯過一百遍」是不是有指涉什麼人,
起碼我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位哲學家,包括倫理學家,曾宣稱他可以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犯罪、貧窮、教育、經濟、道德問題,
不要說看Michael Sandel的書辦不到這點,看任何一位哲學家的書,或看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告訴你保證有效的解方,
沒有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會蠢到認為自己可以符合彭明輝的期待,如果他當初想唸哲學時是要唸這些,那還是省省功夫吧。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聽過「西方哲學是問問題的學問」這個說法,沒錯,幾千年來西方哲學可能連一個問題都沒解決過,
哲學裡頭可能連一個獲得普遍共識的論點都沒有(連A=A都有哲學家反對了),但這不正是哲學的特色嗎?
這個學科裡沒有確定不移的真理,沒有不能挑戰的想法,沒有不會出錯的大師,當然也不能找到彭明輝希望的「正確答案」,
不論這答案是學理上的,還是實然上的;不論是「一公尺有多長」,或是「如何減少遊民數目」,都沒有哲學家能告訴你答案。
當然,哲學家辦不到的,不代表別人一定辦不到,像彭明輝自己在文章裡就寫了不少解方,勸各黨的總統候選人趕緊去抄一抄,
彭教授可不是一般教授,他不是「關在哲學的象牙塔裡」,尤其深明「困境與抉擇」之道,想來言必有中。
只是彭教授何妨也放過象牙塔裡的這群人一馬,人家又沒說自己跟你一樣厲害,為什麼硬要把別人從塔裡拖出來?

由於我無法知道彭教授的想法,也不敢相信他竟然連哲學乃是一門思維訓練這件事都不知道,
所以只好繼續替他想想看,他的說法是否還有其他的解釋。我起碼還可以想到一個,不過這一點其實只是前一個的延伸,
那就是彭教授的意思是「街友只是一個例子,重點是分析的無能,而且是徹頭徹尾的無能」,
就像他在文章裡說的「街友25.5%每天洗澡,48.9%每週至少洗一次,2.7%一個月以上沒洗澡。
這些事實是不是萬華居民以及應曉薇原本都不知道的?只靠倫理學或分析哲學能知道這些事嗎?」。
倫理學和分析哲學當然辦不到這些,哲學家不能,也不會,也不想取代社工或統計學家的角色,
再一次地,彭教授對哲學有一種神學式的期待,好像一個人學了分析哲學,學了倫理學,就應該獲得所有道德判斷的標準,
我真的很懷疑他到底懂不懂倫理學是在幹什麼。且不論倫理學還有很多子領域,像是後設倫理學就幾乎完全不碰現實問題,
就單以最有現實意義的規範倫理學來說吧,規範倫理學的討論常涵蓋墮胎、同志、安樂死等議題,算是立場鮮明的領域,
但還是跟前述的哲學特性一樣,每個個人、每個哲學家或許有自己的意見,但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出現。
分析哲學的訓練,包括倫理學的訓練,是要你盡量把話講清楚,想想看自己有沒有矛盾,有沒有問對問題,有沒有打稻草人,
換句話說,這不過是一套思維訓練,經過這訓練的人會比較少犯一些錯(我很想說「少犯一些跟彭明輝一樣的錯」),
但不代表這套訓練會保證你能得到正確答案,也不代表受過訓練的人只要坐在家裡就可以回答社會問題了。

我自己對分析哲學的未來是有期待的,這點在以前的文章,尤其是〈分析哲學的科學性格〉中已經講過。
雖然我也不認為唸分析哲學的人有特別了不起,或是看事情就能比較清楚,但最起碼這些人比較知道自己在講什麼。
彭明輝如果真要說「分析哲學是徹底地無能」,他該要提出的是科學化的數據,或起碼像Pyridine那樣的經驗觀點,
告訴我們「在進行了同樣的觀察、看過了同樣的事實之後,唸(分析)哲學的人提出的辦法比一般人如何如何」,
在沒有這一類的經驗數據之前,他的攻擊就是標準的打稻草人,如果他唸過分析哲學,也許就可以避免這種錯誤。
更何況,前面說過了,就算哲學真的不實用,那也不會對這麼學科有什麼困難,這本來就不是強調社會功能的學科。
不過彭教授大概不是這麼想的,在他眼中,似乎認為哲學教授領納稅人提供的薪水就該有點社會回饋:

這些問題《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會引導你去瞭解嗎?不會!國內有哪一個哲學系教授曾想過這些問題?不知道!沒聽說過!助理教授可以關在哲學的象牙塔裡,正教授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至於「傑出獎教授」、「講座教授」呢?天知道他們的存在對這社會有什麼好處!

