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百萬小學堂,你怎麼又出包? ─ 也談Useless Facts



我算是挺喜歡看百萬小學堂的,雖然不至於每個禮拜都會看,不過如果剛好電視正在播的話我都會看一看。
應該說,這是我這一兩年來唯一會收看的綜藝節目(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教育節目,但我覺得還是娛樂大於教育),
我真的同意孫越說的,這節目除了張小燕沒人可以主持得好,要有機鋒、要俏皮、要溫情、要耍可愛,還要壓得住來賓,
不論男女,除了張小燕以外台灣大概沒有人可以辦到了。這節目也捧紅了好些小朋友,尤其是剛剛「畢業」的小西瓜,
我想很多爸媽應該都非常希望自己能生個這樣的女兒吧?只是,一群元老級的小朋友才剛走,下一集百萬小學堂就又出包了:



接著,請看看當時節目上出包的過程吧:

看看公布答案那時候,邵昕老婆的表情,我挺懷疑她是不是在強顏歡笑,起碼看起來他們夫婦兩風度都很好。
不過再看看上面的那則報導,邵昕講的話似乎是帶點不悅的,這也難怪,製作單位的疏忽造成人家損失一大筆錢,
我覺得小學堂製作單位應該負擔這筆費用,講難聽點又不是出不起,甚至當時被算答錯的來賓甚至都可以再去討獎金才對。

其實這不是百萬小學堂第一次出錯了,也不是他們第一次害別人被女朋友投以鄙視的眼光、讓人覺得愧對師長
只是這次出的包比以往都嚴重,一來是因為害邵昕慘賠,二來答題者原本真的答對了,其三則是顯現了製作單位的偷懶。
偷懶?沒錯,因為這題「公廁分幾級」並不是什麼艱深的問題,不像「人因夢想而偉大是誰說的」一樣,
想要釐清後者需要一定的英文、德文、哲學能力,製作單位沒辦法花那麼大的工夫是可以想見的,所以也不用深究。
但是公廁的分級真的只要上個網查一下、打個電話問一下就可以了,卻還是出了這麼大的包,這不是偷懶是什麼?

更讓我好奇的一點,是節目中陪考的小朋友個個舉起手要答題,最後選了個代表告訴觀眾廁所分哪幾級,
這不免讓人疑惑,首先,這真是課本中所提供的資訊嗎?如果是,那麼編課本的要打屁股,太不認真了。
如果這不是課本的內容,而是出自小學堂的題庫的話,那麼每個小朋友都知道一模一樣的錯誤答案,
這豈不是坐實了很多人的懷疑:「百萬小學堂有固定的題目,事先已經給小朋友看過了,所以才那麼厲害」嗎?

其實,就算百萬小學堂有私房題庫,也不代表這些小朋友就不厲害了(但也許「沒看起來那麼厲害」),
主持人有時候會請那些小朋友解題或說明,也證明他們是真的懂,不只是背答案而已。
事實上,我覺得「百萬小學堂」和「大學生了沒」在同一個年代出現,真的是「台灣奇蹟」,
前者以排山倒海的知識為賣點,後者則是內容包山包海,唯獨不包知識在裡面;
如果叫一個外國人來看,應該會覺得非常驚奇:怎麼你們台灣的小學生都是超級用功的神童,
長大以後,卻又變成不學無術、除了吃喝玩樂以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在乎的腦包了呢?

說百萬小學堂「以知識為賣點」其實也不太對,因為真正的知識是需要系統化的,但百萬小學堂著重的不是這個,
裡頭的東西連「常識」都算不上,因為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那些知識,所以充其量只能說是很多「資訊」而已,
這種資訊常常是很有趣的,卻也是最沒用的。就像這幾年還蠻受歡迎的一個手機程式「Useless Facts」,
上禮拜跟朋友聚餐時才正看到研究所學弟玩得不亦樂乎;這程式的名字取得頗為中肯,
這些片段的資訊真的就是些「無用的事實」而已。不過所有的資訊都可能出錯,百萬小學堂如此,這個程式也是如此。


