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on的隨筆網站

Wenson的隨筆網站

Da sprach es wieder ohne Stimme zu mir: "Was weißt du davon!
Der Tau fällt auf das Gras, wenn die Nacht am verschwiegensten ist."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正體的傲慢 — 當馬英九稱讚方文山



打從咱們馬冏總統開播那常鬧笑話的「治國週記」以來,我從來沒有看過一次,
只是今天看到新聞在談論他誇獎方文山的詞的事情,忍不住打量了幾眼,卻越看越不對頭。
身為總統,談話總是又臭又長,為了顧及沒耐心全部看的人(例如我),我把其中相關的文字貼出來:


看看我們台灣,六十年來,我們把自己轉化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這是我們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再加上我們有良好的教育系統、活力而創新的企業,這些優勢使得台灣成為一個實現現代化新價值的地方。可是還有一些傳統的東西可以讓我們有很大的力量,譬如說,我們是正統漢字的傳承基地,我們的年輕人直接可以讀古代的經典,這一點是許多大陸的學者、老師到台灣來之後感到很羨慕的。所以我們對於中華文化的傳統,我們能夠用我們了解的正體漢字去理解它,這一點是在我們的流行音樂、流行文化中展現出來。各位聽過周杰倫的「青花瓷」、「東風破」,這些歌曲就是從我們古代的文學轉化為流行文化,一樣可以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所以說「維護、活化、傳承文化資產」,也變成我們台灣一個很重要的價值。

看了這段胡說八道的談話,我已是搖頭不已,心想這總統是不是最近選舉選到輸昏頭了,
講話居然如此沒腦袋,沒想到上網一查,原來咱們新時代的詞人一哥方文山也早就加入了這場混仗: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識正書簡」與「識繁用簡」,主旨是在談論馬冏的「識正書簡」主張,
裡面談到許多「繁體/正體中文人的傲慢」,這跟以下我要討論的東西有莫大關係,
如果對我的說法有疑問的人,建議先看看那篇文章再說。

基本上,我對馬冏的問題很簡單,那就是理解周杰倫和方文山的歌詞跟繁體或簡體有什麼關係?
難道他認為「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和「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居然有不同的意義?
歌詞不是書法,主旨在搭配曲調而營造意象,用簡體或繁體實在不會有什麼區別,
如果有人一定要說不一樣,那麼我們可以分而析之,再問一個問題,
難道用「飄散」的人所體會的感覺和用「飘散」的人不同?兩者心中體會到的是不一樣的意象嗎?
(用維根斯坦的理論來說,也許我們永遠沒辦法知道答案,但我這裡討論的只是字體對意象所造成的差別)
如果還是有人要說不一樣,那且讓我再假設另一個情況,今天一個只會繁體字的人在學了「飘散」之後,
以及一個只會簡體字的人在學了「飄散」之後,難道他們對於歌詞或這兩個字就會多出一些不同的東西嗎?
我認為不會有(除了多增長一些寫法上的知識以外),而如果每個詞對於讀者或聽者來說,
不論是用繁體字或簡體字的人,其感受都是相同的,那為什麼聽一整首歌會有不同?
說穿了,馬冏的心態只不過是「放到籃子裡的就是菜」,看到方文山用繁體中文寫歌詞,
剛好他又一心想推行「正體字」,於是也不管到底搭不搭戞,反正就撿個現成便宜吧。

馬冏是老派的人,而且是政治人物,我不想多談他的看法,但方文山呢?
我挺意外的,他居然比馬冏還要更「保守」,看看報導裡面他怎麼講的:
儘管近年來曾有提倡『識繁書簡』的聲浪,但方文山認為,漢字結構具有獨特的美感,
講究均衡、對稱,這是經過幾千年的累積而成,一旦簡化後,美感就消失。
而且用簡體字去學語文,會產生障礙,因為無法從文字中望文生義

方文山連「識繁書簡」都不同意,因為這會導致中文的美感喪失…
延伸我在「識正書簡」與「識繁用簡」中的看法,我應該推論方文山要嘛是一個國學大宗師,
不然也該是個像董陽孜這樣的書法大匠,因為他居然是靠著望文生義在學中文的

我想請問方文山,「亡、口、月、貝、凡」五字合併之後成為「贏」字的道理何在?
「權」為什麼是木字邊?為什麼是「普遍」而不是「溥遍」?「從」為什麼比「从」更能望文生義?
我相信這世界上能答出來的人佔了中文使用人口的萬分之一都不到,但我們還是一樣學會了中文,
因為在這過程中除了極少數的幾個字,根本就從來都不是靠「望文生義」或「象形觀察」來學習的
所以用繁體字的人也沒有比用簡體字的人更能充分瞭解中文之美到什麼了不起的地步,
用我說過的話,就是「在幾千年的文字演變和文化累積之前,我們幾乎都是知識的侏儒,所以大哥也別笑二哥。

我是中文系出身的傢伙,我也喜歡繁體中文,如果可能的話,我也希望這世上只有繁體中文,
但我不至於產生像馬冏這樣的「正體傲慢」,因為即使繁體中文真的比較好,比較美,
這個好和美到底贏人家贏在在哪裡,我們幾乎講不出個所以然來。
而當我們講不出可以服人的道理卻還是要說這樣比較好、你們的不好、你們應該要跟我一樣時,
這就變成一種信仰了。或者用民初的講法,這只是一個「意底牢結」(ideology,即意識型態),
明明連自己哪裡贏人家都說不清楚,卻老是只想強調自己的正統,這就是道地的意識型態,
所以也別以為意識型態只是綠營的人的專利,大家只是形式不同而已,總統大人您也好不到哪裡去。

至於方文山,我還有一個問題想問他,那就是「請問你認為大陸的聽眾對你的歌詞的理解比較差嗎?
或者說,你寫的詞聽在他們耳朵裡,就是要比咱們台灣人聽起來要不美一點嗎

(其實馬冏一樣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當然,他們都不可能真的會回答我就是了。)

10 則留言:

  1. 這是教育使然,因為從小我們老師就告訴我們繁體字比較棒,因為他們的

    老師也這樣說

    版主回覆:(01/24/2010 04:05:02 PM)


    我相信很多人都的確是因為如此,這是人類信念或信仰的常態,否則我們在學「趙錢孫李,周吳陳王」的時候,

    難道會跟書法家一樣是用字形與美感在檢視與學習這些字的嗎?搞不好還邊學邊罵筆畫幹嘛這麼多勒!