這大概是我對他這篇文章最沒有意見的一段話了,每一個納稅人都可以批評哲學家領錢不做事,這是老闆的權利。
不過我想對多數民眾來說,應該還是覺得養些哲學家沒什麼不好,還是會願意繼續養下去的 ─ 畢竟「哲學」的名字那麼好聽。

18 則留言:

  1. 不知道金融海嘯和華爾街的貪婪可不可以算哲學無能

    回覆刪除
  2. 水=H2O這件事你以為光靠概今分析就能發現嗎?

    回覆刪除
  3. 本日稻草人無限量供應,大家盡量打。

    回覆刪除
  4. 分析哲學做的總是:「你說XX的意思是甲嗎?可是如此如此故矛盾;你說XX的意思是乙嗎?可是如此如此故矛盾。所以你說的XX是什麼?」然後就沒下文。

    而大部分情況是,即使沒有分析哲學家,民眾也知道XX指的不是甲也不是乙,而是甲乙依一定權重混合而成,而權重多少是個實證問題,分析哲學無力處理。

    其他學科雖不擅於釐清問題,卻提出實際的做法和建議;分析哲學擅於把問題弄清楚,卻不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而且往往是「大家早就知道了,你只是玩一串文字遊戲罷了」。彭教授認為前者比較重要、有價值,如此而已。

    回覆刪除
  5. 「而大部分情況是,即使沒有分析哲學家,民眾也知道XX指的不是甲也不是乙,而是甲乙依一定權重混合而成,而權重多少是個實證問題,分析哲學無力處理。」

    可以舉例嗎?

    回覆刪除
  6. 比如殺一救多是對的或錯的?

    哲學家舉了很多例子,然後大家會發現,幾乎所有人都不會總是支持殺一救多,也不會總不支持殺一救多,可見大家本來就知道「殺一救多」是比例問題,或是和法律等問題交錯的,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

    當哲學的許多肯證、否證要回歸直覺時,就說明那些是「本來就知道(但可能說不清楚)」的東西,哲學家只是「提醒」大家有這個道理存在而已,並沒有創造出新的道理。

    而科學家可能會用實驗告訴你,95%的民眾支持「殺?救?」,如果救的對象是親密的人會變成「殺?救?」,如果殺的對象是親密的人會變成「殺?救?」,這就都是本來不為人知的新的道理。

    回覆刪除
  7. >phantoms

    你以為哲學家提出電車難題只是為了告訴大家「不是每個人都支持殺一救多或殺多救一」而已?看來你嚴重低估了哲學家的智商,如果當今哲學家真的都像你以為的只是要證明一些大家都明白的廢話,那麼哲學早就被踢出大學殿堂了,哈佛大學的正義課也不會有那麼多學生捧場,Michael Sandel早就滾回家吃自己了。

    哲學家提出電車難題是為了從中找出人們作道德判斷所以依循的原則,像是效益主義和康德的可普遍化原則,然後在對這些原則作更深入的討論,像是效益主義至少可區分成三種,每種效益主義,或者康德的可普遍化原則在形上學上可能有些預設等等。絕對不是像你以為的只是一再重複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哲學家和哲學本身沒那麼愚蠢,好嗎?

    況且哲學問題可不單單僅限於電車問題,電車問題只是倫理學的其中一個議題,倫理學則是哲學裡的一個子領域,哲學至少還包含形上學、知識論這些子領域,這些領域的知識可不是一般大眾靠常識就能理解的,不信你隨便去找個路人問:「融貫論是否能解決蓋提爾問題?」「起源論能否解決跨世界等同問題?」看他能不能聽懂你在問什麼。

    回覆刪除
  8. LIUSKY:

    哲學家的確沒那麼蠢,不過你提的那些,科學家都會做,而且還可以量化和納入實用,做的遠比哲學更多。

    回覆刪除
  9. @phantoms

    我是學科學的,但就我有限的知識,實在不清楚你所謂「你提的那些,科學家都會做,而且還可以量化和納入實用」究竟是指什麼?