學生寫作文常說這是「資訊爆炸的年代」,的確,有了google以後更是如此,現在連死海古卷都能在網路上看到了,
我們手邊可以獲得的資訊真的太多太多了,多到了任何一個天才都不可能消化的地步,
反過來說,任何一個有中等資質的傢伙,不用唸過幾本書,光靠網路也可以看起來像個博學之士,
雖然真正的學問到目前為止都還是非靠下苦工不可,光靠網路資訊或剪貼他人意見的文章讀起來依舊空洞而虛假,
不過這種太容易「成材」的情況也讓我好奇,是否我們的時代已經不可能再出現亞里斯多德、牛頓、錢鐘書這樣的博學大家?
或者說,我們也越來越不需要這樣的博學之士?就像我剛說的,不論錢鐘書再厲害,跟整個維基百科相比仍然很渺小。
當然,厚積才能薄發,一個人真的擁有學問後再去檢索資訊,比起在茫茫書海、網海中東撈西撿還是強了太多,
但那是到目前為止如此,我真有點懷疑,再過百年以後,當科技越來越接近人工智慧,「有學問」就一點都沒什麼不了不起,
博學終究會成為一件沒什麼意義的事 ─ 好啦,我知道,我們這時代也已經不強調學問了,那不過是我這獃子私淑未艾而已。

12 則留言:

  1. 大學生了沒不知道是不是台灣原創的...不過百萬小學堂感覺上是從國外的『Are you smarter than 5th grader』這個節目學過來的(還是有付版權?維基上沒寫...百萬小學堂是2008年10月開播,Are you smarter than 5th grader則是2007年2月開播)。不同人開發出來的節目,會同時出現在電視台上也沒什麼奇怪的就是了...

    回覆刪除
  2. 那種知識應該是叫做「冷知識」,哈哈,百萬冷學堂。

    回覆刪除
  3. 忽然想到,紹昕那集我也有看。我看到那群小學生一邊叫「選我選我」一邊搖屁股的樣子,就想拿槍把他們都打死。

    回覆刪除
  4. >長大以後,卻又變成不學無術、除了吃喝玩樂以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在乎的腦包了呢?
    人家都說是大腦生了霉XD

    其實博學還是有用的,即使在這個收集資訊容易的時代。畢竟網路上的資訊也只有在你需要用的時候才會去找它。而博學之人,那些知識在腹中是能相輔相成的。比方說遇到A問題,在網路上搜尋頂多也是找到A或其關聯的答案。而博學之人除了知道A以外,還知道其他類似的情境,或可以互相通用的技巧。現在好像也比較推崇跨領域的人才,能把兩三個不同領域之間的專業知識合併來創造出新的事物,這也是僅靠網路上那些分散的知識無法辦到的。

    回覆刪除
  5. 等到小西瓜長大了再邀請她上大學生了沒-如果還有此節目的話

    回覆刪除
  6. @wulala
    我知道百萬小學堂是模仿國外節目的,我指的「台灣奇蹟」是這個節目和大學生了沒一樣標榜「學生」,但是卻是小的厲害大的腦殘,而兩者收視率都不差,則這不是一個很特別的社會嗎?

    @Kris
    我看你還是不要生小孩好了,不像你的話會被你打,像你的話會打別人~~

    @Kaz
    我知道目前博學還是有用的,文章裡講過了,我只是懷疑當人工智慧(或接近人工智慧)的科技真的發展出來後恐怕就不是這樣了。

    回覆刪除
  7. 除非人工智慧可以創造出感情(到這種地步我覺得根本是一種生命體了吧...),
    否則我想不需要擔心博學無用,
    http://sa.ylib.com/read/readshow.asp?FDocNo=899&DocNo=1427
    這是科學人雜誌的一篇有關於大師是否可以養成,
    以及所謂才能之有無對大師能否養成是否具關鍵性的研究,
    當中提到西洋棋大師往往自覺或不自覺的記憶了大量的棋譜,
    然後當他們面對眼前的棋局時,便以一種特殊的直觀選擇最佳的對應方式,
    我認為這種記憶了大量棋譜,可以說是一種博學,
    但是,”直觀選擇”對應方式,卻是一種不全然是邏輯判斷的結果,
    我覺得這個部份是不具備情感直觀的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部份,
    大衛.佛萊曼在他的<<遊戲劇本與角色設定>>一書中說:
    「他常對學生說:”我可以教你技術,但是沒有辦法教你藝術”」,
    我個人也常常覺得「技術以外的部份,才是最困難的部份」,
    當你眼前有數個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你也確定它們都有效,
    但是哪一個是最有效的,往往不是那麼容易斷定的,
    因為現實中的事情,並不會像數學那樣可以任意加減換算或量化,
    這時候,你的選擇與判斷,
    就不是單靠大量的資訊或博學的人工智慧所能取代的,
    假如人工智慧是用「算」的最後決定策略,
    那我想博學之人不見得會比較遜色。