    回覆刪除
  2. 版大真猛 一路從梁文道,陶子,罵到方文山來了XD 不過我同意應該要有你

    這種人監督 公眾人物才不會講一些沒有邏輯的話

    版主回覆:(01/11/2010 04:48:05 AM)


    想想也是,我最近似乎特別常找名人的碴。

    回覆刪除
  3. 麵包->面包

    花園->花园

    貴賓->贵宾

    聖人->圣人

    版主回覆:(01/11/2010 03:32:29 PM)


    不懂閣下的意思,繁體變成簡體,然後呢?

    回覆刪除
  4. 我相信這兩種文字並不在任何客觀意義上有優劣差別。不過語感的確會不

    一樣。

    版主回覆:(01/11/2010 04:28:47 AM)


    有沒有「在任何客觀意義上有優劣差別」我不敢講,因為至少繁體字真的比較「近古」,

    而且有兩千多年的典籍和古蹟上的字體都是用繁體字寫的,當然我們可以看「轉譯本」,

    可是當我們要當個書法家、漢學家、史學家、考古學家,或要遊覽名勝時,繁體字還是比較有用的。



    那麼,對方文山的歌詞來說,使用繁體與簡體的人聽起來或讀起來會有差別嗎?

    我認為即使有,也小到沒有明顯的意義的地步(或者說,小到「在誤差範圍之內」)。

    那在學習上呢?語感到底有沒有差?我在本文裡寫了一段有點冗長的分析推論,

    就是用來「對付」像閣下這樣的人(也就是跟我差不多的無聊哲學份子),

    一個只會繁體字的人在學了簡體字之後,以及一個只會簡體字的人在學了繁體字之後,

    請問他們的中文語感是否有多出一些東西?至少以我個人而言,我是從小先學了繁體,

    大學後因為學業需要所以又學了簡體,但我並不認為我的語感因此有了什麼變化。



    當然,我自己知道我的論證是不完備的,我以自身為例子,連我自己都至少可以找到三個可能的問題。

    1.學字體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我怎麼知道我是不是「慢慢地、悄悄地」改變了語感?

    2.我只是個案,不代表大家都是這樣。

    3.即便前兩個質疑都不談,從「正體優越」的角度看,也有可能是因為繁體字的語感比較豐富,簡體字比較少,

    所以我從繁體學到簡體時不會增加什麼東西,但反之「簡體人」學繁體字時就會受益。

    對於這些可能的問題,我沒有一定可以「獲勝」的反駁方式,但是至少跟那些單單強調正體優越的人相比,

    我比他們更能清楚地說明為什麼「對一般人而言其實根本沒差」,而不只是單純的意識型態信仰而已。

    回覆刪除
  5. I apologize for the use of English, but my computer does not allow me to use Chinese lol... and i

    have to cut the msg up into few pieces= =



    I'm a simplified form user as well (cuz it's really easier for me to use lol...xD)



    But regarding 識正書簡, my thinking is that this is absolutely useless in popularizing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is may in turn p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death toll straight away.

    回覆刪除
  6. http://blog.udn.com/sphinxda/4505741
    你被抄襲了

    回覆刪除
  7. @carol
    公開發表文章,本來就是會被抄。抄不出什麼名堂的,由他去吧。

    回覆刪除
  8. 「從」為什麼比「从」更能望文生義類似這樣的問題,雖然知道正確答案的人很少,但「有能力去猜緣由的人」卻很多。除非你在需要緣由的時候,缺乏或放棄自己的想像力(瞎猜能力)。

    創作者可能會把那些典故拿來當作梗。例如木字旁的權或許與權柄有關係,「權」可以在文學作品中象徵什麼魔法神木之類。

    如果不學繁體字,就無法猜想得到那些梗。猜不到,作者解釋時,也較難體會那些梗。

    我也相信已經有用到文字梗的文學作品了,不學繁體字就看不懂那些作品。

    回覆刪除
  9. @影留
    你沒看出我舉這個例子的意義,事實上,「从」的寫法比「從」更早出現,換句話說,「从」是「從」的本字,所以你的「瞎猜」並沒有猜對,即使這個字從六書看來是那麼清楚的「會意」亦然。顯然,光想像是不夠的,因此讓你的回應恰好成了你自己主張的反例。

    「創作者可能會把那些典故拿來當作梗,例如木字旁的權或許與權柄有關係」~~這對簡體字並不構成什麼妨礙啊!這就像有創作者想用小篆、大篆、甲骨文來當梗,難道因此我們就會認為繁體字不夠古所以不行了嗎?簡單的一點文字遊戲,對於語言整體是不會有什麼妨害的,哪怕我們並不懂甲骨文,但只要作者願意在作品裡或作品外額外解釋,對於欣賞者來說一樣不會有什麼問題。

    回覆刪除

1.請不要對我用敬語,例如「您」、「Sie」等等。
2.我尊重任何言論,但請諸位至少留個代稱,否則回覆時很不方便。
3.有時候留言會被系統誤判為垃圾廣告而封鎖,我會定期去檢查。