    前人提到的幾個無論是效益主義或著蓋提爾問題、跨世界等同問題,我相信都沒有多少科學家會去研究,更遑論這種問題究竟能如何量化與實用。因此實在不清楚你究竟在說什麼。

    的確,在科學家眼裡,有些哲學問題看起來很蠢。尤其是那些牽涉到物理性質、物質性質或定義的問題,科學家大概都不當一回事。

    但大概也沒有科學家會認為科學可以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尤其是倫理道德這種與實證科學完全搭不上邊的問題,科學家大概也只能癱手。(你要如何把道德量化?如何把人命量化?)

    我也認為哲學對科學界確實幫不上什麼忙,但我不認為哲學是一無是處的學科。在我看來,哲學並不是要告訴我們任何事情的最佳方案,而是讓我們能盡可能地從各種角度來檢視一個方案的優劣利弊。

    或許哲學沒辦法幫我解決任何實用的問題,但至少能讓我不會太容易犯下一些思考上的錯誤。尤其在這個腦殘充斥的社會,網路言論毫不節制,更需要判斷各種言論其中是否藏有陷阱。也特別在這個政治紛亂的國家,更需要嚴格檢視那些人所說的話。(雖然我不認為學哲學就能看破那些政治人物的花招,但顯然科學也不能做到。)

    回覆刪除
  10. >phantoms

    喔?那你倒說看看科學如何解決蓋提爾問題?如何解決跨世界等同問題?
    會說出這種話,我懷疑你不只不懂哲學在幹嘛,連科學在做什麼都理解有限。

    回覆刪除
  11. liusky:

    老實說我不知道科學能不能解決蓋提爾問題和跨世界等同問題,不過你得先回答:

    「哲學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嗎?」如果哲學也不能,你提這個並不能說明哲學優於科學。

    「解決這兩個問題有什麼用?」如果沒用,那麼哲學即使在這方面勝過科學,也沒有任何意義。

    回覆刪除
  12. Kaz:

    1.我沒有說哲學無用,以上只是我對「哲學無用論」支持者看法的猜測。

    2.你說哲學「讓我們能盡可能地從各種角度來檢視一個方案的優劣利弊」,不過就我的瞭解,科學家一樣會這麼做,而我看不出哲學在這方面的表現哪裡勝過科學。我想你需要提供更多東西,說明哲學確實表現比較好。

    3.
    >尤其是倫理道德這種與實證科學完全搭不上邊的問題,科學家大概也只能癱手。
    我想請教一下,哲學有解決他們嗎?還是也只能癱手?

    >我不認為學哲學就能看破那些政治人物的花招,但顯然科學也不能做到
    老實說我覺得社會科學還比較有幫助。政治人物常賣弄統計數據,唯有學好統計學,才知道他們有沒有錯誤解讀甚或刻意誤導;政治人物常使用經濟學理論說明怎麼救經濟,也只有學好經濟學才知道他們有沒有盲點或唬爛。相對的,我不知道學哲學能幫助我們看破什麼,你能舉幾個哲學能拆穿但學科學不能拆穿的謊言嗎?

    回覆刪除
  13. @phantoms

    2.的確科學與哲學都會做這種事。但方向不同。科學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做這種事。要舉例的話就是後面3.提到的倫理學,科學人絕不會插手。

    3.你在繞圈子。你問的2.就提到了哲學或許沒有要給你一個最佳解答,只是可以讓你從各個角度審視你的價值觀。

    因此對於你提出的2跟3兩點,我很疑惑你為什麼要把它們分開,你問的2應該看3,你問的3應該看2,為什麼還要切開然後各問一次呢?

    最後你問的,哲學能幫我們看破的大概是邏輯謬誤,畢竟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講什麼。如果政治人物的言論或名嘴的推論有問題,那麼哲學可能就可以看出來。

    當然有些情況光只會哲學不見得能解決,因此有些哲學人也具備不少科學知識。比方說有人同時宣稱「核電一至三場除役,增設火力發電廠以供應足夠電量。」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增設火力發電廠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相反的事情,尤其又要供應相當於三座核電廠的電量,顯然會造成非常可觀的碳排量,有足夠知識的人便會知道兩者是不可能同時實現的。

    回覆刪除
  14. >phantoms

    首先,我並沒有主張科學優於哲學,我只有主張科學在處理哲學問題上不如哲學。在原本的討論脈絡下,你主張我所提的(那些哲學問題)科學家都會做,而且科學家做得比哲學家還要好,而我主張這些(哲學)問題並非靠科學就能解決。不知你是無心還是惡意,將原本的論題偷換為哲學優於科學,我雖然認為哲學可以解決某些科學不能處理的問題,但可還沒自大到認為哲學優於科學。更精確地說,我認為科學以及科學方法有其所能適用的問題,但並非所有問題都能被科學處理,而這些問題其中就包含了某些哲學問題。簡單來說,哲學處理哲學問題,科學處理科學問題,兩個領域處理的問題截然不同,並非光靠其中一門學科就能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