    我相信西元前一世紀在羅馬出生的那位朱利斯凱撒不會輸給博學的人工智慧,因為,人工智慧再怎麼精通土木工程與軍事,也不會想到利用挖一大堆網狀運河來使水流變淺,使軍糧可以渡河運入軍營,人工智慧可能有各種過河策略和運糧策略,但是挖運河不是為了行舟而是為了形成淺灘,這種亂來的做法一般人想不到,人工智慧應該也想不到,沒有博學大概做不到,但「只有」博學恐怕也不見得做得到,只有凱撒這樣博學而又亂來的傢伙才做得出來。我認為這就是「技術以外的部份」,也是人工智慧不太可能獲得的部份(或說有這部份的人工智慧,我大概會把它定義成一種生命體了吧!)。

    回覆刪除
  8. 一般人對於人工智慧的印象大多來自於科幻電影小說之類……其實電腦是很笨的,無論怎樣的人工智慧都是由人工去詳細地列出各種可能情況的應對方法。電腦必須一一檢查所有可能或甚至不可能的路線。而電腦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太快了,以至於可以做出一堆蠢事與蠢思考而幾乎不花多少時間。但無論如何,人工智慧都需要有人設計出所有他所能設想到的情況讓電腦去做判斷與選擇。如果設計的情境不夠多,那人工智慧就不夠聰明。如果設計的情境夠多,那恐怕需要極其龐大的資料庫,電腦就無法在這麼快的時間內做出判斷。

    回覆刪除
  9. 最後的「私淑未艾」,也許是「私淑艾」的筆誤?

    回覆刪除
  10. @damalaKaz
    我這裡講的人工智慧也不是什麼玄虛的東西,是像最近很出名的IBM電腦「華生」(Watson),它在益智節目裡打敗了眾家高手。原本我想把這些寫進文章裡,但因為趕稿沒時間就作罷了。我的想法很簡單,現在都已經看得到華生這樣的電腦了,未來只要給他從try & error中自動修改規則的能力(也就是常識心理學中所謂的「學習經驗」),加以極大的資料庫與極大的運算速度,這在百年內應該是可以辦到的。而即使這還稱不上人工智慧(某些哲學家認為真正的人工智慧是不可能的),也已經相當逼近了。

    @Hukeli
    這不是筆誤,是故意的。我不只是要講像孟子對孔子那樣的「私淑」或「私淑艾」,也取詩經的「夜如何?其夜未艾」。寫的時候也想過這到底會當成「私淑未艾(ㄧˋ)」還是「私淑未艾(ㄞˋ)」,後來想想也算兩者都可以,一來私淑之心不止,二來卻沒能學到人家的本事,那就寫個「未艾」吧。

    回覆刪除
  11. 嗯,了解你的「私淑未艾」了。

    回覆刪除
  12. 事實上我很懷疑小學生們講解時,究竟是真的懂還是背誦詳解。尤其是數學題,有時候很明顯可以看出他們是死背解法不是真的知道問題的核心。另外題目問題的確很大,仍舊以數學題為例,曾經看過有一題必須用暴力做乘法,根本不是考靈活變化或數學技巧,單純是按計算機可以求解的。

    另外,我覺得這些小學生如果資質並非真的那麼頂尖,到了國高中成績不如預期,會不會一下子信心受挫太大而崩潰,畢竟小時候是人人稱羨的天才呢。這也許是個不錯的心理學題目?

    回覆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