    另外,針對原本的論題,我不敢說哲學家徹底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但至少哲學家的研究成果給了這兩個問題可能的解答,雖然這些解答可能同時又衍生了其他問題,但至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道路上有了進展,而這個進展是科學無法有的。

    舉個例子,就像當年牛頓物理學給了許多現象解釋,但同時也產生其它問題,像是根據牛頓物理學來解釋天體運行,則水星附近應該有顆衛星,然而這顆衛星科學家們始終找不到,後來經愛因斯坦的理論修正才解決此一問題,但愛因斯坦的理論同時又產生了其他問題,至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則是當代物理學家的工作了。但是我們不會因為物理學家無法徹底解決某些問題(因為它在提供解答的同時也產生了其他問題),而說物理科學在解決物理問題上並沒有優於其他非科學的學問;同理,哲學雖然無法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它在提供解答的同時也產生了其他問題),但至少它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道路上給了科學方法所無法給予的進展,所以我們仍能說哲學至少在解決哲學問題上優於科學。

    至於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用?研究蓋提爾問題可以理解人類的命題知識,怎樣的情況下我們才能主張某個人擁有某個命題的知識。研究跨世界等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可能世界的概念,而可能世界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類虛擬條件句的意義。

    所謂虛擬條件句,就是前件明顯為假,但整個條件句仍然可能有真有假的句子,例如,假如我是女人,那麼我就不用當兵了,這個條件句前件明顯為假,但這整個條件句為真。然而這個條件句並非每個情況下都為真,例如,假如我是女人,那麼我會長喉結和鬍子。根據一般的二值邏輯,條件句在前件為假時整個條件句必為真,但是虛擬條件句的性質明顯不是如此,虛擬條件句在前件為假時整個虛擬條件句仍然有真有假。為了解決虛擬條件句的意義問題,哲學家提出了可能世界的概念。然而就算可能世界的概念能解決虛擬條件句的意義問題,但可能世界這個概念本身卻會產生跨(可能)世界等同的問題。因此我們才要處理跨世界等同問題,這樣解釋你明白嗎?

    回覆刪除
  15. @liusky

    讓我想到,其實科學也有不少「研究了也不見得能完全解決」或「解決了也沒什麼實質用途」的研究。比方說研究宇宙、研究黑洞的問題,即使我們真正了解黑洞是什麼、宇宙的擴張速度有多快,這也無法解決街友的任何問題。

    其實各種學科都是如此,即使經濟學者也無法解決金融海嘯,我也不懂為何哲學似乎比較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或許一般人對於「哲學」這個名稱抱持太崇高美好的幻想,也特別容易對哲學失望吧。

    回覆刪除
  16. 因為哲學擅長挖掘矛盾,
    而這些矛盾有時一輩子都不知道也不會對生活有任何影響,
    但是哲學挖出這些矛盾的同時,卻容易讓人意識到自己的愚蠢,
    可是承認自己愚蠢是困難而且不舒服的,
    不承認而且否定自己存在矛盾,感情上總是痛快得多,
    結果就是哲學常常得罪人,
    得罪人多,當然罵的人就多了

    回覆刪除
  17. 談了那麼多,幫你們歸結一下重點,"有沒有用或有沒有助益"本身也就是個哲學問題. 是主觀建構的,所以到頭來,我們還是別抱持那麼強大的工具目的論. 反而多用中程(過程)理論的角度來思考,或許會有更多的舒適感吧

    回覆刪除
  18. 其實真的不懂為什麼很多人對「科學」有這麼多...幻想。對西方學術傳統的歷史有任何概念的人都會知道,籠統的說,幾乎所有的學科都可以說是從哲學當中分割出去的。舉個例子來說,你說牛頓是科學家嗎?錯!當時根本還沒有Scientist這個概念,當時這些人被稱作 Natural Philosopher就是「自然哲學家」...現在很多人都把科學當成信仰一樣看待,把科學當作解決一切事情的萬靈丹...真是愚不可及。別說其他的了,光是數學這們所謂最純粹的科學都還是要面對歌德爾提出的不完備性所產生創傷,當時真的是給了幾年前才公開宣示數學將會解決所有問題的希爾伯特打了好大的一個耳光。

    回覆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